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吉婷
摘 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不尽完备导致部分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不公正。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对于改善科研环境、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仍存在部分高校学者缺失科研评价意识、在实践中科研评价对行政权力的影响较大及科研评价体系不现实等问题。要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提高科研评价能力,切实可行地改善科研评价现状。
关键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30-02
何为科研评价?笔者认为,科研评价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与肯定,是科研活动价值的一种体现,是科学研究课题,也是对科研主体、科研方法以及科研过程的价值评判。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评价能力对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公正性,对改善科研评价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一方面,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它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环境、资源配置、未来人才的科学培养。我国现行高校科研评价机制拥有一定体系,较为系统规范地以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量为评判依据,注重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及数量,这一规则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社科类科研中并作为青年教师和学者的部分评价内容。然而,这种被一些高校认可的评价体系在现阶段存在着单一化问题。因此,为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提高科研评价能力,改善科研评价现状,则需要高度重视科研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研评价的思想意识
科研评价是高校学者对真理知识的一种求真状态,高校学者对知识的求真精神的追求,则需要提升评价能力,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却缺少这种思想意识和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研评价在部分高校学者眼中成为学术评价中的一种形式,而并非了解科研评价是什么,科研评价有多么重要,因此,部分学者欠缺应有的科学评价思想意识。(2)部分高校具有较多高层次的人才和管理者,但在這些高层次的人才中能够重视和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人数却占少数,多数学者并不经常共同研究科研评价中的问题以及科研评价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3)处于中层的科研学者虽然会根据教育部或者高校的指示关注并构建符合特点的科研评价体系,但多数学者仅仅是根据指示做事,形成的科学评价体系并不具有个性特点,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以及部分青年学者应有的活力。(4)高层次的科研学者大多是年龄偏高的教授,并不都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且不容易接纳青年学者好的有创新性的科研评价思想,一时难以接受和采纳有意义的重要建议。
高校教授以及高层次学者科研评价思想意识的欠缺已成为部分高校的现状,该现状淡化了有思想的青年教师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将缺乏严谨求真,追求创新的科研思想,从而滞后、不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评价体系给高校的学术发展带来了较多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科研评价体系偏离实际
正确且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要符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同时也要符合从自身实际出发、恰当地选用符合自身条件的正确合理的科研评价方式,该种科研评价体系将成为科研评价的方向。
其中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包含评价体系中忽略哲学社会科学内部存在的分类差异。与自然科学相比,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复杂性,其研究成果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产值增长在理论与制度上的作用,因此,回报较慢但社会价值较高,其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且拥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为使其更良性地发展,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需要依靠合理的制度保障提升。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哲学、历史、管理、经济、政法、社会等不同学科的背景上,理论差异也反映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同学科目的和性质的差异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大体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即从事某一特定的历史理论进程研究或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对比的方式形成对社会意义的指导策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目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因其对社会进程和经济进程产生立竿见影的直接效果,因此差异性需要利用间接方式进行辨别,但这并不代表差异性不存在或可以被忽略。我国现阶段所采用的评判体系,借鉴自国外自然科学对于高水平论文的评判经验,以科研绩点和科研工作量作为评判标准[1]。这一评判标准因其简单易操作性,被国内许多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
二、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对策
(一)强化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
强化思想意识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较为有效的科学办法。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然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掌握其完整科学体系的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前进方向和核心指导思想,坚定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我党近期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伟大且有意义的理论创新。作为高校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的先进工作者,应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的学习内容和重要的政治任务,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解决问题,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同时,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成为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并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这将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引领者的高度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在不断加强思想意识、学习思想理论的同时要正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如果在学习和领悟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同时忽视了其所指引的方向,就有可能陷入盲目状态,严重的则会误入歧途。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的东西所迷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格外重大,这将要求高校高层次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理、观点以及立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通过学习来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将该指导思想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相结合,达到对该思想的真学、真懂、真用的境界,以此强化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
(二)加强科研评价的理论学习
上文提及“科研评价在部分高校学者眼中大多是学术评价中的一种形式,而并非了解科研评价是什么,科研评价有多么重要”,针对该观点则应适当加强科研评价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过程中,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并将个人特点以及真正的理论知识与科研评价有机结合,从高校实际出发,结合个人创新特点以及研究特点创造出符合当今实际和基本原则的科研评价方案,做到平衡学科建设、正视科研岗位以及坚持科研形式的多样性,从而也避免单一的制度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
同时要针对高层次教授难以接受和采纳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的青年学者的重要建议的现象,要求高校科研教授掌握科研评價的理论知识,切实提高科研评价的水平以及提升科研评价管理能力,从而做到真正掌握科研评价的理论知识,做到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三)明晰科研评价的学科性差别
科研评价体系的偏离实际是部分高校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科差异性也是不切合实际问题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教师的科学研究评价,应注重学术创新、注重研究等突出特点,应以实际效用为导向,平衡学科建设多样性。强化不同学科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分类指导作用,为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进行科学有机的结合与协调发展,各高校应根据学科属性和其研究特点等内容建立理工和人文、基础与实践应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科研评价体系。按照其科研工作量以及科研的相关获奖情况进行权衡与打分,通过较为完备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之间不同职称评价体系,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基础性的评估与打分,在阶段性的考核与评估中进行科研方面的奖惩,并将该奖惩结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中的较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在科研评价中,应该更注重于科研中新方法、新理论等原创性成果,但科研评价体系也应坚持同行评议和量化形式评价方式相结合,应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同时注重同行评审,重点关注同行专家的创新实质性评估。同时,为鼓励基础研究的自由探索和冷静研究精神,对经过长期研究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失败的“长线”课题,经同行专家严格鉴定后,可给予肯定性评估。从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科学研究环境,进一步形成更加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2]。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中的种种问题引发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的不科学性与不合理性,提高科研评价体系的思想意识,加强科研评价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改善问题的方法。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从而鼓励高校青年学者不断追求上进求真、积极创新的科研精神,激发青年学者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潜能。
参考文献:
[1]熊彩纯.论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革新策略[J].科学学与 科学技术管理,2008,(6).
[2]杨忠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差异化评价探析[J].宝鸡 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