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的解题策略

2019-11-07 05:45洪晴辉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初中语文

洪晴辉

摘要:将图表与文字等形式融入学习内容的试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考察的形式。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中虽然加强对语言性教学,但仍未脱离应试教育所要求的人文性,间接削减了对学生搜集与整理文本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非连试题成为多数学生的短板。而通過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语文的功能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解题指导意义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解题方式,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资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8-0084-02

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侧重对于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指导,而忽略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但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初中教育之中,要求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对图文等非连续文本中找出价值信息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拓展势在必行。

1.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的解题指导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本身具有实用性、生活性、灵活性等特点,其文本试题的资源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而解题的指导意在提高学生将生活知识运用在非连试题的迁用能力[1]。另外,其试题包含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较连续性的文本试题,更加注重客观的真实世界,直接反映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周围世界的关注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机器。最后,非连续性试题的类型包括图表、数统、群文等,导致试题的呈现的信息具有切换性与联结性,开展解题的指导,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跳跃性、多维性、发散性的思维模式,跳出应试教育所局限的答题思维,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的解题策略

2.1 围绕题干,图文置换。多数语文题目中,非连续性文本拓展资源常常隐匿于在题干之中,因此教师需要对题目进行深刻钻研,尽可能将题干进行非连续性阅读的整合与置换,引导学生深入把控和了解出题人的意图[2],进一步去提升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置换能力。

例如2017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卷中的非连试题,其材料一: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有关观众年龄分布,如下图。其题目为:用一句话概括显示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此类题型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于图文置换的能力,其学生的解答也能体现出教师在平常非连教学中的图文转换教学是否到位。因此教师在讲解此类图文题时,需要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条件,引导学生注意其统计表的名称与项目、其表格中的极值与数据趋势,结合以上注意点可看出此图表年龄增长,而竖状图在递减,进一步得出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的答案。通过围绕题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此类图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促进了他们图文的置换能力。

2.2 群文阅读,整合资源。群文阅读是一种集阅读、拓展阅读、专题阅读于一体的非连续性阅读形式,也是初中非连续性阅读题目的重要解题策略,这不仅能提高初中生对于非连续性阅读解题能力,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题目信息的整合与评价能力。与此同时,能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深刻认知,提升对于细节的检索能力,深入培养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态度与习惯。

例如上面试题的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题目为:写境的诗句为: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于所提供材料的群文阅读与资源整合能力,需要学生对于所给出的材料三进行认真的阅读,提炼出其中的细节“写实之境”,而选项的后三者都是偏向于虚拟之境,明显与材料不符,而选项A意在描写苍凉壮阔的边塞之境,与题干相同。学生通过对于材料的细节检索,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本整合能力。

2.3 结合生活,深入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的题目大都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需要学生学会将自身的生活知识储备运动到非连续性文本问题中去,帮助学生解决非连续性文本的难题。因此,教师在讲解非连续性文本题目时,不妨结合相关的生活常识,来进行相关的非连文本拓展,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上述试题的材料二:对于《中国诗词大会》中武亦姝,多数人存有质疑的态度,题目为:浅谈自身对于背诵诗词的观点。此题为开放性的试题,考察学生的回答是否能紧扣主题与联系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以适当的创设相关生活情形,让学生置身其中,真切地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指导,通过围绕题干、群文阅读与结合生活的解题策略,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非连阅读解题能力,进而促进文本置换、资源整合以及素材拓展的能力,在满足文本教学的人文性,同时也能满足其功能性与工具性,进而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丹.生活化视域下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7(4):25-26.

[2] 陈奎.关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3).

[3] 林昆勇.立足文本

双轮驱动——关于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52-52.

[4] 郭东南.解析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2).

[5] 俞文晖.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实践[J].语文天地,2016(14):67-68.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文本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