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晓敏,徐刚勇,柯甫志,陈雪峰,林宝刚,江建锋,陈常理,甘宏信,胡齐赞,金昌盛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衢江区农业农村局 种子管理站,浙江 衢州 324022;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种质资源调查第三小组,浙江 杭州 310021)
浙江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貌多样,气候多宜,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气候、耕作制度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2015年7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北京启动[1]。根据《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浙农专发〔2017〕34号)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施方案》(浙农院科〔2017〕17号)要求,2017年4月起浙江省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组织对全省63个县(市、区)进行普查和征集工作,每个县征集各类种质资源20~30份;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对20个资源丰富的农业县(市、区)进行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每个县收集各类种质资源80~100份。
衢州市衢江区地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素有“衢通四省”之称;衢江穿境而过,东临龙游县,附近还有开化县,南接丽水遂昌县,北接杭州建德市,西与常山县、柯城区、江山市相依。全区区域面积1 748 km2,地理坐标118°01′~119°20′E,28°14′~29°30′N,下辖10镇8乡2街道1个办事处272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人口41.27万。衢江区属于丘陵山区,山区面积占2/3;全年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年均气温17 ℃,年降水量1 500~2 300 mm。衢江区是国家休闲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地处钱塘江上游,拥有华东地区最佳一级地表水;森林覆盖率高达72.9%,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5万个·cm-3,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的地区之一。衢江区耕地类型多样,仅耕地面积就超过2万hm2,农业承载能力强大。农耕历史悠久,古老优异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在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衢江区既是63个普查县之一,又是20个系统调查县之一。因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组建联合调查组,共同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系统调查工作。
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组建普查工作组,与浙江省农科院种质资源调查第三小组组成联合调查组,联合开展普查与系统调查工作,调查对象包括稻麦油、旱粮、蔬菜、经济、果树、桑、茶、麻、绿肥等作物的珍稀、名优、特异资源,重点突出地方品种、当地特色栽培作物和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种。联合调查组重点选择交通不便、地形复杂、风土人情独特的乡(镇),针对富有务农经验的老农民采用访问、座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中,联合调查组分别根据征集表和调查表的内容进行详细了解并记载。种质资源征集表包含种质类型、来源、生长及繁殖习性、播种及收获期、特性、用途、利用部位、采集方式及部位等信息。调查表分为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两类,一年生作物调查表包括品种的采集地点、类别、来源、种植历史、生境信息、种植原因、特殊用途、突出特点、利用部位、播种及收获期、留种方法等信息;多年生作物调查表包括品种的采集地点、生境信息、类别、来源、种植原因、特性、利用部位、物候期、开花及成熟期、栽种管理等信息[3-4]。联合调查组对每份资源进行摄影,记录采集地全景、植株特征、商品部位等。根据种质资源的繁殖习性,联合调查组适时采集种子、枝条、块根、块茎等样品,并及时上交浙江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小组办公室。
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联合调查组通过对衢江区11个乡(镇)的22个村进行普查与系统调查,共收集到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13份,其中通过普查征集到21份(表1),通过系统调查收集到92份(表2)。
表1 衢江区种质资源的普查结果
表2 衢江区种质资源系统调查的结果
联合调查组在衢江区获得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累计113份,按作物种类划分,粮油作物13份,蔬菜61份,果树23份,其他(经济、茶叶等)16份,占总数比例依次为11.5%、53.9%、20.4%、14.2%;按作物类型划分,地方品种72份,野生资源41份,占总数比例分别为63.7%和36.3%;按采集乡(镇)划分,征集、收集资源较多的乡(镇)分别是举村乡25份、岭洋乡23份、灰坪乡18份、太真乡11份、峡川镇11份,占总数比例依次为22.1%、20.4%、15.9%、9.7%、9.7%。
衢江区征集、收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红柿8份,南瓜6份,猕猴桃4份,稻、芝麻、紫苏、辣椒、山药、花生、茶叶、板栗等各3份,薄荷、扁豆、番薯、藠头、刀豆、豌豆、韭菜、胡萝卜等各2份,资源种类较多,具有丰富多样性。地方特色性强的种质资源,如南瓜、辣椒、藠头、紫苏、薄荷、山药、番薯、丝瓜、芥菜、芹菜、黄瓜、芋头等是当地有一定种植面积的农作物。
2.3.1 红柿
红柿是峡川镇东坪村的主打物产,历史悠久,源于唐末,盛产至今;柿果个大甘甜,极富营养,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村里的柿子有客柿(2018333277)、西瓜柿(2018333278)、绿柿(2018333279)、汤瓶柿(2018333280)、牛奶柿(2018333281)、野柿(2018333282)等十多个品种(图1),面积27 hm2,年产量近20万kg,光百年以上树龄的柿树就有200余棵。柿树深根性,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也耐瘠薄,适应性强,不喜砂质土;柿果甜腻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A—西瓜柿;B—牛奶柿;C—野柿;D—客柿;E—绿柿;F—汤瓶柿。图1 衢江区峡川镇东坪村的红柿品种
2.3.2 紫苏
紫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具有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多方面的用途。紫苏具有独特的芳香,叶片多呈蜷缩,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圆形,长8~10 cm;叶片边缘呈锯齿状,下表面呈紫色,上表面呈紫色或绿色;嫩枝呈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在衢州地区是一种广为使用的调味品,在衢江区范围内到处可见,北至灰坪乡(采集编号:2018333234)、南至岭洋乡(采集编号:2018333289)均有零星种植;新鲜叶片经常用于鱼、虾、蟹等食物的烹调,起到去腥、解毒等作用。
衢江区山好、水好、空气好,是浙江省内生态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2.9%,北部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有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蕴藏着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针对衢江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尽管抢救性收集了一批特色种质资源,基本查清资源的地理分布、栽培方式和利用价值情况,但还未完全摸清保护区域的家底,尚未收集到区域内的种质资源。调查发现,现代育成品种的大力推广导致地方品种的数量和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多数地方品种处于零星种植的状态,特色地方品种加速消失,种质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农业和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科研育种中发挥巨大作用,利用其育成的优良品种为粮食生产安全、丰富“菜篮子”做出积极贡献[5]。近年来,育种单位以衢州地方品种为亲本,先后育成一批大豆、甘薯、辣椒、柑橘等新品种,目前在衢州市乃至浙江省内都拥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除了育种研究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能进行直接开发利用。峡川镇东坪村将古道与古村文化相结合,凸显“红枫、红柿、红辣椒”“古道、古树、古民居”的旅游概念,打造出以“古唐文化”为核心,隐匿于市的文化休闲胜地;每年深秋时节,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便会探访东坪村,品柿赏景,体验山居野趣,火红的柿子带火了村民的日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衢江区利用地方特色品种资源,积极发展脱贫攻坚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为响应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珍贵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调查第三小组与衢州市衢江区种子管理站于2017—2019年联合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联合调查组先后走访了岭洋乡、举村乡、灰坪乡、杜泽镇、峡川镇、大洲镇等11个乡镇,陆续挖掘了红柿、南瓜、紫苏、辣椒、山药、花生、丝瓜、扁豆、芝麻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截至目前,在衢江区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累计113份,全部取样并提交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