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多义动词“切る”语义扩张的认知研究

2019-11-11 09:03刘钦
教师·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日语

刘钦

摘 要:语言现象中,一个词语可拥有多种语义,且大部分词语能延伸出一张复杂的语义结构网。文章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意象图式、隐喻、转喻分析动词“切る”的语义结构网,得出以下结论:①当动作行为被凸显时,动词“切る”语义原型“通过道具等工具把连续的某物断开”;②能通过想象图式原型衍生出其他语义;③当动作结果被突显时,会衍生出“切口儿”和“整体的变化”等四种含义;④当原型与动作结果同时被关注时,会产生复合语义。

关键词:日语;多义动词;语义扩张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067-02

关于他动词“切る”多义性,受认知主体对凸显和背景认知分化不同及隐喻和转喻多重符合影响。

一方面,从凸显和背景的关系这一视点角度,分析他动词“切る”。如认知主体更关注该动作行为“用工具将某物分解,断开”,弱化其产生结果,则行为则被凸显;如关注“产生结果”则结果被凸显,行为则是背景。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广辞苑 》(第六版)、《广辞苑》(第五版)等,收集“切る”17种用法。再通过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分析相关例句。

一、语义原型

文章认为“通过某种行为,将有联系的事物或关联在一起事物分离,产生一定变化形成一种新结果”是“切る”意象图式,如图1所示。

可见,他动词“切る”语义特征包含“行为-变化-结果”。其语义原型是由认知主体关注点所决定,认知语言学的凸显和背景的关系会对语义原型的判断及扩张语义产生影响。认知主体关注“切る”“用刀等工具将某物分开”这一行为时,行为自身被凸显,结果则为背景。此时,语义原型是例①“紙を切る”,如图2。

二、“行为”被凸显

(一)②言葉を切る ③縁を切る

通过例①“切る”的原型判断,目的语“紙”变成例②、例③的抽象“言葉”和“縁”时,衍生出“把连续的一种行为切断”和“把关系断绝”含义。虽不满足“用工具”这一条件,但从意向图式来看,例②和例③是由意象图式变化操作而来的,如图3。

(二)④道を切る

例④所示“移动主体于穿过马路”,“移动主体”相当于“刀”,“道路”和“纸”具有类似性,可看作这一语义是由隐喻扩张而来。

(三)⑤スイッツを切る

例⑤“スイッツを切る”表“将持续的电流切断”。“スイッツ”是无情静止事物,不具备连续性,但从电流性质来看,可知电荷连续性移动这一现象。此时通过外在表象表内在性质,与转喻相关。因此,可得持续移动的电流意向图式,此语义是由转喻和意向图式变换双重因素扩张而来。

三、“结果”被凸显

当动词“切る”结果被关注时,行为则是背景。“通过某种行为使物体或状态变化,成为新的状态或事物”,若认知主体注视产生的新事物的某一部分,那么就会从语义原型产生新语义扩张。

(一)⑥百メートル競走に十秒を切る ⑦人数を切る

例⑥和例⑦表示“限定”含义,注视点如图4。

例⑥和例⑦是“将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限定入场人数或申请人数”。例⑥的时间像线一样,例⑦为一定的人数排成一排或一列后限定一定数量,“时间的线性”和“列”可认为是意象图式,且例⑦是由范畴扩张及转喻符合影响而衍生出的含义。

(二)⑧水を切る

此时注视点为A2,表“将连续的某物的一部分去掉”,如图5。

(三)⑨世相を切る

例⑨表“不要顾虑、大胆批判”,此时注视点是“切口儿”,深层含义为将原来隐藏行为暴露,展现新事物,如图6。

(四)⑩封を切る 口を切る

由“去掉原来堵塞或关闭物体一部分”扩张而来例⑩“将封死的信封打开”这一含义,伴随着事物状态的变化,由意象图式扩张而来。此外,基于“将关闭事物打开”的类似性,隐喻出例“口を切る”的“使其开口说话”这一惯用表现。

(五)伝票を切る 切符を切る

例指“把发票数十张装订一册,一张张撕下来使用”,即“撕开一定形式的纸,产生新的事物”。

从“切る”以上含义来看,其中一个成员的作用或含义也可以延伸到整个范畴其他的成员。从范畴化层次来看,“伝票”的上位语是“一定形式的具备一定作用的纸张”,同时“切符”作为其下位语也可成立。因此,“伝票”“切符”属同一范畴,即例“切符を切る”和例“伝票を切る”的扩张关系,如图7。

(六)指を切る罪人を切る

例目的语是“罪人”“手指”等身体一部分,表“伤害身体一部分”或“杀死某人”。从其结果来看,首先存在着生命身体隐喻,身体变化,认知主体看到这种变化结果时,可产生此种语义项目。

(七)ハンドルを切る たんかを切る

例和例分别表“改变方向”“引起注意”。动词“切る”意向图式是“通过某种行为,将连续某物分离,使其产生变化变成一种新状态。”在例和例中,认知主体关注点并非A1、A2及“切口儿”,而是事件整体,所扩张语义表“变化后的与原来主体不同新事物,且‘ハンドル与‘方向之间存在转喻关系。”因此,产生“改变的方向”和“引人注意的行为”这两种语义。

(八)十字を切る

例表“移动主体在空间中划动产生十字”。“移动主体”与“刀等工具”“空间中”与“连续状态或物体”之间存在类似性,隐喻此含义。

四、结语

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對动词“切る”自身的多项语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究了多个语义的扩张现象与来源。“切る”语义原型为“①切断,把某物体分成两半”,①隐喻出“④穿过,横穿”。据认知主体关注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行为凸显”“结果凸显”“整体变化凸显”三种情况。行为凸显时,则可有“③和④打断(话),切断斩断(缘分)”之义,且可隐喻“⑤切断电源开关”。结果凸显时,关注结果1有“⑥将时间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和“⑦限制队伍人数”之义;关注结果2有“⑧去掉去除不要的部分”之义;关注切口,则有“⑨揭露,展示”之含义;整体变化凸显时,得到“⑩将某物打开”之义,隐喻出“开口说话”;“将具有一定形式的纸撕开”一般扩张化成“开发票”之义;“伤害某人身体一部分和伤害某人”“改变方向”“引起注意”;最后通过隐喻关系可得到“移动的主动在空间中划动”这一抽象语义。笔者今后将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对多义动词的学习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三省堂編修所.広辞林第六版[M].三省堂,1984.

[2]金田一京助,柴田武.新明解国語辞典第四版[M].三省堂,1992.

[3]新村出.広辞苑第五版[M]. 岩波書店,1998.

[4]河上誓作.認知言語学の基礎[M].研究社,1996.

猜你喜欢
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清浊塞音发音探究——以VOT和GAP为中心
如何翻越日语学习道路上的第一座大山
日语被动态的构成及翻译方法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成人教育日语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指导
民国时期日语教材初探——以《高等日本语读本》为例
日常日语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