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届八旬的著名评论家陆建华老师以一贯坦诚、求真的生活态度,写出了长篇散文《亲历稿费六十年》,这是一个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关注的、有趣的话题,应我刊之邀,摘发其中一部分内容。陆老师想传递给广大作者:只要奋斗,努力,必有收获,另外也想让大家知道,基层作者的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青州的时光弥漫在草木间、在湖水中,在青州的街巷里,《寻寻觅觅青州时光》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韩嘉川的脚步一起,开启一段与大才女李清照的对话。
本期《三叶草》栏目有曾在我刊供职过的著名作家周洁茹《在香港》这篇作品以她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写她的“香港故事”。朱斌峰的小说关注矿区里孩子们的生存状态,矿区里的孩子就想去城里看一看《斑马》。藏族诗人诺布朗杰的《拾句集》从生活出发却又高出生活,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张力。
著名诗人龚学明以挚诚情怀写出心中的爱和痛,对爸爸离世的痛苦抒发,进入到更大的背景下创作,《爸爸谣》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1920:那一场青春告别》是为了去“辟一条光明的路”,评论家陆克寒深刻剖析了青年瞿秋白人生旅程中“旧我”的终结和“新我”的開端。
从常州作家陆林深与著名作家白桦先生的交往中,我们体会到了《圣贤皆寂寞》,更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食物是朱学东老师思乡之情的寄托,他笔下平平淡淡的食物,总能带着温暖、快乐,充满无限生活的热情。
本期《孟家湾今夕》《圆圈》《一刀之差》《分岔》都是反映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值得深思。
让我们在《光阴里的光影》感受《宋朝的“温度”》,一起度过这美妙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