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产业扶贫模式探析

2019-11-11 04:52高予倩杨钢
当代县域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家村苗木

高予倩 杨钢

代家村位于四川省珙县中南部,距宜宾市区104公里。全村有5个农业社、251户、1079人,耕地961亩、林地858亩。代家村人多地少,加之地处乌蒙山区喀斯特地貌山区,坡陡乱石多,土壤贫瘠,长期以来受困于无区位、无资源、无农业优势,贫困村的帽子一直摘不掉,21世纪初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2001年,村党支部改选之后,新任党支部书记史进洪带领村民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条脱贫奔康之路:即利用山区林木坡地资源,大力发展苗木产业;通过创建“党支部+合作社”和“党员+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使全体村民提前脱贫奔康。现在,全村已有90%以上的土地种植了苗木,90%的农户成为花木老板。2017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代家村由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闻名的小康村、花园村、文明村。

主要做法

——建立花木专业合作社,组建产业扶贫经济组织,搭建农户集聚平台。 即适应新的要求,对“代家花木协会”进行彻底改造,组建实体型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群兴花木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入社并为社员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组织方式,集合政治与经济双重优势,聚力开展脱贫攻坚。即党支部与花木专业合作社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方面促使党支部的功能实体化,防止政治、经济工作分离;另一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注入政治优势,将其打造为村民群体共同脱贫奔康的經济平台。

——实行“1+1”支委分工,同时抓好党支部和合作社两个方面的工作,防止脱贫攻坚中出现薄弱环节。即支部班子每个成员在党支部和合作社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目标任务,彼此间既不交叉又不重合,每个人必须同时抓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并且接受日常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价,防止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工作有所弱化甚至出现“短板效应”。

——明确党员“1+N”帮扶责任,建立产业发展基地,实行岗位星级评比制度。即明确要求每名党员要帮助若干农户(10户左右)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基地,定期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管理服务等,党支部则通过对党员实行岗位星级评比制度,强化帮扶责任,充分调动党员在帮扶农户脱贫奔康中的积极性。目前,代家村已建成党员带农户产业发展基地8个,入社成员由初期的40余户增加到220户,种植品种由单一的黄桷树发展到香港紫荆、红叶石兰、紫薇、红花丹桂、桂花、大果红花油茶等10多个品种,花木种植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重要启示

——高度重视转变思想观念的先导作用。代家村脱贫奔康的巨变,首先源于广大村民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增强村民脱贫奔康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性;二是由“等靠要”脱贫变为拼命干脱贫,重振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由“走老路”抓发展变为“与时俱进”走新路,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科学理念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例如:他们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双层经营体制和等比销售的经营机制,闯出了一条依托“三农”脱贫奔康的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经与多经、生产与销售、农户与客户、党员与群众、集体与个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各种关系,实现了协调发展;敢于向荒山开战,打造绿水青山,并通过种植苗木和发展乡村旅游等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绿色发展;面向市场抓发展,走出山区找项目,招商引资引技引人才,实现了以开放促发展,为脱贫奔康插上了翅膀;秉承“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通过“干部带群众”“党员帮农户”,使全体村民脱贫奔康,实现了发展成果的共享。

——切实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纵观代家村由贫困村到小康村的曲折发展历程,好产业(苗木)、好平台(专业合作社)、好体制(双层经营)和好机制(等比销售)等缺一不可,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个好班子尤其是一个好的党支部。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没有出路可以去寻找,没有好产业可以去培育,没有好平台可以去搭建,没有好的体制和机制可以去创造,从而就能够引领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走向繁荣与进步。支部强不强,关键是“领头羊”。党支部书记就是“领头羊”,他既是村领导班子的核心,也是全村人民的主心骨,是决定党支部强与弱的关键。以史进洪为例,一个优秀的党支部书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优秀素质:政治上是“强人”,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宗旨,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经济上是“明白人”,懂得市场经济规律,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管理上是“能人”,善于组织协调,勇于担当决策。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主要受益者,是脱贫奔康致富的主体,如果他们自身不努力,再多的社会帮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小康社会永远不会实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代家村党支部坚守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民为本,适应民需,关注民生,顺应民意,开发民智,集聚民力,发扬民主,保护民权,保障民享,真正把农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农民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培育和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是扶贫攻坚的重点,是农村经济培植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物质前提,是农民脱贫奔康的经济基础。农村如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代家村发展苗木产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是把本地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育出某一特色优势产品;二是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占有率,使优势产品获得规模优势;三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且形成科技优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四是基于需要和可能,从产品生产向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进行前后延伸,使优势产品变成优势产业;五是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衍生并培育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经济综合优势。简言之,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聚合多种优势集中于某一产品或产业,进而提高其质量,增加其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着力发挥新机制的保障作用。代家村苗木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即从单纯的产品优势发展为规模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离不开众多农户的参与及其分工、协作与配合,而且,最为有效、持久地吸引并维系农户的办法是创建科学的利益机制,而不是简单的政治动员或行政命令。例如:代家村通过组建花木专业合作社,形成农户参与机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和“党员+农户”形成引领和带动机制,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村民群体脱贫奔康的平台,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致富的工具;通过实行新的双层经营模式,构建苗木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实行“等比销售”,形成不同农户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对于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代家村的经验还表明,在脱贫奔康中,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前提,加强党的领导是基石,发挥农民主导作用是关键,打造特色优势产业是重点,构建科学的利益机制是保障。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家村苗木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苗木供求信息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加快水稻技术创新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促进辽宁优势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创新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