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斗城”格局下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
——以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19-11-08 07:41陈宇超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理业态温州

陈宇超,黄 海

(1.香港城市大学 公共政策学系,香港 999077;2.温州市滨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2)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温州曾多次启动申报工作。温州于2005年编制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2013年编制的《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加强了温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的规范性。2016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温州市正式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第12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批文强调:“温州市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传统风貌保持完好,保存有独特的‘山水斗城’格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同时期,温州“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专项行动中,《温州日报》专门系列报道指出,朔门历史文化街区是温州城市更新的“前车之鉴”,引发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新一轮关注。有学者认为,温州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中建筑功能性老化,人口、产权、空间与住房管理之间的矛盾等,是有机更新活动中“功能性与文化审美延续”同“建筑与空间容量之间”的矛盾,“功能修复与政策引导产业与居民人文关系的弥合、原则性规划优先的肌理保护、人口与产权政策疏解,空间改善与管理体制升级并行”的解决思路,反映有机更新理论中协调物质环境与人文审美的要求[2-3]。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王景慧就历史文化名城概念辨析中提出“格局”的概念延伸[4]。“山水斗城”格局在内涵上已扩展至古代堪舆学的“形胜”观①“形胜”观包括“天人合一”整体思想和“以象制器”创作方法。,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与温州模式创业精神等。这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中“健康的民风民俗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体现。温州城市历史格局与规划定位是内涵辨析的基础。温州以“江、屿、山、河、城”自然地形与“北斗星象”风水布局构筑城市历史格局,凭“倚江、负山、通水”原则布置街巷和建筑。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北临瓯江,是古城的水运中心与舶来品集散地,规划定位为“滨江城市码头、北埠商业街道、富商集居之地”[5]119-124。

透过城市历史格局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内涵辨析能确定其肌理关系与层次。将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价值特色与规划定位同封闭的肌理关系相结合,确定建筑保护的主次矛盾,审美与发展之间实现有机协调。从内涵审美到功能发展,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能延续城市历史格局赋予街区的人文底蕴,梳理城市历史格局塑造的历史建筑与街巷肌理,可激活城市历史格局构建的区域功能价值。

一、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现状

1.运行情况

(1)积极更新街区传统可视肌理。街区传统可视肌理包括竖立面肌理、顶平面肌理和底界面肌理,均在温州“旧城改造”运动中得到更新。朔门街是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中一条富有特色的古街,先行启动试点,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共出资400余万元[5]120,对沿街竖立面进行修葺,建设相应基础设施。温州市政府于2005年提出“百巷万户惠民工程”计划,整治街区两侧竖立面外层,保留传统坡屋顶式,定制木隔扇窗、骑门梁、店堂门,在底界面铺设花岗岩。

(2)严格控制街区空间肌理关系。街区空间肌理基于典型建筑与民居,以及建筑个体与街区整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及关联性,通过规划严格控制空间场所感的营造。街区核心区以典型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格局保护主要内容,限定一般民居空间形态与建筑体量,建筑控制在三层,檐口控制9m,总高控制12m,对于现存超过上述高度的新建建筑进行降层处理[6]。建筑个体以街区内各历史环境要素与空间尺度为标准,充分利用街区商业与滨江绿地,改造不宜作为居住建筑的地块与弃置地,形成街区整体空间和景观的有序过渡;调整建筑个体之间的路网结构,增加街区整体空间肌理之间的可达性;通过沿街、广场、转角的公共绿地与休憩广场,以及牌楼、街屋、栅子门的空间标志特色重现街巷空间的历史特征,以营造市民生活与商业活动的空间场所感。

(3)投资整合业态肌理,创造文化肌理续存空间。街区内的朔门街作为名城重点项目,重新整合业态肌理,投资引入民俗文化产业。朔门街保留门房204间,其中对外出租或自用店面92间[5]121。2007年开市前,温州市鹿城区城市发展公司协助出租店面31间,其余店面以转让或自用形式提供给政府前期引进的经营项目[5]121。地方政府以优惠税率吸引私人投资,逐步引入瓯塑、瓯陶、温州剪纸、永嘉竹雕、制鞋、糖金杏等地方非遗与民俗文化产业。2015年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为业态管理主体,负责通过改变历史建筑使用性质加强业态引导和管理。2018年8月,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的开发任务,调整业态,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工作。街区的管理主体、责任与工作内容得到明确落实,实现专门运营管理。街区文化肌理以保护规划等形式构建续存空间。《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明确用地功能调整转化为文化、博物展览等公共设施用地。街区借助民俗文化会馆、文化礼堂、导视图、石碑、浮雕等,宣传地方传统民俗、民间手艺、街区建筑历史、名人事迹等。

2.存在的问题

(1)传统物质形态肌理被破坏。阮仪三等认为,传统风貌的遗失在物质形态上是对顶平面肌理、空间肌理、竖立面肌理的破坏[7]。街区的偶然型肌理——水泥“方盒子”不断侵蚀核心保护空间的边缘。街区顶平面肌理因居民生活需要历经改造,部分坡屋顶消失,选用材料由蓝色铁皮等替代黛瓦,周边环城东路、望江东路一带因“旧城改造”形成灰色带状的混合建筑。总的来说,街区传统建筑坡屋顶的城市顶平面肌理的主框架仍保留完好。街区空间肌理留存较好,明清以来“埠头—坊巷”的基本空间格局被完整保留下来,“南渡津”码头空间仍能有序运行。但街区空间肌理仍遭到局部破坏:街区边缘望江门段城墙因历史变迁被拆除,仅存遗址;古城“二纵四横”路网结构中解放路的建设,在道路空间上打通封闭肌理之间的阻塞关系,但具有价值的封闭空间不再留存;街区空间肌理的“毛细血管”因商业经营与居民生活设施改造被挤占部分巷道空间,户外广告、店家招牌等建筑装饰破坏空间肌理间场所感的有序营造。街区内直观可视的竖立面肌理破坏较大,是街区历史风貌遗失的最直接的肌理因素,缺乏有效控制的各时期建筑材料、样式均在街区沿街立面上留下印记。街区墙面上,建筑外墙所用如素混凝土等颜色、质感各异的涂层材料破坏了原有的肌理特征,街区传统风貌失去原有的视觉特征;街区建筑细部上,金属门窗、塑料管道等材料各异的局部构件加深对可视竖立面肌理层次与特质展示的破坏;街区沿街民居传统可视竖立面肌理更新停滞,专设管理部门陆续撤出,后续更新依赖于住户与商家对建筑的使用需求,竖立面肌理深层的日常破坏时有发生却得不到有效控制。

(2)业态肌理环境更新滞后,商业活动失范。街区是永嘉儒学“重商主义”地方优秀文化的直接呈现,体现城市示范商业核心的功能价值。街区业态肌理环境更新在集聚程度、业态布局、商业价值挖掘、城市品牌展示上滞后,业态肌理呈现产业准入门槛低端化的趋势。专设的朔门街建设管理办公室自2010年撤销后,业态审批失去有效控制,整体业态布局紊乱,业态肌理的关联性与规范性缺失。目前,街区整体业态布局以沿边缘地区带状分布为主,重点关联产业未充分形成集聚。据调查,截至2018年3月,朔门街内重点布局的温州剪纸、瓯塑等非遗民俗文化产业保留14家,整体规模较小,布局分散,部分经营不善。朔门街婚纱摄影、服饰饰品、美容养生等低端服务行业25个形成点状集聚。街区商业价值未得到有效释放,滨江城市文旅品牌影响力有限。朔门街倒闭或转让店面17家,商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街区与江心屿历史地段仍作为相对独立的文旅品牌,街区望江路段利用瓯江两岸核心段亮化夜游工程与江心屿形成连接,项目现阶段处在提升初期,景观效果与品牌影响力存在地方局限性。此外,街区内商业活动失范。执法部门曾查处多家店面发现,存在无证经营、改变经营项目、擅自改变消防设施等问题,造成消防隐患。业态肌理间规范性的缺失,应采取有效合法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规制手段,以实现有序业态目标,以应对噪声、不当经营、生产安全问题等失范现象之间的断裂或紧张状态。

(3)文化肌理续存空间动力不足。街区文化肌理续存于物质空间中,延续与激活的培养模式受到业态挤压。动力不足体现在价值评价不足、运营空间不足和管理制度不足三个方面。价值评价不足,体现在文化价值肯定不足和政策价值甄别不足上。文化价值肯定不足,表现为城市企业主义进程与淡雅恬静的浙南民居生活的对抗,邻里治理网格嵌入的文化要素缺乏邻里价值关系构建;政策价值甄别不足,表现为除保护管理办法中的建筑实体价值外,缺乏非物质文化价值层级的甄别与价值评估体系,未建立文化品牌价值的动态长期监控机制。运营空间不足,体现在街区文化创业连续性上,如米塑、剪纸、做手工秤、补伞、磨剪刀等的规模与政策空间不足,规划上未协调产业的连续布局,缺乏专业文化管理物业团队,保护管理办法中缺乏运营补贴的阶段分级等。管理制度不足,体现在政策评估细则与创新的管理试点上,名城价值保护评定细则缺乏有效的专家评估与条款,街区创意文化产业的管理试点缺乏互动机制与政策激励,文化价值在居民中认可度较低,缺乏连续的文旅投资与咨询,创新模式推广缺乏再总结与创业基金扶持。

二、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路径

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可通过对“山水斗城”格局下地方特色肌理进行规划、优化与创新,引入现代有机更新技术、价值评估体系与物业运营模式等工具,形成街区肌理整体提升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温州朔门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肌理的有机更新路径

1.城市历史格局引导物质肌理更新

(1)城市历史格局引导传统物质肌理有机更新规划。吴良镛认为,城市的有机更新应“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8];李倞等认为“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结合历史人文因素,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9]。在历史文化街区新旧杂存的肌理间进行更新,应依据传统肌理的历史内涵注重小幅度的改进与深度的创造性更新。一是明确传统城市级肌理是城市历史格局,以此解读古代堪舆学在城市建设选址中的运用意义。温州建城之初,郭璞借城内外九座山与北斗星象建“斗城”,“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保,……此去一千年,气数始旺云。”(宋本方舆胜览·瑞安府·形胜:卷九)温州城市建设选址运用的星宿是“形胜”观中有意识地解读山川地理的关系,构筑军事防御、河港贸易、通衢水利、市民安居、文化延续的功能,突破古代“君”本位与管子“因地制宜”规划理论的自然与社会局限,可持续地利用整体城市学结构思想,嵌入自然精神暗示对于城市人文精神塑造的积极作用[10]。二是细化城市历史格局特质。“埠头—坊巷”的基本空间格局内,二至三等(宽2.66~9.32m)街巷沿用支干式形态,南北尽端式巷道呈现规整流畅、幽深狭长、东西走向的特征,“二纵四横”的基本道路分布沟通街巷交通网络。完整保留的“鱼骨型”街坊格局中,典型建筑涵盖明清富商住宅、“下店上宅”式民居等。梳理传统的历史典型建筑与一般民居肌理间的主次关系,其中街区有21处典型建筑以地方传统建筑色调、风格、结构和装饰技法使可视肌理的历史特色与价值在细部上区别于一般民居,与古树木、古井、防火墙等历史建筑构成基本建筑风格。三是实行标准优先的有机再规划。街区依据名城保护标准和保护规划的价值层次,对核心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内重要文物保护点、典型建筑、一般民居进行风貌整治、拆除、搬迁、重塑工作,保证历史文化脉络的连贯性。

(2)街区建筑外立面肌理的模块更新原则。街区建筑外立面肌理的模块更新原则包括顶平面、竖立面和底界面①特定情况下,如坡屋顶制式的江南民居,建筑屋顶与墙体、空间之间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屋顶可作为“第五立面”的外立面组成部分。三个模块更新原则,模块层次根据建筑价值与空间关联性确定优化次序。建筑顶平面,使典型建筑完全恢复黛瓦坡屋顶制式,一般民居逐步转变屋顶选用材料;建筑竖立面,以典型建筑墙面风格为主层次,包括立面规模、装饰细节、建筑材料等小模块协调可视肌理与一般民居的差异;建筑底界面,作为建筑与空间过渡带,依据空间关联度进行专项设计。在更新过程中,街区典型建筑及历史要素作为主要参照物,明确城市历史格局典型特征,确定“修旧”代替品的史料素材与选材依据。

(3)依据封闭空间肌理内特色,更新空间风貌。明确街巷间封闭的空间肌理价值,街巷封闭空间肌理特色是格局“形胜”观的自然延伸,是保证街区物质环境的原真性的最小单位,是制定街区空间风貌更新量化标准的基础。“形胜”观下的自然条件是传统空间肌理要素设计的基础。朔门在城市历史格局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地形、地貌,延伸出“倚山”多民居、“负水”多商户的空间特色。街巷空间特色差异是对空间风貌更新进行量化标准制定的基础。在街区景观设计上,公共绿地与休憩广场的布置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在建筑之间取得合理空间间距,形成“山水为神,园林为骨”的环境风貌[11],避免绿地与广场植入的功能性、可视性同空间特色有较大差异;在街区交通结构上,保留街巷封闭空间的特点,规划“毛细血管”中步行系统与机动车系统的区分与连接;在街区空间场所感营建上,还原户外广告、店家招聘等挤占的街巷空间连续感与秩序感,梳理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道路—巷道—内部小广场(公共交往空间) —私人院落的场所连续感,传统建筑改造与公共设施规划在空间标志物细部形成层次分析标准;在街区空间底界面更新上,可视肌理脉络反映街区空间场所感,通过传统施工工艺或工程技术,铺设古城历史典故、人文景观等底界面图样,传递有价值的城市历史格局的历史信息[12]。

2.更新业态肌理运营环境,形成街区营商规范

街区的城市规划定位为具备“居住性”功能的城市示范性商业核,需要先更新业态肌理的商业运营环境,再对营商规范进行统筹管理,延续本土营商价值规范。

(1)适度管理指导街区业态发展路径。确定街区示范性管理与规划主体,明确产业发展路径与品牌战略。依据《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与商务、市场监管、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主体地位,推动街区业态肌理的更新,提高街区知名度和吸引力[13]。街区管理主体责任涉及发展规划、市场调研、业态布局和经营秩序管理等构建商业业态发展的运营环境事务。街区管理主体依据街区基本定位,在发展规划中通过连续空间场所的古典居住感与现代消费感营造,明确业态空间的发展脉络。一是明确产业集聚程度、业态布局的市场准入门槛与产业连续性,以民俗产品、民俗旅居、城市夜游等重点扶持产业为中心,打造温州小吃、棋牌休闲等多种产业并序发展的态势,以望江路与朔门街为核心的城市夜景与示范景观商业轴,解放路、环城东路为商业补充带,向核心居民区七枫巷、永宁巷发展城市民俗旅居产业。二是积极整合城市品牌的商业空间专门联合开发,街区城市沿江景观带凸显城市河港交通门户开放的示范性功能,提升民俗文化产业集聚的商业价值,连接江心屿历史地段,打造滨江城市文旅品牌,形成沿江夜景、文旅、邮轮休闲品牌。

(2)延续永嘉学派传统营商规范。明确地方儒家学派对商贸发展的影响,引导街区商户遵从切实可行的商业规范。永嘉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与重商主义,释放温州社会阶层与道德束缚,引导埠头与市集的商业集聚,是温州模式创业精神的主要来源。街区作为城市商业子品牌,营商规范可通过区域经营管理公约与行业自组织进行双向制约。一方面对街区营商发展战略采取定位、定点指导,协助相关部门的调研过程;另一方面实行自律管理,维护业主、商户的合法权益,制约无序蔓延的非法经营行为。尤其区域经营管理公约的制定要重视“义利并举”的传统。一是遵守社会商业道德,避免商业违法行为带来的消防、噪音困扰,形成商业良性竞争关系,避免恶意竞价、租赁,管控低端产业的侵占。二是重视行业规范,明确行业产品质量规范与卫生标准。三是培养社会责任,鼓励参与修订区域经营管理公约,组建公司制的业主立案法团,通过成立街区基金会控制更新资金的流向、重大规划事务的发布、投资初创企业的落点实验。

3.培养文化肌理的价值管理续存模式

文化肌理的价值管理续存模式是将价值评估技术与邻里治理模式①邻里治理概念是区分于社区治理的简单行政概念,是街区范围内地理概念、行政概念、纪念价值概念等物质与文化内涵的综合表述。结合的文化运营,并通过地方法规反向制约运营弊端。

(1)构建邻里价值治理管控机制。邻里价值治理管控机制,并非制定一个具体的发展目标,而是在现有社区网络中嵌入实行动态变化的长期管控和对复杂要素的具体指导[14],包括对邻里环境的管控与文化价值的管控。一是在社区网格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建筑价值评估机制,编制网格单位名片,建立建筑危机与建筑空间断裂点的红线与修复名录,动态监控建筑实体的历史价值。二是设计民俗文化价值认同机制,形成网格联动组合(包括街区历史人物、街区往事、古迹寻踪、建筑历史溯源等文化信息),筛选邻里民俗活动的遗存名录。三是街区价值评估常态化,评估主体延伸至空间关系与衍生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品牌价值的评估掌握邻里民俗活动发展的趋势与周边商居功能建筑的价值溢价。

(2)引入专业化文化运营机制。专业化文化运营机制平衡运营者与产权者的权益,包括引入运营商与文化管理物业,成立公司制的业主立案法团。一是除模拟成都远洋太古里、上海外滩等大型文化商业运营模式外,引入文化管理物业剥离主管部门部分管理职能,提高文化产业内容甄别与日常维护的效率,通过专业物业维持与对接政府补贴。同时,在居民与文化创业者权益上,引入公司制业主立案法团模式,通过注册制度管控街区自组织的数量,通过法规管控自组织参与文创市场的金额与规模,在街区事务上通过业主立案法团人员配额参与监督项目进展与日常收支等环节①业主立案法团包括街道(代表名城集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与政府主管部门)、店面产权所有人、产业经营者。人员配额包括不同主体的参与人数,保证名城保护主管单位的直接监管与产权者、创业者的发展权益。。

(3)出台针对文化价值的指导法规与意见。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指导。一是在《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 《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温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指导下,完善产权配置与租赁契约的签订,为文化产业价值溢出续存空间②《 温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建筑可进行保护性利用,经相关部门批准同意后,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非遗展示馆等非经营性活动场所或者传统作坊、传统商铺等经营性活动场所。,确定文化运营补贴分级制度、摊派数额与补贴退出机制,促进基金项目盈利与激励。二是推出名城发展政策评估细则,在规划控制上集聚文化产业空间,资产评估专家团队敲定与测算产业价值评估细则,监控试点政策落实情况。三是注重产业政策激励,除街区的运营补贴外,引入文旅产业激励,包括对经营者的创业咨询与指导,基于创新模式给予温州人才引进计划团队的基金支持与待遇,针对店面产权所有人成立居民投资股权激励模式,推动以业主立案法团人员配额分红模式参与民俗文旅产业的联合开发。

猜你喜欢
肌理业态温州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