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滑轨及应对

2019-11-11 09:03张可辉
教师·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性策略

张可辉

摘 要:虚无主义由来已久,价值虚无主义是一种核心形式;社会急剧震荡,经济高速发展,使人的意义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助推价值虚无主义抬头。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发展打乱高等教育的整体部署,混淆高等教育内容的中心,模糊高等教育工作的实质,对高校教师和学生产生强力思想冲击。充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高校学生和教师群体人格的培养,才能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高等教育工作不断发展。文章通过对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现象的透视,其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阻碍以及重塑现代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完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价值虚无主义;高等教育;策略;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125-04

价值虚无主义裹挟着神秘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侵蚀现代文明机体,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恐怖主义及邪教的理据,其负面的政治效应不可小觑,后发展国家尤其是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虚无主义思潮困扰。[1]研究价值虚无主义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一、现代性价值虚无现象的透视

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兴起有其独特的环境因素,也有其源流性的历史因素。了解价值虚无主义在当前阶段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必须考虑其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

(一)价值虚无主义发展的历史土壤

虚无主义由来已久,波及领域之多,一直是哲学世界的一个焦点。不同时期对价值虚无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对尼采来说,整个虚无主义可以概括成为“上帝之死”或者“最高价值的贬值”[2];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存在到了完全都被变形为价值的地步,它就被消灭了;鲍德里亚称后现代是虚无主义的年代,并提出:在消费的几何场所,在那里个体不再反思自己,而是沉浸到对不断增多的物品和符号的凝视中去,沉浸到社会地位能指秩序中去[3]。因此,还必须从哲学意义上对现代虚无主义做出本体性的说明。

虚无主义思潮是19世纪欧洲社会文化剧烈嬗变的结果。各种政治思潮在这一时期此消彼长,虽然政治总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政治思潮的影响却是受到强力推动的,对社会影响的深刻程度,从近代科学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可见一斑。

学者张国清在译著《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序言中提出三点:一是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消解性、批判性的文化运动;二是认为后现代作为一种哲学理论与学理形式,对现代世界观提出诘难;三是认为后现代是一种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4]依照该逻辑顺序,要了解虚无主义,必须了解后现代主义,要了解后现代主义,則必须弄明白现代主义。显然在探究价值虚无主义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中,这种解析可以制造出一些预设的结果,而且难以消解。

在当前中国,价值虚无主义表现为全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克服。近代以来,由于受民族危机影响,在追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加重了近代以来价值相对主义的多元化的趋势。而且,不仅仅是欧洲的虚无主义,近代的政治思潮演变也说明了这一现象。

(二)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衍生出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精神与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无疑,后现代主义倡导的主体颠倒,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病原体之一。就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态势考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独特性:

1.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在当代教育普及和信息交流便捷化的催生下,了解到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并以此范式规范并约束自身的世界观,在价值虚无主义导引下的世界观,更进一步加重了虚无主义的危害程度。虚无主义在具体领域或者是低阶的抽象领域,所形成的具体影响更为明显。历史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无不归因价值的虚无。

2.影响机制的潜移默化和潜藏性

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的一个结果是:知识的此岸性远远大于彼岸性。甚至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催动下,知识的鸿沟就此彻底消亡,即无所谓知识的此岸性与彼岸性。世界观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永恒性的,一个后现代性建筑所带来的感官冲击远远大于规整的实用主义建筑所带来的冲击。除此以外,这种价值观还具有一定的潜藏性,但却不会在对世界的认知中加以消解。

3.影响主体的深刻性和深远性

价值虚无主义在现代条件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价值虚无主义者在现代条件下,不断鼓吹所谓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充满不满,但又不能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但是价值虚无主义者的鼓吹对受众的影响确实极为巨大。

(三)对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

随着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这一点,并对此提出了深刻的透视和剖析,综合来看,利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全面透视现代价值虚无主义成为研究的主要趋势。

唐忠宝先生在对价值虚无主义的研究中,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透视,发现问题,并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实现共产主义信念的重建。刘宇先生在其研究中,同样指出了这个问题。邹诗鹏教授在《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一文中对现代性虚无主义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化解措施。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和改造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比如,在常燕民的研究中集中分析了虚无主义的网络倾向和祛除策略,在马建辉的研究中集中分析了价值虚无主义在文艺发展中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对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第一,价值虚无主义导致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价值虚无不是一切无价值,而是一切都用虚构的价值的或者脱离实物本质的价值进行衡量,充满诡辩的色彩。在唐忠宝的研究中,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极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正能量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概括。因此,带来的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只能使高等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第二,价值虚无主义在重点领域造成的危害。价值虚无主义是一种全面的社会现象,不是哪一个领域的单一思想表现。但是,究其表现形式来说,有的领域表现得极为明显,而在有的领域表现得不甚明显,比如,在高等教育、网络舆论、文学评论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而在其他领域则相对不明显。

二、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阻碍

价值虚无主义置于现代性的框架之下,对高等教育工作起到巨大的阻碍作用。实现终极的现代化最为主要的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实現人的现代化,高等教育发挥着巨大作用。实现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杜绝、抵制价值虚无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打乱高等教育的整体部署

高等教育涉及公民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更涉及民族与国家的未来。高教工作做不好,会使一个民族缺乏生机与活力。高等教育是培养创造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步骤,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命题,就是对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客体提出的目标要求。

1.现代价值虚无主义会打乱高等教育政策的推进

高等教育为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智力支持。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竞争等重要领域等都需要高等精专人才。国家的政策接续、理论创新、形势研判,都需要高精尖的专业理论人才。在不断提倡文化软实力、文化桥实力的政策引导下,增强自身的软实力,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智库、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价值虚无主义模糊高等教育工作的长远利益和长远规划,只看眼前的经济利益,违背人的长远发展规律,将会给高等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2.现代价值虚无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整体评估产生影响

高等教育工作不同于基础教育,不再是以简单的通识教育为主,而是更加侧重教育指向的专业化和精准化,这一点在研究生教育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价值虚无主义对人才培养规律加以排斥否定,混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效果评估机制。在价值虚无主义的广延性和价值虚无主义者的质疑性双重挤压下,教学效果的评估变得更为艰难。

合理有序的教学评估工作受到不可预知的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双重影响,价值虚无主义者倡导严格按照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科研成果的经济实力转化而进行评估,片面否认教学成果的长远效果和长效机制,给高等教育效果评估带来恶劣影响。

3.价值虚无主义影响高等教育工作的储备人才

价值虚无主义导致教师及学生主体思想价值观的功利化。间接导致后续的师资力量储备,培养专业人才延续出现波折。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世界观发生改变,只问教学成果的经济价值,忽视社会价值;二是学生价值观变化,教师带来的同化影响,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多,思想彼此影响大;三是信息媒介的增多,传播源爆炸导致信息泛滥,教育主体分辨信息能力减弱,以致学生无法分辨信息的真假。

(二)混淆高等教育内容的中心

自20世纪邓小平同志提出二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口号以来,直到后来的科教兴国,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高等教育工作的中心是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建设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和服务的专业人才。但是当前,在价值虚无主义的催生之下,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受到了严重影响。

价值虚无主义者伴随着精神世界的信仰缺失,否认马克思主义,怀疑社会主义,从而偏离社会主义教育的正常轨道。价值虚无主义者,与一般的虚无主义者一样,自身在反对价值、怀疑价值的过程中,又陷入对绝对价值的窠臼里,用价值衡量价值。所以在教育工作中会出现一种价值虚无主义的声音,这个专业没有用、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经济价值,这就是价值虚无主义者,最典型的绝对价值的思维。

(三)模糊高等教育工作的实质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的实质依然脱离不了教育的实质,即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包含着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但价值虚无主义者通过缩小社会活动的内涵,而将其外延得以放大,从而达到模糊了教育实质的目的,这种作用的发挥甚至不是价值虚无主义者有意识这样做,而是在宣传其悲观厌世的副产品。由此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就只是只问经济价值如何,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成长成才。只问就业难易,不问是否因材施教,凌节而施,从而造成高等教育的另类,也正因此模糊了高等教育实质的体现。

(四)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冲击

价值虚无主义给高校教师带来的危机主要是思想方面的。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必须注意另外一个现象——对其他课程教师影响不大,其实潜移默化的影响反而更大。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冲击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社会关注的重心向经济价值严重倾斜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实现所学知识或教育技能的经济价值转化,仅仅是教育所带来的多重附加产值之一。社会总体在产学研结合大背景下,关注价值产生属正常现象。但过度关注价值脱离了本来的面目,严重超出了教育应有的功能。理工类专业上有经济价值产出的说法,已被广泛接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就能产生价值,符合逻辑演进形式。但哲学社会科学既不带有明显特征的科学技术性质,也不带有明显特征的经济成果显现。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之路在价值虚无主义影响下举步维艰。

2.教师自身接收信息爆炸的冲击

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自身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其他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催生下,社会上拜金主义现象弥漫。过度重视金钱,而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情况,层出不穷。面对新问题,高校教师的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价值虚无主义者的声音蔓延,给高校教师日积月累施加了太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会舆论氛围确实造就了一批价值虚无主义者。这种身份角色与价值观的融合,使部分高校教师产生了角色分裂。

三、重塑现代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完善发展

(一)充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思想发展,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构成面临简单化和程式化的危险。简单化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校按照规定被动完成教学任务,缺乏相应的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二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甚至在课堂上大讲虚无主义的观点,附和虚无主义的论调。程式化指的是思想政治课发展以来,逐步形成只讲好话、空话、套话,而不讲理论内在的逻辑、演进、发展等学理性的知识。这两者给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受众带来了严重的思维错位,无法准确弥合教材与教师教授反向冲突带来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在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大学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巧妙地化解因为环境变化导致的高等教育内容的脱域与滑轨。将不正常的教学任务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面来,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首先,必须做到教育者的构成科学化,教学者知识结构合理化,教授内容时代化。教育者的构成必须按照严格的选拔培训,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完整的人才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课程教师,更应该涵盖高等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学岗位和行政岗位教师。扩大群体教师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构建合理有效的思想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

其次,必须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的构建和话语权的控制。教学环境不仅是指课堂上最直观的课堂纪律。高校的学风校风,校园文化建设,都是构成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建构学校的人文环境时,要加大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做出最优的设计。

再次,必须充分利用校际思想政治资源,吸收长处,补足短板,共享优势。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慕课的兴起,学生可以通过便捷的电子终端设备即时收看慕课。其中大部分思想政治课教授精彩,论证有力,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助推作用。

(二)加强群体价值的养成与塑造

在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两个群体,都面临着激烈的震荡。面临的窘境主要在于:旧的群体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分解完成,新的群体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新的群体价值观念就被价值虚无主义所侵蚀。旧的群体价值观念是指应试教育环境下所带来的高校学生群体价值中“唯成绩”“唯考试”论。公共理性的培育与公正社会体制的构建便成为题中之义,也就是说,锻造生长公共道德与良性价值秩序的社会基本结构,塑造法律共同体内公正的利益关系成为其中的基础,同时也必须辅之以意识形态的信念重塑。[5]

在价值虚无主义面前,高校学生学风浮躁,忽略学习的主要任务,致使学业任务脱离正常的内容。高校教师思想动态变化快,受到影响的因子多,学生、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学校薪酬、生活压力等都可以影响教师群体的世界观变化。高校教师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之下,群体价值观念变得模糊,用经济收入来衡量工作的价值,而混淆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想重塑这两个最为活跃主体的群体价值,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弊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

认同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自由与民主成为共识的今天,一元化的、绝对主义的价值原则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自由主义中立化的价值原则也面临德性衰颓的伦理困境。[6]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找到自身组织的归属感,但是归属感的确立,要涉及主体和客体两个环节。主体中包含学生和教师;客体中包含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软件又包含学校学风、校训、名师名家、著名学者等人文环境,硬件主要包含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校园环境。因此找到组织的归属感,才能克服价值虚无主义所鼓吹的反现代性的内容。如果单纯地将价值虚无主义研判为一种生活方式,很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严重低估了价值虚无主义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加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为价值虚无主义的传播减少物质实体。从传播路径上隔断价值虚无主义者的鼓吹与宣教。高校学生和教师有了组织归属感,价值虚无主义者的论调不攻自破。

2.加强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思想状况的监测和引导

在现代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变化快,思想动态难以实时掌握。因此,必须开拓多种途径加强对高校学生和教师思想变化的监测和引导,将思想变化中的价值虚无主义的部分剔除,引导高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发展,不断革新。其中,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变化是最为传统的方式,除此以外,还应该开拓诸如网络问卷、典型谈话、榜样学习、群体访谈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动态,即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传播源上杜绝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

3.开展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的联动管理,做到教学相长

高校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相通的群体,两者会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彼此的价值判断。高校教师既是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者,也应该是学生思想变化的引导者,使学生向着健康、乐观、向上发展。将教师与学生联动管理,可以实现教师不断地学习,了解学生实际想法,客观评估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化解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以实现当代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现代理性,“理性的使命就是使对立面实现和谐,并在一个真正的統一体中扬弃对立。理性使命的实现,同时意味着重建人的社会关系中所丧失的统一体”。[7]

(三)净化公共网络舆论环境

价值虚无主义给互联网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严重干扰了网络舆论的健康有序发展。价值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的宣传形式,大肆宣扬虚无主义的有关内容,其中,价值虚无主义以历史虚无主义为典型代表,篡改历史、抹黑历史、不承认史实、随意编造历史。这种网络舆论的形成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变化,造成了仪式思维的混淆和混乱。要想解决这种现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网络舆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总结和概括,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最好的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完全可以反击价值虚无主义所提倡的虚伪观点。虚无主义最大的特征是诸如对公平、正义、公正、信仰、理想等最高理念的摒弃,转而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行动的内驱力[8]。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度,最大化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纠正价值虚无主义导致的舆论逆向问题。人们思想观念领域内的问题,必须要回到现实实践中寻找答案,价值观问题也不例外。价值虚无化的根本解决方法,只有依赖社会实践的根本变革,而这无疑也是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要遵照的根本前提。[9]

第二,实现网络安全立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加大网络谣言的处置力度。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转化成一股强劲的生产力。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就要加强立法,从国家意志的角度规范网络行为,网络是虚拟的无秩序的环境,同样需要监管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层面实现网络环境的净化。价值虚无主义者所宣扬的内容,才能从源头处得以控制,在广泛传播之前,将其切断。

第三,高校教师和学生应该切实遵守互联网文明公约,做到信息健康传播,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御价值虚无主义。高校的学生和教师是网络舆论环境中的最活跃的部分,解决价值虚无主义在互联网传播的问题,最微观的层面就是把握这个传播场域中的行为主体。很显然,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易受影响,也最容易影响其他部分。极易对价值虚无主义者的观点和看法形成病毒式传播,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应该自觉抵制价值虚无主义,做到文明上网。高等学校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加强教育、开展相关培训、增加相关宣传内容。

四、结语

价值虚无主义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面前,扮演着阻碍和混淆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形势研判,从价值虚无主义的形成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全面考量,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更好地遏制价值虚无主义的传播,避免价值虚无主义对高等教育工作带来危害。但是,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倾向,不是哪一个学科、哪一个教学管理部门的单一任务,而是需要高等教育的全体要素都参与进来,最终实现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服务。但是由于当前,相关网络监管法律实施不到位,相关配套监管措施不能及时起到作用,影响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变化的因素的复杂性和离散化,抵御、克服价值虚无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邹诗鹏.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及其克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3-29(7).

[2]基阿尼·瓦蒂莫.现代性的终结[M].杨恒达,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29.

[3]鲍德里亞.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4-226.

[4]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3.

[5]刘 宇.论当代中国价值虚无主义精神状况及其超越[J]. 道德与文明,2014(3):99-104.

[6]庞 楠.价值虚无主义与价值秩序建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6-91.

[7]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M].程志民,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41.

[8]王 平.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反思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170.

[9]唐忠宝.价值虚无化思潮及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理论导刊,2013(1):34-37.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现代性策略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浅空间的现代性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