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瑾
最近,“白黑”江湖上又多了一首神曲,吴亦凡的《大碗宽面》在B站等年轻化交流平台上强势一推,汤沸面滚间,一向对流量冷嘲热讽的吃瓜群众不禁一愣。稍微熟悉粉丝文化的人都知道,“大碗宽面”是独属于吴亦凡的“黑梗”,起源于某次真人秀中,吴亦凡在面馆为客人表演拉面时现场配合的一段说唱:“你看这面它又长又宽,你看这碗它又大又圆……”由于歌词过分“平易近人”,迅速成为网友们快乐恶搞的“趵突泉”。而今吴亦凡勇于拿自己的“黑梗”丌刀,让惯于看笑话的黑粉闪了一把老腰,顺势和早已“白黑”成习性的当代年轻受众堂而皇之地打成了一片,大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谁都知道,在快速更迭的流行圈,最最宝贵的就是“关注度”,明星总搞不懂观众关注你并不是为了一味吹捧你,而是在解构偶像的过程中投射情绪,寻求共鸣,甚至只为戏谑一番哈哈一笑来释放现实压力——在这种半真半假的调侃中,谁更计较谁先输。细细推敲,吴亦凡这碗“宽面”中也映照了当下年轻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即勇于“白黑”,来戳破生活的虚张声势和无可奈何。
“自黑”的前奏肯定是“被黑”,论起“80后”“90后”乃至如今的“00后”,谁当年在公众语境中初受关注时没有被贴上若干的负面标签?无论是工作上的“不负责任爱跳槽”还是感情上的“速食化”,无论是收入支配的“月光族”还是家族传承中的“啃老族”,这些“脸谱化”的标签在不同代际的青年群体中就跟击鼓传花一样依次传递,每一个“反传统”的话题都在当时引起了热热闹闹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客观来看,这些讨论不乏关切,但也暴露出不同年龄层观点碰撞的认知鸿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讨论的风向一变,大家突然发现,新一代年轻人用来抵御“批评”的拿手武器,从自我批评变成了一种看上去过犹不及的“自黑”。
这种“自黑”背后的情绪相当微妙,以抖机灵的幽默小段子为载体,带着三分自负、三分自怜、三分玩世不恭的满不在乎,往往别人批评的话语还没说出口,他们已经忙不迭地拼命点头;一般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批评的意见当然卡在喉咙里,大家反而觉得他们态度诚恳、似有苦衷,同时这种幽默的形容往往聽上去还很贴切有趣——正是这种相逢一笑泯恩仇,最能化解公共语境下不同观点的剑拔弩张。比如人家都已经躬身为“社畜”了,你还指责他们工作不够拼?人家都已经自称“单身狗”了,你还忍心苛责他们没有婚恋责任心?
慢慢地,大家在这种“白黑”中找到共鸣,君不见《奇葩说》《吐槽大会》这样以“白黑”和“被黑”为卖点的综艺火到飞起,“彩虹合唱团”等反经典的幽默演出形式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心理层面上来说,没有人真正对“屌丝”“社畜”“单身狗”这样的称呼甘之若饴,其后透射的不仅是社会施加给年轻人的压力,也是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施加给所有个体的整体焦虑。既然生活的压力永远存在,避兀可避,那就用一招幽默的“白黑”来以柔克刚——就连至圣先师孔子在周游列国颠沛流离时,也曾欣然“白黑”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再难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就这样一路“白黑”一路行,用幽默来应对不安,用笑声来化解失落,既是一种压力下的自我释放和治疗,更是一种眼界上的宽广和心态上的口趋成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白黑”是豁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云淡风轻荐自《经济日报》2019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