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阶段性的观察,梳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并对教师的“守望者”定位进行了解读。文章作者从个人经验出发总结了班级建设相关实施步骤,并提出了只有做到真正相互了解才能做好学生的“守望者”。
关键词:学生;“守望者”;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36-02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与教师对抗的事件时有发生,轻则学生在课堂上“顶撞”教师,重则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肢体冲突。也有些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困难时消极面对,严重者走极端,跳楼、服毒等。还有些学生由于没能处理好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早恋行为,严重影响学习成绩。以上三类问题只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小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就会进一步演化成更为严重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守候”,然而大多数父母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守候”好自己的孩子。比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父母对其的教育就可能鞭长莫及。在学校里,“守候”的重任自然落到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守望者”。
二、关于班主任“守望者”角色的认识
那么如何做好学生的“守望者”呢?在此,我将对班主任角色的理解分为两个层面,即知识学习层面和身心成长层面。其中,知识学习层面可简单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下面我将重点阐述身心成长层面的理解。
在身心成长层面,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开始从儿童时期的“取悦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取悦同学”,从依赖父母到渴望独立。在此过程中,某些学生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加之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可能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与父母的沟通更是少之又少,问题也接踵而至。“叛逆”是家长对这一时期孩子特征的主要认识。处于此阶段的学生也就很容易出现诸如本文开头所列举的那一系列问题。
尽管如此,但是“教室里的春天”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教师与学生接触之初,所有学生对教师都有一个正向认识。
教师对学生一如既往地关爱,他们迟早能够感受到,一切的误会源自沟通的缺乏。
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可以感染学生。
学生更喜欢教师的鼓励,而非批评。
……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班主任的角色理解为“守望者”。“守”住自己的学生,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身心发展状况,認识并理解学生,必要时提供支持与帮助;“期望”自己的学生能越来越好,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鼓励他们。这是一种对学生的热爱。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守望者”。
三、将班主任这个“守望者”角色渗透到班级建设中去
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所不同,班主任若没有系统的应对策略,将难以成为学生的“守望者”。那么“守望者”角色在班级建设中是一个怎样的定位呢?这里面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守望者”,在班级整体的运行中起着引导、纠正、促进、维护的作用。班主任一方面需要在班级建设的各项内容中加入便于自己“守望”学生的举措,另一方面需要随时关注班级整体运行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其二,班主任也是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守望者”,在班级建设整体框架下,通过各种举措及时了解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上内容看似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实则两者相辅相成。守望班级的整体运行,让大部分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同时,也便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并关注学生的问题;反过来,及时了解并处理好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亦可帮助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整体运行情况,进而促进整个班集体积极健康发展。
四、从班级整体角度体现班级建设中的“守望者”理念
第一,在班委系统建设层面,我增加了多个值日班委。值日班委的主要职责是记录班级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以便班主任更加详细地了解班级情况。这些值日班委的工作与其他班委独立。哪些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哪些学生做了好事?哪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哪些学生之间有矛盾?一旦有问题出现,班主任可以及时处理。
第二,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我引导学生确定了班级精神,设计了班徽、班旗。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还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坚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班徽征集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最终将“一只在雷鸣电闪、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小舢板”的图案作为班徽(见下图)。
图案中,船帆上包含了大写的“八”,代表了八班,还包含了数字“1”,表示力争第一。整个班徽展现的是“乘风破浪,力争第一”的班级精神。班徽的确立过程,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
同时我将“守望”的理念也渗透到了教室墙报、板报、周记、班会课等内容中。在墙报设计方面,我将教室内外各处墙壁按学科划分为不同区域,以学习方法、心得等内容展示为主,每个月更新一次。凡是在墙报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均可获得一定奖励。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也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了途径。至于班会课,则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环节,涉及班委系统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班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五、从学生个体角度体现班级建设中的“守望者”角色
一个班级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是由每个学生组合而成。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差异较大,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要尽量从学生个体角度“守望”好每一个学生。若时间允许,班主任应尽力陪伴学生,了解并监督学生的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这种因对教师熟悉而产生的安全感是学生向教师敞开心扉的基础。我根据中学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在前面班级整体框架的构建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三个处理学生问题的原则。
倾听原则。班主任可能无法理解学生,但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心里话。这样,当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遇到问题时,班主任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过此阶段的很多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毕竟敞开心扉建立在学生对教师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班主任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诉说。
鼓励原则。学生在校期间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困惑,班主任需要无差别地适时提供鼓励和解决办法。当然,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单靠班主任的辅导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可能在教师的全力辅导下,依然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尽管如此,班主任也不能放弃,要不断鼓励学生,决不能让班级内的任何一人放弃学习,放弃进步。一旦放弃,这部分学生最终将成为问题学生。这既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班级整体健康发展的维护。也许有的学生各方面都比他人“慢”,但只要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不断鼓励,学生总会不断进步的。
淡化原则。古语有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学生违反某些班规时,班主任可适当选择忽略或暂时搁置。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忽略学生的某些违纪行为是有前提的,这与严格的班级管理并不矛盾。只是有时学生犯的错误并不影响班级运行,而学生自己又已意识到了错误并在积极改正中。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可以试着“装糊涂”。因为“糊涂”,不仅再次给了那些正在努力改正的学生一次机会,还避免了班规执行陷入尴尬境地。管理学生,严宽有度,而这个“度”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
六、结语
从“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体”两方面将“守望者”的角色理念渗透到班级建设中去,班主任便可以成为班级建设中的“守望者”。相信读者已经能够完全体会到我的班级建设理念。虽然不同的教师理念有所不同,教书尚且“教无定法”,班级管理同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是相同的。守望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是所有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基础。因为了解,所以能未雨绸缪;因为了解,所以处理学生问题才能游刃有余;因为了解,所以学生能懂班主任的关爱;因为了解,所以学生认可教师的处置;因为了解,所以班主任才能成為真正的“守望者”。
参考文献:
[1]施红燕.促进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徐洪.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学校班级“文化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新教育,2014(4):88-89.
作者简介:刘力源(1987—),男,四川西昌人,中学二级教师,硕士,中学化学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