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京妹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预示着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生活环境、课程内容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的一种助推剂!所以,我国教育部门把幼小衔接作为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
关键词:幼小衔接;去小学化;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0-023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小衔接已经不仅仅是参观几所小学那么简单了。幼儿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作息制度、学科内容、学校纪律等,仅靠小学短短几周的学习准备期还远远不够,应该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知识素养、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对小学充满向往。然而,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总是存在攀比心理,担心孩子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提前让幼儿学习算数、英语、古诗词,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让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很多色彩,这种过激的方法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当前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幼小衔接的观念和做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幼儿处于“被”幼小衔接的状态。老师仅在观念上对幼儿的情感、兴趣和愿望进行关注,但是在行为上却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要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增加了幼儿的负担,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幼小衔接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注重幼儿自主探索、经验积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培养。一切建立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幼小衔接的时间和过程拉长,真正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通过实践和探讨,积极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和需求的,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方法、途径和策略。尤其注重在自主活动中探索合宜的幼小衔接的最佳方式。
3.1 幼小衔接之幼儿部分。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的知识技能、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其实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而且非常重要。因此应该在孩子中班,甚至是小班时就开始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为小学形成良好且扎实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渔。”进入小学后,孩子就进入了系统的学习状态,必要的学习能力和经验,能让他们很快适应小学的教课方式和内容。当然这要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因人而异。另外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一课。孩子在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无论吃饭、穿衣服、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进入小学以后,孩子面临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更注重与同学之间建立友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如果一路走来困难重重,势必会影响孩子在小学时的逆反心理。
3.2 幼小衔接之教师部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万万不能忽视老师的作用。老师的理念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幼小衔接的效果和质量。作为老师,应该牢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根据幼小衔接中出现的新问题来调整自已的教学,尤其注意避免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承受能力差等小毛病,在大班日常教学中,老师应注重有侧重点地培养孩子们注意力、时间观念及承受能力,使孩子能适应挫折,让孩子们调整好心态来适应新环境,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多给孩子们做正面引导,激发孩子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记住我们的任务是帮他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而不是让他们提前入学。
3.3 幼小衔接之家长部分。幼小衔接工作中,首先成长的应该是家长。孩子要上小学了,家长们总有各种担心:孩子能与新同学和睦相处吗?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吗?发生意外能自己处理吗?许多家长都是带着紧张焦虑的情绪送孩子上学,没有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与小朋友建立友谊,培养孩子学习有兴趣这三大因素为重任,而一味地只是担心是否能行,没有着重培养是否能行。孩子在成长,家长却在无穷的焦虑中不懂放手,这样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性必然会大受影响。所以,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要从被动的接受逐步过渡到主动参与,家长应该提升理念,落实行为,积极认识幼小衔接的误区,顺应孩子的身心需求和发展规律,且不可故意拔高和逾越。家校合作是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3.4 幼小衔接之新突破。突破幼小衔接的关键点,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自主活动是个极为理想的途径。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大胆、自立、乐观的个性的激发,培养其勇于挑战和善于交友的能力。为了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可设计“争当安全员”的活动,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进入规则圈的教育中。“小朋友们,你们认为谁可以当班里的安全员呢?安全员的标准是什么呢?”“不做危险动作。”“能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吃饭快,不说话。”……“老师,我不推小朋友,不乱跑,我能当。”“可是你有时会跳楼梯,所以你不能当安全员。”“那我以后不跳了。”……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小朋友们的规则意识在互相监督下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增强孩子建构人际关系的能力,中班和大班还可以开展“我交友”活动。让小朋友有机会与哥哥姐姐交朋友,可以通过设置障碍,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使得幼儿在人际关系上建构起新的增长点。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帮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快速融入新集体,交到新朋友。
为了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开展郊游活动,让他们自己选择户外活动的地点、内容,自己做活动计划,自己准备物品。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做小主人的快乐。同时,这也是帮助幼儿提高协商、分工、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独立自信等能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吴慧婷.“幼小衔接”教学方式的对接与实践——“0~9的认识”磨课历程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23).
[2] 杨晶.遵循身心特点助推幼小衔接——“道德与法治”微作业的设计与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Z1).
[3] 蓝君波.优化“幼小衔接”阶段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7(06).
[4] 幼小衔接听听校长老师的“心里话”![J].民心,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