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登英
摘要:学习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为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应当脱离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本文将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探索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0-0047-01
引言
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写作能力和学习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写作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应用到作文中。
1.1 语言枯燥无味,缺少真情实感。写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字的叙述来向读者抒发个人情感,应当富含真情实感,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习惯把作文当做一道试题或是一项任务,常常为了达到字数的要求而空写流水账,缺乏情感的表达,使得语言文字变得单调而乏味。并且小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有限,同时他们也不善于将情感转化为文字来表达,因此写出的作文往往显得单调且无感。
1.2 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易模式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怀有好奇心,也容易产生丰富的情感,但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常常忽略自身对生活细节中的发现,而认为写作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是脱离实际,一味地模仿老师提供的范文,按照死板的套路写作,从而固化了自己的写作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写作的兴趣,无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2.1 让学生观察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学习课本的知识内容有限,而学习也不应当止步于课堂,应当回归自然生活中去。在日常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真情实感,在课后也许是平常的一件小事也能成为生活素材,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老师应当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从大自然中感受生活,使得学生拥有观察生活的能力,并通过积极地体验生活来获取写作的灵感。
例一:老师带领学生在教室中种植一些有趣的小植物或是饲养乌龟、金鱼等小动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动物的生活习惯,进行日常的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写出自身的体会,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2.2 让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丰富生活素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而将这些不同点积累起来就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在记录日常生活中时,没有具体的写作要求限制,更能表达自己对某个事物的情感,由小变大,只有勤动笔,将日常的点滴记录下来,加深对生活体验的印象,并运用到作文中去,才能使作文更加真实而贴切实际。
例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记录生活中的小事,并对这些小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比如帮助妈妈做饭很有意思,爸爸晚上和我看电视一起哈哈大笑,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没有任何内容的限制和字数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记录小事的良好习惯。
2.3 让学生写作语言生活化,接地气。小学作文处于学生的起步阶段,生活化的语言更容易学习,也更符合小学生天真的性格,而使用复杂的词句看似能够为作文增色,但往往会导致通篇文章没有真情实感而言,這样的写作方式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人物的语言并记录下来,尽可能地还原这些人物的话语,来使自己的作文更生活化,又接地气。
例三:在写《我的母亲》这一文章时,老师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回想自己与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流和互动来描写人物形象,通篇地模仿套路和模板而采用形容词的方式容易使作文没有可读性甚至乏味,也要避免固化思维去写母亲付出的悲情文,应当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感悟到母亲的爱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通过各种生活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从而积累写作的生活素材,并掌握写作的方法,让学生不再抵触写作文,增强学习写作的兴趣,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虞秀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91-92.
[2] 赵芳.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试谈小学语文高年级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