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进
[关键词] 高职;专业课;教学内容
引 言
目前这一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高职学院的教学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可以快速获得各种信息,学生的知识面扩大。网络提供的各类信息对学生具备极大的吸引力,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成为难题。如何在教学中良好地利用信息新时代学生心理、行为规律值得探讨。为提高日常教学效果,本次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的特征入手,分析商科高职学生偏好的教学内容特征。
一、教学内容理论分析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是有着区别与联系的概念,这源自教学论观点与课程论观点的不同出发点。徐国庆认为,“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授课的内容;而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有教材和课程标准等,它是经课程开发所获得的标准化内容。”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根据职业活动的分类理论可以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分为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赵志群认为,“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中,学习内容是工作,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及价值观等,同时涵盖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工具材料、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工作要求等”。严中华认为,“鉴于德国学者从能力内容角度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应掌握理论知识,也就是与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领域。而知识领域通过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资源以及评价标准四部分内容体现”。许珊珊在对高职学生满意度进行研究时,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维度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内容、教材选择、作业及考试”。邓泽民认为,“在能力本位教学观主导下,职业活动或经验成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而“理论知识体系、技术方法体系与职业活动体系”是作为人类经验积累的三种存在形态,他提倡从其中同时选择教学内容。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组织可以形成专业体系,如专业核心课主要是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知识、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和态度”。
从以上的理论分析看,其共同点在于都认为知识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对于职业能力形成的机制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知识、工作任务间建立联系和形成工作思维”;二是认为“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在能对知识进行应用、心智内化、操作熟练和态度内化基础上形成”。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处理,应该考虑职业院校师生的特点,要利于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与工科相比,在商科类高职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很多存在对产品进行操作的学习相对较少、而对心智技能的学习相对较多的情况。在商科类专业课的学习中,常会涉及理性思考、逻辑思辨,这些活动依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呈现出较多的理论学习方式的特征。从刘松林对高职生学习方式偏好的研究结果看,其不喜欢理论学习方式。于是,目前很多商科专业课的教学现状与高职生学习方式偏好存在矛盾。本校及其他高职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矛盾。为改善这一状况,本研究对商科专业课教学内容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高职生的偏好。
二、问卷调查研究
(一)问卷形成
从职业教育传播理论角度看,教学内容属于多样化的教学信息,包括了“知识、技能、观念等”。邓泽民认为,“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人们关心的是教学信息该如何设计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促使学生的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指对其的编码,如教学内容具备怎样的逻辑结构,通过哪些形式来呈现。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通道包括“视觉、听觉、皮肤觉、味觉和嗅觉等”。由于认为逻辑结构和呈现形式二者并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内容编码的内涵,因此本文使用教学内容特征来表达编码的结果,并将教学内容特征假设划分为属性特征、呈现特征、传授和获取特征。
根据访谈、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获取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内容特征集,共确定了48项变量。这里的教学内容特征集依据研究需要进行了取舍。问卷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由1至5,分别表示赞成的不同程度,1表示最低,5表示最高。描述变量设计了以下几项: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意愿和职业目标。将以上内容输入到问卷星中,形成网络问卷。研究的零假设为H0:商科高职学生对专业课教学内容特征各变量的偏好无显著差异。
(二)数据来源
将问卷星中问卷的网址发送到商科类专业学生的QQ群或微信群,发送对象包括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专业学生。在2018年2月4日—4月9日期间,共回收问卷305份,剔除无效问卷87份,有效问卷有218份,有效率71.5%。无效问卷剔除的标准为选项全部相同、填写时间过短等。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问卷信度通过考察Alpha系数确定,对48个变量进行检验,其值为0.968>0.7,说明信度很好。问卷效度主要考察内容效度,各变量是在访谈和参考其他文献基础上确定、补充,同时还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3位教师进行了审核、修改,因此认为效度能够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对问卷进行分析。男生125人,女生93人。各专业分布为市场营销92人,电子商务45人,移动商务21人,物流管理28人,报关与货运32人。年级分布为大二164人,大三54人。从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意愿情况看,非常不想学和不想学的共7人,想学和非常想学的分别是65人、19人,而学习意愿一般的共有127人。从未来的职业目标来看,创业、升学、高层经理、中层主管、基层白领的占比分别是39.91%、15.14%、19.27%、17.89%和7.8%。
(三)教学内容特征单样本T检验
对各项教学内容特征均值进行T检验,比较各均值与数值4(赞成)的差异。有19项均值小于4,单边P值小于0.05,认为显著低于4。这19个变量分别是希望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希望教学内容有深度、希望教学内容能有利于参加各类竞赛、喜欢中小微企业案例、喜欢知名企业案例、喜欢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案例、希望能通过手机添加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开展移动课堂学习、希望能通过手机微博开展移动课堂学习、希望能通过手机安装APP软件开展移动课堂学习、希望教师多布置小组实训报告撰写的任务、希望教师多布置用PPT进行汇报的任务、希望多开展角色模拟活动、喜欢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希望多在学校内实训室开展学习、希望能多通过模拟实训软件开展学习、希望多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希望多与教师互动交流、乐意多做一些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个人任务以及愿接受一些较高难度的任务。以上结果表明,学生目前接受移动课堂学习方式的意愿不高,对各类案例都没有明显的偏好,较高难度的任务和个人独立完成不受欢迎,同时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和有深度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对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从目前看学生也未表现明显的偏好,这一现象从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的反馈中也得到证实。以上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如微课的制作存在哪些问题使得学生没有表明出明显的偏好?移動课堂这一学习方式如何改进?
有14项均值检验结果为单边P>0.05,认为与4无显著差异。这14个变量分别是希望课本中有二维码以便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希望教师的PPT制作精美、希望教师演示的PPT中有丰富的图片、希望教师将来自商业互联网的短视频用于教学、喜欢看综合了动画(及PPT、人物和环境等)内容的短视频、希望课程能建立课程网站便于我随时学习、希望获得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资讯网站以便学习、希望教学中教师能多进行产品实物演示、希望教师能多示范知识的应用实例、希望教师多演示实训任务的操作过程、希望多以完成小组实训任务为目标的方式开展每次教学活动、希望能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操练以便检查学习效果、希望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反馈和评价、乐意多和大家讨论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有15项均值大于4,单边P<0.05,拒绝零假设,认为显著大于4。这15个变量按其均值高低排列如下:教学内容实用性强(4.52)、教学内容有趣(4.45)、教学内容能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紧密(4.33)、教学中涉及创新的内容(4.32)、有企业提供的真实资料用于学习(4.28)、案例内容是近几年的事件(4.25)、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联系紧密(4.23)、多在校外企业开展学习(4.2)、能多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学习(4.2)、有往届学生的成长案例可供学习(4.18)、课本中案例丰富(4.18)、有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观摩(4.15)、课本中图表多(4.15)、教学中能涉及创业的内容(4.14)、教师在PPT演示中穿插一些音频视频(4.11)。
(四)教学内容特征因子分析
教学内容特征变量均值与4无显著差异、显著大于4的变量共有29项,现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少量的几个综合指标并进行命名和解释。经检验,KMO统计量为0.927>0.7,Bartlett球型检验的Sig值为0。可以进行分析,提取了5个因子,能够解释的总方差为69.4%,基本能够代替原来的变量。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仅显示系数绝对值大于0.5的变量,得到5个因子的旋转成分矩阵。各因子命名如下,因子1包含9个变量,命名为真实项目实训与反馈因子,包含的变量主要是与实训、企业项目、产品实物、合作讨论及教师反馈评价等相关。因子2包含7个变量,命名为真实资料与学生事例因子,包含的变量与企业的真实资料、往届学生的成长案例及新案例等相关。因子3包含6个变量,命名为多媒体展示因子,包含的变量与PPT制作、图片与视频的应用等相关。因子4包含5个变量,命名为实用有趣与创新因子,包含的变量与实用性、有趣、岗位及创新等相关。因子5命名为网络资源因子,包含的2个变量为希望课程能建立课程网站便于随时学习和希望获得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资讯网站以便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认为零假设不成立,商科类高职学生对各类教学内容特征存在不同的偏好。有15项变量的均值显著大于4,说明学生对其存在较强的偏好;有14项均值与4无显著差异,表明学生对其存在一定偏好。有19项变量显著低于4,可以认为学生对其没有明显偏好。学生存在偏好的教学内容特征可归纳为五个因子,因子2(真实资料与学生事例因子)和因子4(实用有趣与创新因子)可划归为属性特征;因子3(多媒体展示因子)和因子5(网络资源因子)可划归为呈现特征;因子1(真实项目实训与反馈因子)可划归为传授和获取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在针对商科类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时,在教学内容属性特征方面,教师可尽量提供实用、有趣并与岗位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提供较新的企业真实资料和往届学生的成长案例、作品等,可以提供一些创业相关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要优化PPT、微课,综合应用音频、视频、图片及课程网站。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提供交流、討论的小组合作实训方式为主,教师可提供产品实物演示、实训任务操作演示、及企业真实项目实训,安排学生及时演练并进行交流、评价。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样本来源范围有局限性,其代表性不高。二是教学内容特征变量的设计不够全面。
基金项目: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商科类高职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特征偏好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KJYKT-1829)。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