一个壮族乡镇的社会文化变迁

2019-11-11 12:57黄兰红王甜甜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壮族

黄兰红 王甜甜

摘要:社会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广西贺州南乡镇村民的生计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婚姻家庭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逐步认同和整合。

关键词:社会文化变迁;贺州南乡;壮族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71-02

社会文化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指因为社会内部的发展或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一个民族的社会与文化的改变。人类学家们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社会变迁指各种社会现象,包括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等发生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由于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联系紧密,人类学家用“社会文化变迁”来涵盖这两个意思[1]。许多人类学家把文化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包括政治组织、社会、教育制度、意识形态、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等。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的2年时间里,笔者通过对广西贺州南乡镇10个月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一个壮族乡镇社会文化的变迁。

一、贺州南乡镇的社区背景

南乡镇位于贺州市八步区东部,西与八步区黄洞乡相连,西南接步头镇,北与大宁镇接壤,东与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交界,距八步城区80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144个村民小组,2018年总人口约为2.3万人,是一个壮、苗、瑶、汉等民族杂居的乡镇,其中96%是壮族,是桂东地区唯一一个壮族聚居的乡镇[2]。南乡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3189亩,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花生、生姜、蔬菜等为主;树林面积1.94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46%;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银、铅、锌、锡、硫等。南乡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著名的大汤、水楼、西溪等温泉群。南乡镇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也独特有趣,比较著名的有壮族对歌、装皇、庙会等传统文化,还有苗族火堂、舞猫、舞狮、斗鸡、斗牛、顶竹杠等活动。

二、贺州南乡镇的社会文化变迁

1.生计方式的变迁。南乡地理区位较偏,但自然资源丰富,绝大多数人民都是以农业为主,土地成了他们生存的最大资本。改革开放以来,南乡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引进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学习先进的种养技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生计模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如今,南乡立足产业建设,着力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扶持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商投资,鼓励当地经济能人积极参与和引导农民以土地或劳工入股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山地资源,建设厘竹、生姜、速生桉、八角、灵芝等种植基地,促进村民增产增收。随着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南乡镇越来越多的群众到集圩购地建房,做起了个体经营,涉足饮食、运输等行业,过上“农忙下地、农闲上街、村里生产、街上经营”的现代新生活。如今,南乡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村村有亮点”的经济新格局,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该镇农民家里有闲钱、仓里有粮食、银行里有存款、口袋里有现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物质文化变迁。(1)壮族服饰成珍品。服饰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它是民族文化中最外显的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乡人与外界交流逐渐加强,着装方式也变得与外界汉族地区一样,他们早已舍弃了壮族传统服装,穿上更为简易、方便、漂亮的汉人服装。在南乡,我们已无法找到穿着壮族服装的南乡人,即便是上了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也一样是汉人打扮。因此,南乡的壮族服饰如今已十分稀少,会制作壮族服饰的人更是难找。笔者有幸在一位高龄老人家里看到他保存完好的南乡壮族服饰,老人告诉笔者,如今整个村里估计就他家里还有这种服装,由于大家没有珍藏的意识,所以都没保留下来。如此可见,南乡壮族服饰已成为珍品,年青一代对传统服饰更是知之甚少。南乡壮族服饰不单单是退出了服饰舞台,更是面临着消失的危险。(2)饮食。过去南乡农民早上和中午都是吃粥,只有晚上是吃饭,菜也就是自家种的青菜。而现在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3)住房。如今,南乡人的住房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新建的住房基本上都是水泥、钢筋结构,瓦房都难找了。南乡人改变了传统的壮族居住模式,朝着汉人社会的居住方式转变。现在很多家庭建房子都不按老规格建了,几乎家家户户都建成套房,一般有三个房间,中间一个厅。过去那些规定已经不遵守了。以前的房子一般都安有神位,现在建的房子多数不安神位,特别是楼房。

3.精神文化变迁。精神文化是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它包括知识、风俗、宗教等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乡人的娱乐活动多以传统节目为主,如装皇、舞猫、舞龙、舞狮、山歌对唱等活动。但是现在随着网络、手机、电脑、电视、DVD等现代娱乐设施在南乡的普及,很多南乡人已不愿搞一些传统民族特色的活动了,认为舞龙、舞猫等这些传统活动太复杂、太辛苦,所以他们现在宁可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也不愿参与这些活动。当然,南乡人舍弃了传统活动,却迎来了新的娱乐方式,如上网、看电影、看录像、参加舞会、打麻将、唱卡拉OK等。此外,还有体育活动,如打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活动。南乡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为南乡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4.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文化层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南乡,青年婚姻观念的改变非常突出,青年的婚姻观念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从一元转向多元。从择偶方式、择偶标准、结婚仪式、通婚范围等方面来看,都与20世纪90年代有很大差别。近几年来南乡人跟外界通婚的比较多,家庭结构与过去相比较为复杂。特别是年轻人出去打工后直接带外地的男(女)朋友回来,曾经有位越南女孩嫁到南乡,一时成为南乡人津津乐道的事。南乡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在悄然地發生着变化。过去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现在已经淡化了这种思想,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的实施,一些家庭坚持只生一个小孩,但多数家庭都生两个。如果生的是女儿,很多家庭也愿意尽最大努力供女儿上大学。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也已经有所改变,现在慢慢平衡了。

三、小结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原因,通常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如权利的变更、社会结构的变化等。外部原因,如自然环境改变、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技术的引进等。当社会成员所生活的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变迁开始,随着这种方式逐步被足够数量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并成为该组织的特点后,可以认为其文化已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南乡镇村民的生计方式、物质和精神文化、婚姻家庭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通过对南乡镇社会文化变迁的人类学考察后,可以看到:第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地处桂东南的南乡镇村民没有拒绝或排斥现代化,而是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接受现代化,适应现代化。第二,在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南乡镇的传统文化及其内涵并没有丢失,而是与现代化因素不断融合以适应现代化。第三,在南乡镇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精神文化变迁并没有滞后于物质文化变迁。从某种意义来看,正是由于南乡村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才导致了其物质文化逐步变迁。第四,政府的政策指导在南乡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经历了市场经济转变、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战略实施的实践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都使南乡社会文化发生了指导性的变迁。

参考文献:

[1]王玲.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容观瓊.关于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四[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猜你喜欢
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壮族文化与饮食习俗探析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