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有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西京杂记》中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此时起,就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正式定为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则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時期,重阳节的盛况。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要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以示庆祝。清代,重阳节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有解除凶秽,以招吉祥之意。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又赋予了重阳节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敬老。为了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