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甜甜
摘要:舞蹈课程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技能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进而胜任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和编排工作。因此,需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262-02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宏观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为了适应幼儿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将单一教授专业课程变为多维的人才塑造课程,把“教学与教育”有机地融会贯穿于技能与理论中,实现专业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和谐统一、学生专业与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脑力思维与体力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
具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学习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舞蹈理论方面的知识,塑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体态,完整、流畅、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胜任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和编排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的丰富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应该包含四个模块内容:舞蹈基础知识与舞蹈鉴赏、舞蹈基训、民族民间舞训练、幼儿舞蹈创编。其中,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阐述舞蹈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包括舞蹈的起源、概念、种类、发展史、舞蹈教学法、常用舞蹈术语、儿童舞蹈的特点与分类、儿童舞蹈的创编方法等内容。同时,在舞蹈鉴赏教学时,通过对经典舞蹈作品的欣赏与剖析,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为舞蹈表演打下更深厚的基础。
舞蹈基训培养学生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舞蹈基训包括芭蕾基训和古典舞基训,芭蕾舞基训训练学生形体的开、绷、直、立,形成良好的体态,古典舞基训训练学生的身法和韵律,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民族民间舞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多个民族的舞蹈风格,基本掌握汉族舞蹈(秧歌、花灯等)、少数民族舞蹈(藏族、朝鲜族等)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各民族舞蹈风格的多样性,学会跳各民族基本风格组合和代表作品。
幼儿舞蹈创编是通过对舞蹈创编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幼儿舞蹈的形式及特点,明确幼儿舞蹈创编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幼儿舞蹈的创编方法及技巧,毕业后能胜任幼儿舞蹈的教学及编排。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既注重传统的讲解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也注重情境教学法、单一练习法、纠正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法等多種教学方法的应用,将舞蹈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授课方法方面,舞蹈课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教师在课堂上以示范教学法为主,用准确的肢体语言和细致的讲述教授舞蹈专业技能。
2.运用提问、分组学习与表演、互相观摩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在技能课上主动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3.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少数学习能力强、技能表现好的同学来带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课下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检查和互相纠正动作。教师检查动作时可视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在学生学习不同风格的舞蹈时,应将舞蹈动作与舞蹈文化的教学相结合,向学生详细讲解各舞种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点,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舞蹈动作和风格有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不同的舞蹈风格并且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注重课堂外教学的延伸。采用艺术实践活动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让学生走出书本,走上舞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进行系统的舞蹈表演、舞蹈创编、舞蹈专业技能考核等活动,及时反馈教学成果;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舞台生活,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搜索并使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习空间,利用舞蹈网络视频进行在线学习,上网搜索相关文本、视频资料,择优在课堂上欣赏、评析,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幻灯片,含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舞蹈课程应致力于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达到教学要求。
四、课程活动方式的创新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不应千篇一律,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发展教学特色,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要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授课;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诱导启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丰富的理论指导学生,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课堂教学与课外第二课堂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注意严密的理论性,又进行渗透式、讨论式技能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多种评价方法的结合
对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评价主体来划分,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内容应包括课堂上的问题回答情况、自己练习和思考情况、小组学习情况、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教师的自我评价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小组评价包括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对小组整体评价包括小组表演作品的完整性、小组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性和整体的表现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包括课下的勤奋程度、和组员之间配合的程度等;教师评价是教师对个人、小组、班集体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的评价反馈。
五、加强师资建设
目前,舞蹈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普遍存在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目标的要求。舞蹈教师应该在工作态度、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加强发展。首先,舞蹈教师的工作态度是成长的关键,良好的工作态度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终身追求、对职业的责任感、对工作的投入、努力进取的精神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其次,舞蹈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教学科研理论、科学发展观念、舞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学对象特征的掌握、教学内容的熟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等,是智慧、能力和经验和谐发展的结果;最后,舞蹈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高职高专的舞蹈专业师资力量的发展不仅要求各学校重视舞蹈师资力量的建设,为教师们创造进修的条件,使教师们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鼓励教师同行之间进行专业探讨、经验交流,善于思考、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要求教师保持持续发展的心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舞蹈老师。
随着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普及,舞蹈课程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需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所提高,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