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創舉譜寫澳門華章

2019-11-11 04:10潘英懷
澳门月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國家經濟社會

潘英懷

國家現代化進程

夯實回歸基礎

今年是新中國建國70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0年,更是“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20年。澳門回歸前,在1978年12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此後的一個時期,我們稱為澳門回歸前的20年,在這個時期裏,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1992年,鄧小平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標誌著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而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佈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

改革開放開啟了國家現代化建設、走向強國之路,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繁榮的基礎,在改革開放新的階段裏,國家先後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對於香港、澳門的回歸之路,國家投入了充分的工作準備,包括“一國兩制”的頂層設計,以及回歸前中英雙方就香港問題進行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中葡雙方就澳門問題進行的4輪談判,分別發表《中英聯合聲明》、《中葡聯合聲明》,以及兩個特區的基本法起草工作,確保香港、澳門的平穩過渡和回歸後的繁榮,讓“一國兩制”這一富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超前性的政策實踐開來。正是回歸前國家開啟的現代化進程和迎接港澳回歸的大量工作,為香港、澳門回歸後創造了非常好的發展條件和機遇。

1999年,中央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從殖民地性質政府轉變為高度自治的特區政府,雖然“一國兩制”首先被成功地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但當時全世界都仍在關注澳門回歸以後的路怎麼走,澳門“一國兩制”到底如何實踐?但經過20年的摸索和積累,澳門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之路。澳門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制度保障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活力顯現,民生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當前,澳門各項經濟指標已是國際領先,並受到國際社會公認。尤其,近年隨著區域合作深化,港珠澳大橋通車,到訪遊客數量的不斷增長為澳門經濟增添了光彩,博彩業在旅遊業的帶動下亦不斷蓬勃發展。

澳門回歸後的20年,也是國家發展最快的20年。走進新世紀,國家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改革開放事業勢如破竹,國家一年一發展,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發展之路,老百姓在平穩的環境下參與、見證國家發展,生活水準逐步提升,獲得感日益顯著。對於這樣一個國土之大,國情之複雜的國家而言,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令全世界都稱之為“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例子”,“超越想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澳門作為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窗口,深切感受到國家和澳門自身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人民生活、科技發展等都得到極大提高,澳門人既是見證者,更是受益者,不僅分享到“一國兩制”優越制度帶來的巨大紅利,與內地居民的聯繫也日益緊密,積極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可以說,有國家這個大後方、大依靠,澳門才得以迎來20年黃金般的發展期,也可以說,澳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強大後盾和堅定支持。因而,20年來,澳門始終邁著扎實的腳步和國家同心、同向、同步快速發展。

總結澳門經驗,

堅決捍衛“一國”底線

目前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踐“一國兩制”,而香港落到今天的地步,是各界都不想看到的。當前,香港出現逆流,持續三個月的暴力衝擊事件已嚴重破壞香港的“一國兩制”及繁榮穩定,戴口罩、著黑衣的亂港派、“港獨”分子、暴徒每天都上演不同規模的騷亂和暴力衝擊,趨勢越演越烈,不斷破壞和糟蹋香港,給曾經繁榮、自由、民主的香港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香港遭受的損失無法估量,經濟上對零售、旅遊、飲食和交通等行業影響均已浮現,香港本地經濟在第三季度很大機會出現負增長。若暴力衝突持續發生,內外交困,勢必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以及企業對港信心,重挫香港整體經濟。香港作為東方之珠,曾經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聯繫西方世界橋頭堡的香港,現在則成了西方反華勢力“反中亂港”、“顏色革命”的“試驗田”。美麗與繁榮成為奢侈的目標,而自由與民主則成為暴亂的藉口。為什麼會有這樣局面?就是有少數人不願意看到香港繁榮穩定,執意對抗法治,挑起事端,阻撓“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貽害香港,禍延民眾。可悲的是那些亂港分子,忽視了香港1997年已經永久回歸祖國的現實。從國家政治大局看,“一國兩制”一旦失敗,香港的損失將是全部,所以“一國兩制”必須成功,不許失敗!在執行“一國兩制”方針方面,必須清楚準確理解“一國”和“兩制”的含義,“一國”是大原則大前提。如果港人再不珍惜,一而再再而三給中央出難題,觸碰國家底線行為,給國家蒙羞,那“一國兩制”的“兩制”也不是不能調整的。

“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從理論到實踐,由沒有經驗到逐步形成比較系統的思考,應該說,這個制度是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一國兩制”更不是空話不是空想,現在已經是社會整體的共識。澳門回歸20年的發展,堅持“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沒有發生重大的政治動亂事件,“一國兩制”實踐得比較穩定,比較健康。這就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最生動、最有力的事實證明,當中有很多規律可以總結和討論。總結澳門回歸的第一個20年的成功經驗,在第二個20年,把“一國兩制”推向更高的水準,澳門有這個必要性和基本的創造條件。另一方面,當前香港出現暴亂問題,嚴重挑戰“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對此,澳門更要保持高度警惕,堅定落實基本法要求的《維護國家安全法》,有效防止外國勢力、港獨勢力對澳門進行干預和滲透,堅決捍衛“一國”底線,不允許外部勢力對澳門指手劃腳。

進入新時代,站在回歸20年的重要歷史節點下,澳門應結合回歸以來的發展,全面總結澳門“一國兩制”落實二十年來的經驗與體會,包括“澳門順利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之中”、“澳門回歸至今保持繁榮穩定”、“澳門同胞真正實現當家作主”、“澳門的制度特色和意識形態延續不變”、“澳門與祖國內地在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贏的優勢更加明顯”、“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城市的魅力不減當年,對外交往更加活躍”等這六個方面總結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成功事實與經驗,歸納出澳門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進步的動力等規律。把握好發展的基本規律,從各領域各界別,去做充分的體會,對社會的關注點做深入地思考和判斷,做好這些工作,助力澳門以更高的發展水準推進第二個20年的發展。這對於澳門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善用“兩制”之利,

續寫“一國兩制”新篇章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這正是澳門繁榮發展的根本原因。2018年澳門GDP實際增長4.7%,約545.4億美元(約為4403億澳門元),人均高達8.26萬美元(約為666893澳門元),這幾乎是香港人均GDP的三倍,其位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二(僅次於卡塔爾),堪稱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財政儲備由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組成,2018年12月底,澳門財政儲備的資本金額按年增長3.8%至5,088億元;其中,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分別為1,475億及3,613億元。鑒於財政儲備的不斷累積,特別是超額儲備規模的擴大,是澳門財力穩固的標誌之一。在特殊的經濟結構下,未來澳門維持每個月不少於200億澳門元的收入,即能持續較為寬鬆的財政開支。由於經濟發展速度快,澳門社會民生改善的幅度也很大,除法律規定的養老金外還有其他各項津貼,可以視為全球性的高指標。例如從2007年起,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落實推行涵蓋了幼兒、小學和中學的十五年免費教育,這在全球尚屬少數,其次是“現金分享計畫”,自2008年起已經實行11年,具體金額還在不斷提升,這是其他大、中、小型經濟體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此外,還有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水電費補貼等福利,可以說,澳門目前的民生水準保持著非常高的水準。隨著日益加深融入國家發展,包括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澳門將迎來更加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因為中央政府給予澳門特區各方面大力的支持,使澳門在合作中得到真實的成果。更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國兩制”就沒有澳門今天的成就,這是澳門全社會都必須具備的共識。

澳門面向未來,視野要更開闊、步履要更堅定、信心要更堅強!在新一屆行政長官賀一誠先生的帶領下,團結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智慧和努力,保持澳門繁榮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力爭將澳門建設成為有更高國際知名度、有更高經濟效益、有廣泛聯繫管道、有自身獨特運行優勢的一個國際化先進城市,用更高的成績來檢驗“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續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國家經濟社會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2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最新出版国家标准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COMPLAINER’S CALAMITY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