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也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文章从雨课堂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课前准备预习、课中教学互动及课后总结环节探讨了雨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并从需要大量资金的师资的投入、教学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改革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对该课程开展雨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雨课堂;创新思维与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3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智能化、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创新思维与应用”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创新技能、创新手段的思维训练类通识课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日趋普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雨课堂的基本内涵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一种智能教学软件,其方便连接课堂师生,通过将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进行智能衔接,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灵活性、课堂新颖性和师生互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互联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助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
二、“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一)“创新思维与应用”教学模式
“创新思维与应用”是广州工商学院的全院课堂通识课,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设,教师授课基础较好。该课程共32学时,理论、实践课时各占到50%。理论课以创新思维的基础理论介绍为主;实践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而实现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为考查课,采用平时考核(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的考核模式。平时考核覆盖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等方面。
(二)“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的缺点
当前“创新思维与应用”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要特征,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和语言的讲解实现创新知识的讲述。在此情形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动者、控制方,学生则是课堂的被动者、听从方。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情感的表达,也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雨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打破了“禁止手机进教室”的传统思维,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互动,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终端平台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状况,并依次完善教学计划和开展教学改革。
三、雨课堂在“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与应用”是一门开放性很高的课程,其目标是通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原理、创新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完成创新实践和活动。该课程以其高度的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迫切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借助雨课堂,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改革。
(一)课前准备、预习环节
作为全院通识课,“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有来自全院各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这些学生出于对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热爱,共聚一堂探索创新创业活动,班级人数约80人。在开学的第一周为通识课程的教学试听周,学生可以去试听各个教师的通识课,再决定是否最终选择学习该门课程,从而督促任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前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关注该课程的“雨课堂”公众号,从而形成“公众号”班级。教师通过安装“雨课堂”插件,借助PowerPoint精心制作雨课堂电子课件,并向学生推送相关学习任务,如观看视频、完成选择题、思考题等。为提高雨课堂的课前预习质量,教师可以围绕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如创新原理部分,可以录制创新思维定义、创新情境、心智模式与心智枷锁等视频;创新方法部分,可以錄制发散思维、软性思维、强制联想等视频。通过查看教学日志,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督促未完成的学生尽快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
(二)课中教学、互动环节
借助雨课堂开展教学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有趣性、紧张感。在互动性方面,借助雨课堂的登录情况,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状况;通过推送教学课件、视频,学生可以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开展答疑解惑、调整教学进度。在有趣性方面,学生使用“弹幕”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疑问。例如在该课程的实践部分,其平时课堂作品设计的软性思考训练部分有“手机和白纸有哪些相似之处”“少女的故事”、改写古诗等实训内容[1]。对于这些开放性的实训内容,学生可以借助“弹幕”各抒己见;教师还可以对有创意的学生发一点小红包以示奖励、鼓舞,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乐趣、提升课程品质。在紧张感方面,主要体现在限时抢答、作答环节,通过限时回答检验学生的实时听课效果[2]。对于创新理论部分,教师可事先设置好相应的“单选题”实时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开展限时作答;通过投影,学生可看到自己的答题正确率,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紧张感、成就感。同时,学生在雨课堂上的互动、答题情况也将计入其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课后总结环节
雨课堂的课中互动环节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数据,如学生数据、习题数据、课件数据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3]。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表现落后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学生也可借助留言板与教师开展教学探讨。例如探讨本课程的实训项目:“六顶思考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谁更重要”“孔融让梨与约翰争梨哪个更值得提倡”等,以及课程的期末创意作品。还可探讨在校期间的创新想法、创新见解、毕业后的创业计划等。
四、“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开展雨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需要大量资金与师资的投入
雨课堂的本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融合,需要互联网络的支持和硬件的匹配。对于多媒体教室,教室电脑的PowerPoint需要安装雨课堂插件;对于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管理能力;对于学生,则要每人持有一部较好的智能手机。由于教师推送MOOC视频到学生移动端、学生利用手机观看视频、参与雨课堂都需要一定的流量,因此,要求高校能够投入较多的资金建设覆盖全校的免费Wi-Fi网络,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另外,雨课堂上教师发送给学生的视频往往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制作,而MOOC视频的制作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技术、时间,从而对资金、师资的投入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二)教学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基于雨课堂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大家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创造性。然而,由于该课程是全院通识选修课,班级学生有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这就使得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背景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教学重难点、选择题、主观题、实训题时,由于受自己技能、专业的限制及学生自身的特性差异,难以兼顾到全班所有学生的个性需求。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一定的分歧:满足了自身个性或专业特征需求的学生,在雨课堂上会积极参与,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技能,提升学习效果;未能满足自身个性或自制力弱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雨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较差,限制了雨课堂这种现代教学工具的进一步推进。
(三)改革考核方法
雨课堂的创新性、趣味性有赖于学生的全程积极参与和热情回应,在此智能手机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基于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开展教学考核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高校应该重视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能够建设更优质的学习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建设渠道,教师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加入到MOOC视频资源的建设中,变消费式学习为生产式学习;选拔优秀的学生作为助教、学习指导者,参与到教学的管理中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贡献会转化为相应的成绩、学分,零存整取,充分体现过程化评价、创造性评价。
本文以“创新思维与应用”通识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开展雨课堂教学。基于雨課堂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准备预习环节、课中教学互动环节、课后总结环节。课前准备环节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中教学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课后总结环节形成大量数据可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参考材料。但由于雨课堂还是一项较新的教学方法,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资金技术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扩充、考核方法的完善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婷.创新思维与应用通识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J].新余 学院学报,2018,(4).
[2]孙笑微.“互联网+”时代下“雨课堂”在课程中的教学 改革实践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3]殷光文,杜金苓,林霞琳,等.基于雨课堂的“兽医寄生虫 病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