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教学土壤绽放古诗词之花

2019-11-11 09:03朱菊英
教师·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存在问题

朱菊英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和认知尚浅的局限,古诗词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教师通过采取现代的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古诗词教学顺利突围,获得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024-02

我國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古典诗词更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传承与发扬这一古典文化,陶冶情操、怡情悦性。古诗词的美,美在精炼语言上,也美在音律格律上;美在生动鲜明的形象上,更美在内蕴深厚、品味无穷的意境中。古诗词的魅力散发着光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词教学,开启了现代小学生触摸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审美之旅,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中享受到古诗词的美。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古诗词教学轻理解、重成绩

当下的古诗词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用成绩的高低衡量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水平,没有从课堂教学中探寻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方式。学生听得多、读得多、背得多,殊不知,让学生会读会背古诗词是一种片面的做法,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诗词的内里深入剖析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模糊。学生不知道一首古诗词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包含其中的文学内涵缺乏认知,自然无法获得精神体验,也无法受到古诗词的熏陶与感染,更不会体味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也不会真正欣赏到古诗词的美感。在机械地背诵下,学生实际内心产生的是一种枯燥之感,越学古诗词,可能越会有畏难和害怕学习的心理,这就会加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掌握的难度。

(二)对古诗词过度解说

关于古诗词教学现状,还有一种僵化的教学情形,那就是对一首古诗词中的字字句句进行详尽解说,尽管对古诗词需要咬文嚼字,但是过度地解析字词,无形中也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实际上教师本身也对古诗词教学存有困惑,比如是让学生先诵读感悟,还是先讲解诗词;亦或者是先进行讲解,再引领学生诵读;是让学生多读自悟好,还是自己详尽解释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好;针对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体悟能力以及自身的认知局限,教师遇到一些经典中的疑难词句时是否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解释,等等。

(三)古与今的空间跨度大

古诗词历史久远,距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空间跨度极大,时代差距大。教师如果教学形式单一,简单的让学生诵读自悟,或者是只讲解诗词意思,是无法达到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词,领略古诗词之美的。打破空间壁垒,实现古与今的交融相汇,需要教师下功夫进行创新与实践,才能够为学生搭建古今之桥梁,让古诗词真正实现“穿越”,在现代课堂上大放异彩。

以上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成为影响古诗词教学质量的阻碍因素,也使得古诗词教学始终停滞不前,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认为只是一种学习任务,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无法达到,可持续的兴趣与精神的熏陶成为空谈。

那么,针对这一古诗词教学现状,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回避,要直视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找到突破口,成功地实现小学生对古诗词的乐学、乐想、乐用。

二、打破古诗词僵化状态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与传统教学相比,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逐渐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深入践行。古诗词教学也同样需要教师的观念更新,从自身做起,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如简单读、反复讲、机械背等僵化形式。教师需要汲取现代教学的精髓,并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展开教学,既要有统筹的驾驭能力,还要有精细的细节教学。在自身进行充电、弥补不足的情况下,借鉴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土实际,先让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起来,就能够设法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解析的古诗词,并不是一定要全盘端给学生“品尝”,而是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问题变得易于解决和理解,教师备足古诗词的功课,就能够游刃有余地采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难杂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时候并不是靠一些新颖的形式,最为根本的是教师的良好内功,基于此,才能够让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徜徉漫游、吟诵感悟、欣赏熏陶,由此,教师的古诗词教学则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古诗词,沉醉在美轮美奂的文学世界中。

(二)适当地咬文嚼字,不“斤斤计较”

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如果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生僻字进行解释与理解,容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困惑,但是如果解释过度,又容易让学生的热情丧失。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规律,古诗词教学需要对字词学习适当简化,保护学生自悟的快乐,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学《三衢道中》这一古诗,教师只需要引领学生多反复诵读几次,就能够从中轻松获取一些信息:时间、地点、景象、出现的事物。“梅子黄时”是首句交代的出行时间,“山行”是次句点出的出行地点,“来时路”上则是浓郁的绿荫景象,而最后第四句中的“黄莺”道出的是悦耳鸣叫声,一条主线分明的山行图跃然纸上。学生多诵读几遍,就能够轻松感知这一首诗的明快节奏和自然风光的生机意趣,充满了浓浓的生活韵味,从中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在旅途之中的情感抒发,道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之情。而针对北方的小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解释清楚的就是“梅子黄时”,让学生了解这一属于江南地区在梅子成熟时多雨的气候特征。而对于“小溪泛尽”的“泛”究竟是溪水“退尽”还是溪水“泛滥”,或者是“游兴未尽”,就不必要进行深究而“斤斤计较”。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景色的怡人、心情的愉悦、平凡中的逸趣横生。

(三)合理创设情境,引向深层次

当然,小学生课本中选用的古诗词较为容易理解,短小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多读几遍,理解大致意思并不是难题。不过,让学生切实感悟其中的美妙之处,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让学生随着深入探析拓宽视野、放飞想象,探寻诗词中更多的内蕴,从而让学生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仍以《三衢道中》这首古诗为例,在学生吟诵之后,大致理解了诗意。教师鼓励学生置换角色,“如果你是诗人,请你想象一下山中的景象,作为诗人的你,会不会对其他景象印象深刻,那么,就用你所见的景象来替代最后两句诗。”教师的这一提问,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由此,也在不断丰富教学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学生认为,诗人的旅途里不仅有浓郁的绿荫,一路上还应该有星星点点的野花相伴,也有一些雅趣之人在抚琴弄箫,改诗为“黄花不减来时路,添得琴声几缕音。”教师可以让学生置换角色,就是为了给予学生想象空间,进入到更为广阔的自然,从而富有创造性地抒发感情。诗人将所见提炼成诗句,学生也可以将所见提炼,如此,学生的词汇生动美妙,其猜想更是有凭有据、富有情趣,学生进入到诗中情境之中,用个人的想象力弥补更多的景象,一方面领略诗文的“空白”之魅力,另一方面成为游览山水的“诗人”,情感自然而然流淌,从而打通了古诗词的审美境界的关口,获得了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除此之外,根据古诗词情景交融、精炼聚魂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基于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创作的背景与缘由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表演等手段创造符合每一首古诗词意境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身心接受特点,促使学生深层次感受、体会、领悟古代诗人创作诗词的情景,真实感受古代诗词所蕴含的意象与意境,通过一些教学手段的助力,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诗人的心境、思想与情感,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多元挖掘教材,做合理补充

针对小学生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收录的经典篇章,普遍内容单薄。在不断倡导广泛阅读的今天,让学生多读古诗词益处多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必局限在一本教科书上,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课上到课下对古诗词展开阅读。在我们不断鼓励学生开展课上、课下的广泛阅读时,古诗词的阅读仍然需要加强和关注,亲子阅读同样适用于古诗词的阅读。

作为体现华夏文明的璀璨文化的古诗词,其经典之作不胜枚举。教师根据教材教学一首古诗词,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同主题或者是同一个作者的不同古诗词进行阅读与欣赏,做到纵向的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抒发的情感不同、写法不同以及意境不同,也做到横向的古代诗人的不同主题创作中体现出的精彩的情感痕迹。鉴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选择简单的、易于理解的古诗词对课本教材进行有益补充,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接触更为广泛,诵读资源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即便是相同的内容,各种不同版本的参考书中解读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取舍,撷取精华,为学生输入更多富足的诗词营养供给,从而丰盈学生对古诗词了解、赏析的精神世界。

(五)营造活动氛围,为阅读造势

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是主阵地。而要形成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味,能够触摸到古诗词的灵魂,就需要把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空间,多形式开拓古诗词学习的渠道,如宣传栏、报纸、广播站等,建立诵读园地,营造诵读氛围。同时,设立有关古诗词的第二课堂和兴趣班,建立文学社团,创办诗词刊物,开展诗词讲座与阅读分享活动,等等,不断地拓展古诗词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在一些兴趣班上,教师除了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赏析,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其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论证研究,形成小报告或者是小论文,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并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古诗词之中,对其深层次的内涵加以探究与解析。另外,结合重要节日这一节點,举行古诗词朗诵大赛,收集相关节日诗词,挖掘蕴含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内容等。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需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情怀,不断夯实现代土壤,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真正的精神内涵,从而扎下根,发出芽,绽放古诗词魅力之花。

参考文献:

[1]陈燕玉.以学为导向的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探究——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教学谈[J].亚太教育,2019(2):49.

[2]胡桑华.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品质的途径[J].江西教育,2019(6):35.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存在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