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旻,郑时友
(贵州财经大学 a.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b.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属于高原山区,受地理环境的约束,农业发展落后,农民就业、增收效果不明显,乡村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伴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生活的需求,近年来西南地区包括乡村休闲在内的旅游业发展迅猛。2018年,四川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3.3%;重庆市同比增长31.32%;贵州省同比增长33.1%;云南省同比增长30%[1]。旅游经济逐渐成为西南四省(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地区经济特别是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农村以自身特有的田园风光、人文景观、特色农产品等吸引了众多的乡村旅游者,农业的又一次发展来自于产业融合[2],从最初的“吃农家饭,睡农家炕,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模式,逐渐发展出农产品采摘园、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森林公园、农耕景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态体验园等多种融合发展业态。农旅融合发展不仅改变了农业单一的产品结构,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丰富了旅游供给,满足了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
自200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农业旅游”,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逐渐受到重视。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拓展农业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农业附加值”;2017 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根本还是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一系列关于促进农业发展、旅游业提升的融合发展政策,为推进两大产业充分融合、实现耦合协调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外在支撑。由于地理条件约束,西南四省(市)的农业发展没有规模化优势,但旅游资源具有一定优势,可发挥旅游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研究旅游业与农业的耦合互动影响关系,探讨以旅游驱动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农旅融合路径,对西南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融合的发生是新经济时代必然的经济现象,它表现为“伴随产业增长带来的产业边界的消失和收缩”[3]。这种“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目的是适应产业增长,因而产业融合将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4]。产业融合是各种要素的充分整合过程,内在因素包括消费需求、竞争、追求创造价值等,而实质是两个产业系统核心价值活动的重组、整合与创新,基于两大产业内部要素的相互关联、交叉和渗透,导致产业边界不断模糊、最终融合为一体形成新产业[2][5-7]。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对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两个不同产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表现为旅游要素和农业要素的结合,其结果能够产生一种更大经济效益的耦合产业[5-11],不仅能增加旅游供给,又能帮助农民就业增收[12]。对旅游业而言,可以结合农业资源明显的地区特色,通过与农业资源的耦合,形成新的旅游吸引源[8]580,从而创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对农业而言,通过节庆等旅游活动增加旅游链条环节的收入,反过来促进农业系统的提升和发展,形成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农业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促进技术的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休闲旅游等新功能使其价值增殖,培育出新的增长点[9]394;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发生是由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内在本质决定的,在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旅游业是推动融合的主体,农业是实现融合的客体,不同于因新技术创新推动的供给融合,旅游业带动的农旅融合是以产品融合为特征的需求融合[13],伴随着旅游消费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对生态、休闲等的用户偏好是旅游业拉动农业融合发展的动力[14]。
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如福赛斯、托雷斯分别以泰国北部和墨西哥为案例地,分析了当地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条件[15-16]。我国学者(王琪延等,2013;夏杰长等,2016;牛若玲,2014;田晓霞等,2013)[17-20]先后对北京市、中国31个省市、江西新余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的农旅融合发展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VAR模型、层次分析法、耦合系数度等模型,从经济产出、产业耦合、生态经济、产业共生等视角,通过构建实证模型,系统分析农旅耦合程度和经济效应。
国内关于农旅融合发展的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产业融合的内涵、动因与过程分析,从理论上探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机理、意义以及实现路径[2-12][21];实证研究主要基于时间或者空间单维度,分析区域旅游业与农业发展的协调或相互作用关系。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南地区整体和四省(市)的农旅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度分析,探究影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质量的影响性因素和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为该地区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在借鉴已有学者(梁伟军,2010;王琪延等,2013;陈洁,2014;夏杰长等,2016;李天芳等,2016)[16-18][21-23]对农旅耦合研究的指标选取思路,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关联性、可操作性、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分别构建了农业子系统与旅游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
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评价指标设置主要包含两大产业的产业规模和收入效应,以产业基础投入反映产业规模情况,加上各自的收益效应等综合反映产业产出(发展)状况。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标
以两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定量评价农旅耦合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协调关系,进而找出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重庆市统计年鉴》《四川省统计年鉴》《贵州省统计年鉴》《云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两个指标是产业融合质量的表征。耦合度指系统间关联程度,用于衡量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耦合协调度是反映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关系,侧重于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对耦合实证分析所涉及的耦合度值与耦合协调度值进行分类,可据此判断两个系统相互协调作用的趋势和程度,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数据来源:借鉴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得出划分标准。
由于各指标单位不同,必须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才能进行有效分析。极差标准化方法是经济统计分析中对正负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的一种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的优点。文章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化方式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计算公式为:
(1)
式(1)中,xij为i年j指标的值;xijmax是i年j指标的最大值;xijmin是i年j指标的最小值;dij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在式子后整体加上0.01可防止出现零或者负数的情况。
表3 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熵值权重
Tab.3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four provinces (cities)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weight of entropy value
数据来源:根据2014-2018年指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1.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指数。
表4 2013-2017年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指数
Tab.4 Agri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dex of the four southwest provinces(cities)from 2013 to 2017
数据来源:根据2014-2018年指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从表4产业发展指数来看,2013-2017年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指数有明显提高,产业发展迅速,但农业发展仍然滞后于旅游业发展。西南四省(市)中贵州省农业发展指数最高,2017年达到0.416 2,远高于重庆市的0.136 4,其原因是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3年的88.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28.7亿元,投资增长幅度非常大,直接促成了贵州省农业发展指数的迅速提高,投资带动效果非常明显;重庆、四川、云南三省农业发展指数均较低,处于低中速增长期,因而仍然处在高投资的粗放扩张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初步阶段,农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需要进一步提速。此外,2017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最高的是重庆市,达到0.840 8,说明重庆市旅游业开始进入注重效益及综合功能开发的高速增长期;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份旅游业发展指数较高,处于中高速增长期,旅游业进程明显提速,但仍处于高投资的粗放扩张阶段,旅游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2.耦合度。
表5 2013-2017年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及综合评价指数
Tab.5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four southwest provinces(cities)from 2013 to 2017
数据来源:根据2014-2018年指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如表5所示,西南四省(市)2017年农业与旅游业系统处于耦合发展的拮抗阶段,并呈现出向磨合阶段靠拢的趋势。从时间趋势看,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从2013年的低水平耦合阶段过渡到2017年的拮抗耦合中期水平,耦合度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耦合态势较好;从空间表现特征看,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耦合度空间差异不大,都处在拮抗且趋向磨合阶段;重庆市耦合度虽然相比其他三省差异较大,但仍然处于拮抗阶段且呈上升的趋势。
3.耦合协调度。
表6 2013-2017年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及耦合评价
Tab.6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oupling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n the four southwest provinces(cities)from 2013 to 2017
数据来源:根据2014-2018年指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如表6所示,西南四省(市)2013-2017年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整体稳定上升,处于调和协调的中级发展阶段,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
通过对西南四省(市)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析得知,2013-2017年西南四省(市)农业与旅游业从极度失调状态发展到调和协调,这得益于国家及地方执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战略以及对农耕文明、田园生活方式的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实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对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发展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的测算结果表明:西南四省(市)农业发展指数均低于旅游业发展指数,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及协调度整体均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四省(市)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不大。
测算结果反映出西南四省(市)农旅融合发展水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应积极促进旅游业带动农业,实现进一步融合发展。一方面应重视发挥旅游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旅游企业对农业的投资,推动农旅融合。充分利用农业遗产、农业遗存等农耕文化资源和体现乡村性的农村特色资源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注重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加强农旅多功能的开发,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及“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美丽乡村工程,深挖农业环境、乡村人文优势,提升农业旅游产业附加值;积极促进农业生态和生态农业发展,通过自身特有的农业文化形成人文景观,催生游客对农业休闲、科普等旅游需求,以农业生态和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旅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融合的实质是两个产业系统核心价值活动的重组、整合与创新,应促进农旅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组织模式的创新,助推农业及旅游业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强化政府在农旅产业融合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政策供给,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农业发展。加强政府优惠政策供给,从资金、财政、税收等多方面调动农业旅游业的开发积极性;积极协调各方作用主体,进一步推进两大产业在资源、技术、业务和市场渗透,向高水平、有序融合方向发展;对农旅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的地区给予资金、人才与市场等政策倾斜,加大农业旅游产品的投资,从技术和资金上带动农业旅游项目的建设,促进旅游业企业和农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完善农业旅游管理机制,通过农业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用地、开发、市场宣传等方面的各项规定,以及制定农业旅游业在餐饮、住宿、农业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标准,促进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