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民艺学的融入探析

2019-11-11 06:04宿高峰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融入幼师策略

【摘 要】本文分析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要遵循的地域性原则、大众性原则、民族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基本原则,并论述相关策略:引入多元化民间艺术,开阔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视野;探究民间艺术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探索。

【关键词】民艺学  幼师  学前艺术  融入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C-0059-03

現代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常规的艺术课程已经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幼儿艺术教育培养需要,因此,探索新的艺术教育资源,推动特色化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成为高校幼师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从现代艺术教学发展实践来看,民间艺术、民间技艺在高校幼师学前艺术课程构建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推动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路。

一、民艺学概述

民艺学是研究民间艺术的性质、功能、产生及发展规律的学科,如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等都是其研究的范畴。民艺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民艺理论、民艺历史、民艺采风等,由于民艺主要来源于民众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提炼与创造,因此其具有人文性、科技性、社会性等特征。

从社会发展与教育教学关系来看,民艺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用功能,即民间艺术、技艺形成的根源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安全感、舒适感的需要,因此是否有用是最初衡量民间艺术价值的基本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民间艺术的实用功能逐渐淡化,因此其在传承中也逐渐走入困境。第二,审美功能,即“赏心”“悦目”是民间艺术创作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张道一在《造物的艺术论》中指出:“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刺激人类的感官……有形有色,视觉艺术由此产生,工艺美术便是其中一种。美其目而悦其心,看了心里舒服,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是民间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第三,认知功能,即民艺学用文字体系对传统艺术加以记录,让人们能够从材料属性、工艺设计、创新表达、文化内涵等层面实现对传统艺术的认知,进而推动民间艺术作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二、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上文对民艺学的简要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民艺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在文化传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艺术教学培养中也蕴含着丰富资源。因此,利用民艺学将传统艺术与技艺融入幼师艺术培养中,对于丰富课程设计灵感,构建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幼师学前艺术教育体系,实现对幼师学前艺术教学多元化探索,推动民间艺术与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发展来看,民艺学可以为学生介绍诸多民间艺术、民俗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学生长期处于常规艺术教育实践中,对于艺术的理解存在一定偏见,在幼儿艺术教育中也相对单一,而通过民艺学的融入,学校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民间艺术探索空间,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教学引导,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理解能力。从学校专业课程构建来看,课程千篇一律是目前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常规艺术教学的片面发展只能培养出艺术素养雷同的学生,进而影响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解与认知。民艺学的融入拓宽了学校幼师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设计思路,学校可以适当引入民间艺术与技艺,并形成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打造特色化的艺术教育体系。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看,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利用教育手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扩大民间艺术与技术的影响力,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巩固文化传承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

三、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不仅是简单的了解与欣赏,而是应从课程构建的角度推动民间艺术与技艺在课堂的渗透。根据幼师学前艺术教学需要,学校应依据以下几个原则推动民艺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一)地域性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使得民间艺术与技艺在创作中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而这也为幼师学前艺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基于此,学校、教师在开展民艺学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当地传统艺术、传统技艺入手,在展现不同艺术风格及特色的同时,彰显本土特色,从而让民艺学教学更加“接地气”。

(二)大众性原则。民艺学中包含的民间艺术与技艺与精英艺术相比存在较大的区别,较强的生活性及实用性让民间艺术与技艺广泛存在于民众之中,并成为服务大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学校、教师应积极深入社会生产、生活,从中提炼符合民众审美需要,且能够表达民众内心朴素而真挚情感的艺术形式,并将其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为民艺学的教学发展注入较强的生命力。

(三)民族性原则。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融合与交流中,在文化、情感、心理和习惯等方面逐渐形成认同,同时也基于民族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向。因此,在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应注重对能够反映民间艺术的民族特色与及风格等艺术形式的探究,例如广西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学校在幼师学前艺术课程设计中可以从壮族的山歌、舞蹈、绘画等艺术入手,为学生在充满民族特色的艺术培养中体会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

(四)创新性原则。民艺学的研究不是单纯的记录与叙述,该学科存在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与技艺的研究,继承艺术形式,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基于此,学校、教师在将民艺学引入幼师学前艺术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对当地传统艺术与技艺的研究与挖掘,获取更多的民间艺术信息;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民间艺术的创新探索,结合学前教育需要,为学生构建创新探索空间,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为学生的艺术创新培养以及民间艺术与技艺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四、民艺学融入幼师学前艺术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引入多元化民间艺术,开阔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视野。在进行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作品,展示传统艺术的风貌及样式,让学生在常规艺术教育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艺术资源,进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与技艺多形成于农耕文明,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与表达,因此,其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美感及创作理念,是劳动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留下了丰富的民间艺术遗产,如刺绣、蜡染,折纸、剪纸、陶瓷器具,民族头饰、服飾,竹器、木器、漆器,山歌、民歌、地方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探究民艺学的基本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开设民间艺术作品观赏课、民间技艺欣赏课等,让学生将直观的民间艺术作品造型与其创作过程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民俗特征以及艺术审美倾向;开设民间艺术的技巧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民间艺术与技艺,并从中汲取艺术精髓,学习艺术创作技巧,拓宽学生艺术学习视野,提高学生艺术理解能力。

(二)探究民间艺术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进行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中找到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的载体,并根据幼师未来发展需要推动民艺学的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在幼师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民间艺术造型艺术为基本载体,丰富幼师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的造型方法,让学生在常规的美术绘画创作中接触到更多的民间美术造型,并体会不同美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民间美术创作来源于民众对生产生活的提炼与期望,因此,其表达形式质朴、鲜活,例如传统剪纸工艺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其艺术创作风格直接、自然,传递出劳动人民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审美倾向,因此教师应从民间美术的造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其审美特点。此外,在美术作品中融入的情感内涵也是艺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传统艺术的生命力源于世代传承中对生活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民间艺术的精神表现力,从造型及创作技巧中分析文化情感,并在情感融合中引导学生理解、创作。

(三)挖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从当前我国幼师学前艺术教学来看,西方艺术课程体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展现民族艺术特色、反映民族文化底蕴的艺术课程寥寥无几,学生在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学习中也更倾向于现代艺术,而缺乏对传统民间艺术与技艺的认同。这样艺术课程设计不仅限制了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艺术发展视野,更影响了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影响了社会文化自信的形成。对此,在幼师学前艺术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应积极推动民艺学的融入,深入研究传统民族艺术、技艺类型,并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在幼师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壮族山歌,并结合歌圩活动探究壮族的发展历史,展现壮族山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壮族山歌,体会其中淳朴、自然、真实的人文情感,以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提高幼师专业文化教育水平。

(四)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探索。在进行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民艺学的有效融入,教师必须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提高艺术观察、理解、探究能力。民间艺术广泛存在于民众生产、生活之中,与现代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它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方面均缺乏完善的体系,因此,在教学引入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这时教师就应突破课堂讲解的局限,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民间艺术资料,以检验理论教学的真实性,提高自身的实践素养。例如在壮族山歌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社会调查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壮族山歌素材,并与当地人学唱山歌。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设计调查方案,深入民间,以不同区域的壮族人学习山歌,并利用录音设备将其记录下来,进而整合信息,了解壮族山歌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价值。这样的课外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力,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民艺学在幼师学前艺术教学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想要通过民艺学的融入提高幼师学前艺术课程的人才培养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民艺学,并深入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与技艺;将民艺学的理论研究与民间艺术与技艺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拓宽幼师学前艺术教学范围,丰富艺术教学的实践方法,奠定幼师学前艺术课程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理解民艺魅力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唐曌堃.商洛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2]彭柳荣.地方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川西边缘几个县市地区民族美术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10)

[3]何桂云.当地民间艺术融入高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的原则——以罗山皮影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

[4]张静.民间艺术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的开发运用——以陕西凤翔地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艺术启蒙教育对儿童创新思维意识影响的实证研究”(KY2016YB604)

【作者简介】宿高峰(1976— ),男,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研室,硕士,研究方向:学前美术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融入幼师策略
男幼师荒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