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田
摘要:高校实习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实习基地是高校实习的重要栽体。文章从文科实习基地的特色出发,重点分析实习基地的不同类型、实习基地评估指标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以求对现有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關键词:实习基地类型;实习基地评估体系指标;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029-02
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起步晚、数量少、类型单一、社会影响薄弱等诸多不足,本篇着力就实习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实习基地的类型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理论知识学习的补充,是走向社会的阶梯。200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高校实习基地从基地性质上,分为校属实习基地、校内外合作共建型实习基地、校外独立管理型实习基地;从基地功能上,分为生产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地、毕业实习基地等;从类型上,分为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型实习基地和专项实习基地;从地点上,分为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因为文科的专业特色和学习要求,我们更多研究的是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类型,暂时将文科校外实习基地分为校府合作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校社合作实习基地。下面重点分析三类实习基地对文科生校外实习的影响。
1.校府合作实习基地。校府合作实习基地主要是高校和政府等相关行政部门,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互惠共赢、互不干涉、各取所需的实习基地,完成既灵活又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一种偏向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类的实习基地。该基地硬件设施先进,资源网络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组织管理规范,对文科生而言,是接触社会的高质量途径,有利于学生完成从“知识本位”向“服务社会”的转变。对高校而言,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持续高效的合作关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行政部门工作单一性、程序化、敏感性等特点,其对文科生的实习需求、个性发展需要、就业能力培养、个人素质提高,甚至对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有一定的束缚和压抑。因此,对此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特色及专业要求出发,提出建议,分析利弊,建立双选模式,充分沟通,全面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和社会的桥梁,建立校内和校外的纽带。
2.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主要指高校与社会大中小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合作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高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主动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效益为参照点,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方针,着眼于“精细化培养,高位化就业”的思路,开展引进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企业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校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实际情况刚好弥补企业“重实践,轻理论”的缺陷。与高校联盟,企业获得十足的实惠与利益,得到富足的人才,占领先进的理念,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降低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风险,有利于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早与社会接触,与用人单位合作,开拓视野,提升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敬岗爱业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校企合作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教学与生产结合的局面。
3.校社合作实习基地。校社合作实习基地是指高校与社会其他单位或组织开展的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都说高校是个象牙塔,社会是个大炼炉,高校学子在学校的理论学习生活是进入社会的基础准备,社会实践学习是高校理论学习的延续和提升。高校和社会合作,是我国育人制度的一贯要求和必要选择。没有经过社会的洗礼,高校学子与社会脱轨,对社会的认识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阻碍高校学习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若不接纳高校学子,则缺少前进的基础,更新的动力,发展的前景。高校与社会多种性质的组织或单位合作,包括全盘引入模式,将社会上已经成功或经得起推敲的工作模式完全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校园进行复制、模仿、实习;整体输出模式,将学校优异的学子、资深教师带出学校,带入社会,学生顶岗,教师监督,社会指导;校社互动模式,社会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高校提供高端的技术理论指导,社会介入高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并派专家深入学校沟通和交流,甚至参与高校教学。高校给社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理论修养。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估体系指标
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综合评估,有利于以评促建,促进校外实习基地更加规范、科学地管理和建设;有利于以评促改,督促校内教学体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反馈信息,及时改正;有利于评建结合,评价指标及结果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等原则,促进实习基地的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提升,使得校外实习基地的功效更加突出。
根据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际情况,结合现有资料,将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体系指标分为两个层面: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基地建设硬件、基地建设软件、基地建设效果、基地建设目标。二级指标基地建设硬件包括设施、场地、经费、人员配备;基地建设软件包括基地资源、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基地文化;基地建设效果包括教学效果、生产效果、实习效果;基地建设目标包括产学研结合程度、技术产出、成品产出、实习中的成就感等。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
校外实习是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灵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一流的高校人才。实习基地是开展校外实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初步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包括应用性、实用性、案例性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促进就业、创业的社会化功能以及满足效益为先、互惠互助的企业需求等方面。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从两方面衡量:一是建立高大上的合作活动平台;二是建立接地气的、为学生服务、为学校解难、为社会奉献的实践活动天地。
1.高大上的合作活动平台。校外实习基地应成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教学合作平台、研究合作平台、师资合作平台。教学合作平台建设注重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的创新,注重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促进技术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力;研究合作平台有利于高校将研究成果市场化,实习基地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极高的市场利润;师资合作平台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去,将校内经验和技术带到社会,鼓励基地技术人员走进来,开展讲座,交流分享。
2.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平台。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必备环节,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必备过程,是引导学生熟悉环境的必要阶段。学生在校期间应得到充分的实践活动时间。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校应重视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加深师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实习步骤的改革,确保实习是真枪实战。
综上所述,高校实习是高等教育的必备环节、重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高校实习基地作为高校实习的物质基础和质量保证,在高校实习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文科实习基地相较理工科基地的建设还有诸多不如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相比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还有诸多不成熟,但如若主观上重视,客观上投入,社会上支持,大众们理解,能深入分析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查漏补缺,及时调整,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越来越成熟,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将日益受到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