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灵月 邵萍
摘要:笔者通过对江苏省一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现状,并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试图探寻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进而能够对整个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 公共音乐课程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09-02
公共音乐教育是指普及通识音乐常识为主,使得高校非音乐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了解音乐本质,学会基本音乐常识,从该课程中获得基本的音乐审美体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现状
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主要针对的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对于其他层次的院校要求适当放宽,这导致很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都是以选修的形式。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公共音乐课程,学生可选修公共音乐课程有《音乐鉴赏》《地方音乐》《歌唱方法》《戏曲鉴赏》《合唱》《音乐常识》《中西音乐史》等等,但是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部分学生也反映由于公选课人数太多,学生的水平悬殊太大,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初级,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也无暇顾及到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整体的课堂质量较差。
大部分高校对于通识性音乐课程的教学重视度也是不够的,公共音乐课程大部分都安排在了晚上,晚上上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差,一天的课程学生已经很疲惫,导致课堂气氛以及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校对于此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太合理,对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要求也比较低,从而导致了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停滞不前,学生也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毫无效率可言。
据笔者调查了解,大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都没有使用统一教材,有的课都没有用教材,由于大多数公共音乐课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毕业,所学习的课程也都是专业的知识,所以在给非专业学生上课时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程度都是有一定偏差的,所以这也是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二、探寻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新模式
音乐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所以通识性音乐课程是能够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之一,启发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喜欢这门课程,那么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统一教材内容
怎样选择公共音乐课程的教材,高校应该在参考音乐专业教材的基础上,再借鉴一些公共音乐课程开设的较为成功的高等院校的教材,再结合我省高等院校的特色,选择适合我省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教材。结合当下我国的国情以及特色民族音乐,将思修与音乐相结合,在音乐课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各地方民间音乐,针对不同地区,开设地方民间音乐课程,当下民间音乐的传承力度比较弱,很多民间音乐仅仅只局限于当地的人或者是民间音乐研究人员所了解,大学生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了解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的音乐语言,让地方音乐能够走出去,走向全国。
(二)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课程的核心,如果上课的教师对自己所上的课程都不够了解,那就更没有办法游刃有余的介绍给学生,并且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师都是音乐专业的教师,对于专业的音乐学生,他们可能应对自如,但是由于公共音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零基础的,那么该怎样上好公共音乐课程,就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了。高校应该重视公共音乐课程教师的素养,省里也应该在寒暑假期间开设公共音乐课程教师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外派教师去省外等地学习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学校也应该招聘一些专门的公共音乐课老师,成立教学科研小组,不断提高更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重教学问题的时效性。
(三)普及公共音乐课程知识
据笔者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公共音乐课程所上的到底是什么,也就是不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生入校时就应该可以向学生普及该课程具体所涉及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该课程学习到什么,这样学生就不会在什么也不了解的情况下选择该课程,最后又因为没有任何興趣导致课堂零互动全程玩手机的情况。这样更加有助于吸引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在很多专业类课程都采用了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效果非常显著,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压力为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据笔者了解,现在的公共音乐课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睡觉。课堂的质量较差,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低。在一学期的课时里可以选两到三次课采用学生讲,老师只起到辅助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仅课堂上的参与度高,在课后也会去做一些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质量。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将音乐课上成了实践课程,音乐中实践固然很重要,但理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脱离了理论知识的储备,课堂实践的效果是不够显著的。音乐最底层的建筑就是理论知识,所以学好音乐首先要从最基础的音乐常识和音乐史开始,有了这些音乐理论知识的支撑,学生再通过实践来反复的验证与巩固,学生学起来也事半功倍,有了成就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认识与了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学生的音乐喜好
现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那教师应该找到流行音乐与该堂课的平衡点,在课堂上找到合适的流行歌曲,加以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贴近自己生活中的音乐喜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将学生比较难懂的音乐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音乐,这样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快速的了解该知识点,更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升个人的音乐审美素养。
(七)运用舞台,丰富音乐实践
学校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上台表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公共音乐课每学年可以举办一次汇报演出,将一年的学习成果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公共音乐课的认识程度,更能强化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从而完成该门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当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的分析,初步探寻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从统一教材内容、提高公共音乐课程教师水平、普及公共音乐课程知识、翻转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内容中融合学生的音乐喜好、鼓励每一位学生走向舞台,丰富音乐实践等七个方面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初步改革想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也为公共音乐课程创造良好的课程氛围,现下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够使得该门课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最终可以实现整个公共艺术课程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刚.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考[J].戏剧之家,2015,(03).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赵毅.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艺术评论,2013,(03).
[4]田亚茹.基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
[5]程娟娟.关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4,(15).
[6]李飞,谭云波.普通高校公共音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18,(04).
[7]杨正龙.试析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教育,2017,(Z4).
[8]徐静璇.高校音乐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J].音乐时空,2014,(10).
[9]任淑婧.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黄河之声,2016,(10).
[10]张景贤.浅析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以中国通俗音乐欣赏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