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

2019-11-11 02:19郑少哲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活孩子教育

郑少哲

教育新常态: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世界教育改革风浪,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进程中,教育工作担当着“教书育人”的使命,绝不能跟风追潮,我们一定要坚守教育的信念与价值追求,让教育回归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什么是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是让人学会做人,学会做好人,做文明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它是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幸福,让所有孩子做一个大写的人,在充分感受自身价值的同时收获成长;它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得到多元发展;它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精神的丰富,发现自身独特的价值,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追求。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教育就必须返璞归真,回归生活。

下面我通过网络、早恋两个关键词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一:网络

“流星之梦”是一位初三的女孩,与每一位充满幻想的少男少女一样,在她的内心勾划着梦幻般的美好世界,渴望与追求散发着温馨的友谊。

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她无意踏进了一位名叫“天高云淡”的人的空间。顿时,空间中蕴涵着的五彩幻想与凄美情愫深深吸引住了她,“流星之梦”自然而然的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联系方式是通过QQ、微信聊天。

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几个问题:

1、是否可以加陌生人为好友?

2、是否可以把自己真实的家庭住址告诉别人?

3、是否可以告诉陌生人手机号码?

4、是否可以和陌生人见面?等等

反思:

网络无疑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多少孩子因为上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少家庭又因为孩子上網,闹得家里鸡犬不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做些什么呢?面对90后这些最不缺乏爱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变更,对学生的关爱也要赋予新的元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对教育“爱”这个古老的话题予以全新的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词二:早恋

资料显示:在中国,女孩例假的平均岁数是12.54岁,男孩遗精的平均岁数是13.85岁,而网络传媒性信息泛滥,让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面对这样的现状:“性教育:犹抱瑟琶半遮面。”“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男生杨帆最近一想到班里的小芳,心就跳得厉害。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她的身影。她成绩很优秀,兴趣爱好也很广泛,是个阳光型的女孩。杨帆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芳,又不知用什么方法合适。

可见,早恋问题成为学校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感悟:

青春期:一个充满着朝气,同时又有些懵懂的年代,作为肩负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扮演“唤醒者”的角色。一旦学生遭遇挫折、发生危机,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超越挫折、战胜危机。我们就得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让它无处不在!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学习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于生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和倡导的。

活动、分数、关系、方法、校园文化和幸福感等,也是应让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教育只有回归生活,凸显体验,关爱生命,讲究方法才能慢慢解决困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与丰富的人力资源相结合,就一定能够体味出教育的风采和魅力,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神奇,谱写创造性人才涌流的新篇章。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学校办学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正是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它把教育从“空中楼阁”中解放出来,使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又要在静悄悄中促进学生发生变化。种一粒,绿一片。我们要让学生真切地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让学生真正地接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更加高效地综合发展人的体力、智力、情感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必须要彻底“让教育回归生活”,实现“教育新常态: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培养有幸福感的人,在教育大国迈向教育更强国征程中留下印记。

猜你喜欢
生活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