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电商助农”为导向的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是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为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补充高效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服务技能。
关键词:电商助农;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09-0053-02
作为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最深刻、最广泛的电子商务专业,这几年来紧紧跟踪国家战略,在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践方面也相应地做出了很多调整,增加了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和学分,扩大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更多地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从简单的参观、走访、了解等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转向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等层面上来。
从课程设置上看,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是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专业新增加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创新型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了解社会需求,用专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各个高校对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各不相同,有的设置成以实践调查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有的直接设置成以创业实践为主。
黑龙江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最近几年修改了教学计划,将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列入本科必修课程,设置了以“电商助农”“电商扶贫”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社会实践课程,将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具体落实到服务农民、服务农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学生直接动手能力上来。
这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寻找合作的企业,与企业签订电子商务扶贫、助贫合同。第二个阶段是组织学生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之中,到企业、乡村调研。第三个阶段是回到课堂,对调研的结果进行课程总结。
一、寻找合作的企业,与企业签订电子商务扶贫、助贫合同
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是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电子商务扶贫、助贫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为农民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以此销售农产品;可以培训农民利用互联网工具,让农民自己利用互联网工具销售农产品;可以让学生承包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形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利有弊。
以电子商务扶贫、助贫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而言, 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通过扶贫、助贫实践,学生将分散在各个专业课程中的各项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起来,解决生产、销售中的实际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发现在实践中的技术痛点并着手解决痛点;对企业而言是帮助企业完成大部分适合学生参与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活动,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助贫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被帮扶的农民而言学生在帮扶过程中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操作技能传递给农民,将互联网时代新的营销理念传递给农民。当然,在选择扶贫、助贫的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就是学生的时间有限,一门课程课时只能设计成60学时以内,同时学生还有其他课程需要学习,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扶贫、助贫中来,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与企业合作,以企业电子商务扶贫、助贫为主,学生为辅。
2018年第二学期,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務创业实践课程就结合黑龙江省“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依据“探索搭建电商平台,助力贫困民族地区农产品实现卖得好”的主体思想而展开,通过电子商务与民族地区农特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推广与销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提升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创业能力,培育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一)合作企业承担的责任
1.企业利用其自有B2C移动平台将民族乡村帮扶对象以村或个人为单位免费入驻到企业自有的微商城,独立店面展示,后台由企业统一编辑、设计、宣传,村民只需要利用APP自行修改价格和库存;学生负责免费承担对入驻平台村民的一对一培训和在线指导帮扶。
2.京东淘宝入驻:企业按照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组的要求,将由学生们推荐的、民族村中精选出来的优质产品做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营销,以带有黑龙江民族地区特色产品标识的初级农副产品形式在企业自营平台、淘宝特色中国黑龙江馆、京东中国特产黑龙江馆出售。
3.各渠道客服服务由企业统一对外,村民不需要担心客服工作,售后工作也由企业承接和处理。
4.微商城入驻模式的店铺物流问题,由村民或村集体自行解决,企业提供运营帮扶。京东和淘宝物流问题,由企业解决,村民或集体将产品按企业要求将货品发送到相应的地址即可。
(二)经营模式
1.自营:进、销、存由企业承担,相关产品企业和村民或村集体是供销合作关系,自营模块为京东黑龙江馆,淘宝黑龙江馆和微商城自营旗舰店。
2.第三方入驻:进、销、存由入驻村民或村集体承担,企业只提供平台技术支持和运营指导。第三方入驻对村民和村集体采取全免费模式。
3.延展模式。企业运营团队,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地区民族村的不同情况出具个性化的运营方案,同时会派出前线支援小分队,深入各个民族村和村民家中,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新媒体整合,提供流量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带动第三产业一同发展,实现电商助农形式多样化。
4.账期说明。帮扶对象账期为T+1模式,只要村民或集体提出提现申请,企业24小时内处理,极速到账。
(三)三方职责分担
1.企业全权负责帮扶运营工作,农产品质量把关,及农产品售后问题。
2.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组在全省民族地区进行推广宣传,协调各市县乡相关部门配合,组织民族村电商知识培训,推荐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上线,鼓励民族乡村发动村民踊跃加入等。先期选3-5个县作为试点。
3.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组全权负责运营过程中产品信息采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图片、软文编辑、产品文案、产品图片、产品视频等,因项目需求所产生的差旅费用由企业承担,须严格按照企业《出差管理制度》执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组根据项目需求,于工作开展前上报每个试点参与教师及学生名单,经双方确认后方可至试点地区开展工作。学校指定管理教师做好项目执行期间学生安全、工作内容等管理工作。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实现方法
根据与企业、农户、高校签订的合作协议,在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的教学组织上采取面向实践、面向农户需求,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
(一)划分任务
黑龙江省是一个由53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边疆省份,全省总人口数量的5%左右为少数民族,接近200万人。除了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以外,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具有独特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生产的很多手工艺品、生活用品等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形态也迫切需要传承和保护。
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作为学校一方我们至少需要完成对3个少数民族县,20多个少数民族村的各类信息采集工作,上线产品品类和数量不低于10种50个。
信息采集包括产品信息采集和文化信息采集两个大部分。
产品信息采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产品线上销售。包括产品的形态信息、产品的成分信息、产品的功能信息、产品的价格信息等等。产品的形态信息主要通过照片和视频完成,为此需要拍摄大约5000张左右照片,拍摄100多段视频,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存储、修饰、剪辑、编辑等等一系列操作。有些产品的成分信息需要通过报送质检、安检部分进行质量安全验证后方可得到。
(二)自愿组建团队
在明确以上工作任务的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不同的创业实践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少数民族村落作为服务对象,深入服务对象所在地区进行产品和文化的走访与调查。每个团队虽然是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组建的,但是,为了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团队组建的时候尽量依照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爱好、技术能力进行有效配置,充分考虑任务的总体需求。例如,每个小组需要一名领队,负责总体工作,这个学生需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每个小组需要一名文字表达能力好的学生,负责产品营销文字的编写和整理、历史故事的整理、文化傳说的梳理等等;还需要一名技术能力强的学生,负责产品的拍照、摄像、美图、修饰、APP的开发、网络服务等等;还需要一名会计,负责销售过程中往来营收的会计工作。
(三)考核方式
以“电商助农”为导向的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将以实际营销结果为主要考核标准,简单说就是“卖的多,成绩高”,同时也兼顾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产品受众的多少、 产品销售的时间限制、产品物流限制等等因素。以团队的业绩划分成绩的高低,团队成员成绩相同,以此鼓励团队合作,鼓励分工协作,不鼓励单打独斗。
三、“电商助农”为导向的电子商务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空洞的理论教学很难适应当下学生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需要符合电子商务学科的特点,必须充分实现电子商务本身的多样性、融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完美地将电子商务各门专业课融汇到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
第一,在实践中体现文、理科的交叉融合,例如:营销软文的写作既是文科学生的基本技能,也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课。
第二,在实践中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例如:在实践中实现网站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广告制作技术、图片编辑技术、视频制作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
第三,在实践中实现“商务”与“电子”的融合,商务是“灵魂”,电子是“手段”[1],营销的过程即是一个人性的发现过程,伴随着课程的实践使学生不断积累商业营销的经验和智慧,体会商业交易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冬青.电子商务创业实践类课程的组织与实践[J].黑龙江 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