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
摘 要:现今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引入了企业5S现场管理制度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5S现场管理制度对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从模式、考核、教师管理等方面对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5S建设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阐述了5S管理当中几个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5S管理;实训基地;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6-0018-02
一、引言
5S管理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是企业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各方面的生产要素进行高效管理,是一种优秀的企业质量管理方法。5S管理对企业塑造形象、文明生产、标准化、营造舒适宜人的工作环境等效果明显。5S管理现已逐渐被各国广泛认同,成为一种普遍的管理模式。
“5S”具体是指整理(Seiri),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整顿(Seiton),必需品依规定定位、规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清扫(Seiso),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清洁(Seiketu),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素养(Shitsuke),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5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修身,提高人的素质。
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学生日常实践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把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教育与学生实训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培养企业团队意识的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将5S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实训基地管理当中来,以达到培养企业迫切需求的拥有好的行为习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富有团队意识的学生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岗位,被社会接纳打下良好基础。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实训基地5S管理建设当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思考,取得不少成绩。
二、结合学校特点,制订详细管理方案,切勿生搬硬套
实训基地5S管理是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到基地管理中来,在学校日常实践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為习惯,为学生快速适应用人企业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企业管理制度毕竟是根据企业生产管理而制定的,与学校实训基地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直接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生搬硬套过来,这对学校实训基地管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首先,企业与学校存在角色差异。企业是学生就业的最终目的地,是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就业的场所;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场所。两者所承担的角色不一样,学生在其中的角色也不一样,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员工,再加上年龄等因素,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就决定学校不能直接将企业的5S管理制度硬套到实训基地管理当中来。
其次,企业与学校存在考核差异。企业考核员工的最终指标是员工完成生产,为企业带来效益;学校考核学生的最终指标是学生完成学习、成绩合格。这两者重点不同,企业最终考核是效益,管理是手段;学生考核是成绩,管理也是考核指标之一,因为学校实训基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所以,平时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学习内容之一,自然也就成为考核内容。
再次,差异决定校企管理方法不同,学校必须依据自身特点,制订详细管理方案。学校要将企业管理文化引入到课堂中来,但又存在管理侧重点、角色、考核等方面的不同,学校就必须将企业管理文化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教学、学生管理、考核等方面制订出详细的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又与企业管理对接的实训基地5S管理方案。以此指导学校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企业理念的目标。
三、贵在坚持,完善过程中的考核细则,切莫流于形式
实训基地5S管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时间久了,很多学校开始流于形式,仅仅注重实训室的整理、清扫等工作,而不重视过程中的习惯培养,这是达不到5S管理的最终目的的。
第一,考核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将实训基地5S管理制度交给学生去背诵,只能让学生知道企业有什么制度,达不到习惯与意识的养成目标。学校必须将实训基地5S管理与学校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制定出考核细则,让学生知道实训前材料的领取、材料归类摆放、实训要求与工艺、清理实训中的垃圾等各个方面占实训过程中考评多少分,学生也就能在日常教学当中知道哪一项必须完成才能得分。而这一考核过程其实就是5S管理行为的养成过程。所以,5S管理考核细则一定要科学、详细,适合学校自身建设需要。
第二,培养过程要长期坚持。实训基地5S管理是学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管理项目,学生的企业行为习惯也不是两三日就能养成的。所以,需要学校在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当中长期坚持5S规范的培养。5S管理理念养成要贯穿整个学校学习过程。不能通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培养后,认为学生已达到企业要求,完成了这一内容的考核就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而应在学校整个学习过程中坚持下去,这样5S管理理念才能深深植入学生日常行为意识当中。
第三,课堂内外,培养方法多样。对学生5S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堂外都要进行教育培养。学校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训基地的企业意识与习惯,让学生知道只要进入基地(企业)中就要执行5S管理制度。比如,实训前管理制度的学习与测试、实训过程中的指导、课堂点评、课后个别访谈、课后实训室内的行为约束、问卷调查、学生互评等方式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5S理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指正。
第四,基地内外,实现管理拓展。基地引入5S管理是与学校日常教学相结合的,而学校日常教学除了在基地内进行实践教学外,还有在基地外进行的教学任务,如到企业参观等;也还有课堂教学外的行为培养,如学生到教师办公室(员工到企业领导办公室)时先敲门或喊报告等,这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外进行学生的引导及管理。如果学生能完美遵守相关制度,日后到企业就能适应企业要求。
四、重在人员管理,制定科学管理制度,切忌只管学生
中职学校实训基地5S管理,通过一系列考核细则将学生培养内容细化、量化,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但5S管理的目标是对学生的企业行为习惯与意识的培养,所以,这最终会落实到人员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人员的管理当中。
学生是5S人员管理的目标,重点在培养引导。学校引入企业的5S管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与习惯,让学生在学校能按企业要求的一样,做到服从管理、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遇见老师主动问好,进行学校统一着装,物品摆放有序,随时清扫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是5S人员管理的中心,重点在督促示范。很多教师都认为,5S管理是针对学生习惯与意识的培养,只要学生做好就行。其实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需要教师无形当中做好表率,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例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进入微机室要穿鞋套,可自己却不在意,穿着鞋就进微机室;如果班委或教师对未穿鞋套的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就会说“教师带头未穿鞋套”,这会对教师日后管理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学校要做到:
一方面,加强教师管理。教师要身先士卒,当好表率。只有教师自己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日后逐渐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加强教师考核。将教师考核与基地5S管理结合,才能更好督促教师进行5S管理,而不流于形式。
5S管理的重点在于制度引领。因此,首先要制定完善的5S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实训,用制度引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通过实训基地来组织学生的实训,因而基地是5S人员管理的载体,是学生实训的场所,是5S管理的具体承载对象。基地要作为一个“仿真”工厂,模拟出一个企业制度环境,让学生进入基地实训犹如进入工厂上班,以完善的制度去约束并引领学生从事生产或实训。
五、旨在素质能力培养,科学合理考评,切勿只顾管理
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践教学的地方,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实践学习,达到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首先,5S管理要以素质培养为宗旨。实训基地引入5S管理方法,最终目标是为了加强基地管理,但从本质上来讲并不只是为方便基地管理。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基地也必须以培養学生职业素质为宗旨,5S管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平时的实训管理及考核强化对学生企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目的。所以,基地在制订具体的5S管理制度和考评方法上要体现以培训职业素养为宗旨。
其次,5S管理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引入5S管理制度与方法,以企业化制度约束学生,以企业文化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培养出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所以,基地在制订具体的5S管理制度和考证方法上也要体现出对能力的培养的考核指标。
再次,5S管理要以行为习惯培养为重点。5S管理是以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具体体现就是用制度来约束员工生产行为,以形成一套规范的企业生产约束机制,员工的一言一行均要符合企业要求。中职学校引入5S管理,同样要注重学生实训的行为习惯培养,以完善的制度约束学生,以科学的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所以,基地在制订具体的5S管理制度和考证方法上也要体现出对为行习惯的考核。
六、结语
加强学校实训基地5S管理,确实有利于学生养素的提高,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制度意识、团队意识。当然,这还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不停研究学校基地现状,科学制订培养方案,才能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达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5S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90-191,195.
[2]王玉鹏.高职院校引入5S管理理念初探[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8-81.
[3]彭 涛.实训室5s管理模式的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4,11(1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