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宾
(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 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9)
目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生成量较多,但新生儿胆红素排泄机制尚未发育完善,导致出现黄疸[1]。目前临床对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中药熏洗联合捏脊疗法对于此病有一定疗效,为验证此疗法,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96例,开展临床平行对比实验,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4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1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掷币法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8例患者,含男患者50例、女患者48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为(38.98±0.23)周;出生体质量2 503 g~3 999 g,平均体质量(3 287.43±204.32)g。观察组98例患者,含男患者52例、女患者46例,胎龄37~40周,平均胎龄(39.02±0.30)周;出生体质量2 504 g~4 010 g,平均体质量为(3 290.32±205.25)g。两组患者在出生体质量、胎龄及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2]:①黄疸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早产儿超过1个月),并进行性加重;②血清胆红素每天增加>85 μmol/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浓度>34 μmol/L;④黄疸退而复现;⑤出生后一天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 μmol /L。出现以上任意情况可考虑为新生儿黄疸。
中医辨证:苔黄腻,舌质红,小便深黄,大便秘结、色泽如橘,口渴唇干,不欲吮乳,面色发黄,可辨证为湿热郁蒸型。
纳入标准[3]:①出生时均无抢救史且患儿的母亲孕期均无内科并发症;②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③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4]:①中医证型属于胎黄虚脱型和胎黄风动者;②确诊为核黄疸者;③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需要给予换血疗法者;④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胆管闭锁者;⑤年龄超过28天者,以及家长不予配合者,合并G-6-PD缺乏症、心肺功能不全者,或其他严重脑病者。
两组患者均口服茵栀黄胶囊(生产厂家: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262),3次/d,每次0.11 g;再行常规补液和常规蓝光治疗。
观察组患者再给予捏脊疗法:将室内温度调节至 28~30 ℃下空腹进行,手法轻柔。双手拇指顺着患儿脊柱的两侧由内而外、从下而上按压,再将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用中指、食指和拇指三指捏住,并沿着脊柱两侧顺着患儿脊柱的两侧由内而外、从下而上按压,每按三捏一提拉,边放、边提、边捏、边按,直至大椎处,1次/d,每次约3 min。再行中药熏洗疗法:使用退黄外洗中药方剂于患儿沐浴后熏洗15 min,1次/d,方剂成分:茵陈10 g、大黄5 g、栀子10 g、防风6 g,用水煎煮至5L,将药液凉至(41.50±1.50)℃备用。
每间隔12 h测定患儿经皮胆红素指标,黄疸仪选用山智精密仪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制造的35964626116型,对前胸部靠近胸骨柄的上2 /3段、面颊部及额部(两眉之间)测定,取3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详细记录数值[5]。对比患儿治疗后每日大便次数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24 h、36 h、48 h、72 h以及治疗96 h后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组别例数(n)治疗前治疗12h治疗24h治疗36h治疗48h治疗72h治疗96h对照组9816.87±1.1615.93±1.1514.54±1.1413.99±1.1213.18±1.0612.98±1.0311.55±1.02观察组9816.88±1.1714.01±1.09△13.15±1.05△12.01±1.02△11.25±1.01△9.43±1.00△7.49±0.9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8 h、72 h及治疗96 h后,大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大便次数情况对比 次/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胆红素脑病,甚至出现严重后遗症或死亡。传统临床上对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蓝光治疗[6]。其中,蓝光照射是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的结合胆红素,使其能够经尿液和胆汁排除[7]。且肝细胞摄取未结合胆红素后,将其通过胆汁排入肠道,根据肠黏膜对其无吸收的特点,可顺利将其排出体外[8]。但此治疗方案仅属于辅助治疗,单纯蓝光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黄疸属于“胎黄”范畴,主要为“阳黄”,主要致病因素为母体胎孕时,湿热侵入并传于胎儿,胎儿出生后,肝失疏泄,熏蒸肝胆,湿热胎毒阻遏,致使胆液非常规排泄而溢于肌肤[9]。故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行气破瘀、凉血解毒、疏肝利胆以及清热利湿[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24 h、36 h、48 h、72 h以及治疗96 h后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8 h、72 h及治疗96 h后大便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茵栀黄胶囊为中药金银花、黄芩、栀子、茵陈提取制成。其中,金银花具有杀灭病毒和广谱抗菌消炎作用,能够免疫调节、抗氧化、止血、抗炎、解热、保肝、抗病毒及抑菌等;黄芩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还可抗过敏和利尿,具有护胆、利尿、利胆、镇痛、清热等功效;栀子有促进胆汁排泄、加强胆囊的收缩以及减少血胆红素的功效;茵陈有抗溶血、退黄、改善丙氨酸转移酶的功效,还可利胆,促进胆汁的分泌,茵栀黄胶囊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作用。中药熏洗是通过汗腺、黏膜以及皮肤等将药物吸收后,通过神经系统、血脉以及经络调节信息的传递,进而纠正脏腑功能紊乱,对疾病起到治疗效果[11,12]。熏洗液中的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栀子、防风,其中大黄有行瘀活血、清热解毒通便的功效,防风有祛风止痉的功效[13]。诸药合用,共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效。捏脊手法是通过推穴道、走经络,刺激黄疸患儿机体感受器,发挥消除积滞、生津活血、滋阴清热以及调和阴阳的功效,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脏腑功能以及肠肝循环,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提高小肠的吸收功能。故多种治疗方案共同实施,起到了相互促进之效[14,15]。综上所述,应用捏脊疗法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佳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