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19-11-07 07:59刘海红晏祥森宁艺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社会性儿童游戏

刘海红 晏祥森 宁艺丹

摘要:游戏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应通过自由游戏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过多地强调知识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法,探讨幼小衔接阶段一年级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游戏;儿童;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027-02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儿童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个社会人的过程。通过同伴间的角色扮演,儿童的身心达到愉悦状态,自由游戏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对儿童而言,同伴交往最具吸引力。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已有研究表明,幼小衔接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游戏作为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是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应重视儿童的自由游戏,满足儿童对多种游戏的需要,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西藏自治区X附属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观察,并对儿童家长、教师进行访谈。观察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作为代班主任进行参与式观察。儿童对观察者是熟悉的,观察处于秘密进行状态,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人际交往和规则意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人际交往

儿童主要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往发展其社会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小A为例进行观察分析。针对小A的同伴关系对其教师进行访谈,M教师表示:小A很聪明,但静不下心,经常把其他同学弄哭,感觉班上的学生抵触他。也许他是想和其他同学一起游戏,但没有适宜的相处方式。

就此观察者对小A与其他儿童发生冲突,频繁向教师告状的行为对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内容如下:

L教师:我不认可他这种方式,因为相处方法不恰当,就演变成同学欺负他。

班主任:学生其实不会玩游戏,如果方式合理,就不发生冲突。即使发生,只要没受伤,自己解决即可。

L教师:孩子不会自由、主动地游戏,原因之一就是从小父母上班,在家僅会玩电子产品,与外界是隔绝的。在幼儿园,凡事寻求教师帮忙,事事都有父母,封闭的成长环境不利于儿童发展。

所读幼儿园教师表示: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已经基本学完一年级的课程。小A的钢琴、舞蹈经常获奖,父母十分认可幼儿园。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课上小A和其他学生配合得很好。在功利化的评价标准下,“游戏”成为儿童沉重的课业,剥夺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权利,改变了儿童自由发展的天陛。

观察发现,人际交往受挫的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管理较差、易对他人进行攻击,不能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等现象。儿童自由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如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是隐含、潜移默化的。可以说,多数儿童在幼儿园阶段没有通过游戏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发展其社会性。

(二)规则意识

社会丛林法则,其一就是遵守规则。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生需要遵守的规则。儿童刚进入小学,课堂违规行为较频繁,包括课上玩东西、随意讲话,笔者对儿童课堂违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两堂课中,儿童的违规行为,语文课比英语课频率高;与第一周相比,第四周儿童违规行为明显减少。与儿童交谈了解到,儿童认为班主任的语文课表现要更好。班主任更重视儿童的课堂纪律和生活习惯,认为开学第一个月规则意识的建立十分重要,如案例1所示。

案例1:课上,小F翻了一下书包没有找到课本,便放弃了。同时,拿出一把尺子开始戳同桌的手和他讲话,教师点名让二人起立回答问题,同桌回答正确坐了下来。回答错误的小F继续站着,靠在后排的桌子上,开始与后排同学讲话。其他同学都不理他,他就开始自己玩东西。教师走到他的身边敲了敲桌子,小F认真听讲,保持了一刻钟后,注意力就转移了。

班主任表示:小F十分聪颖,但自制力较差,规则意识较弱。这些学生刚上小学,说明在幼儿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幼儿园教师表示:小F比较外向,但自制力不强,易被外在事情吸引。

观察发现,儿童经过一个月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大部分儿童完成幼儿园至小学的角色转换。但部分“问题儿童”仍然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薄弱,出现排队找不到位置、随意讲话、与同学追逐打闹等状况。

四、讨论与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部分幼小衔接阶段儿童社会适应性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易出现矛盾,在同伴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儿童的规则意识较差,在课堂上不能遵守纪律,课间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这说明部分儿童进入小学前,对于环境即将改变,没有做好衔接准备。

调查发现,一些家长更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儿童的游戏。三分之二的小学低年级儿童上了英语、书法、乐器、舞蹈等培训班。周末儿童很少有充裕的时间与同伴进行游戏。一味地追求知识技能的提升,更易造成儿童身心发展缺失,导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对其终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园游戏趋向“功利化”。儿童在上小学之前已经学会拼音、10以内的加减法,游戏被教师作为教授知识的手段,失去自由游戏的趣味性。儿童有效学习经验的获得,是通过实践感知经验获取认知技能的过程。幼儿教师应把教育目标融入儿童游戏,让儿童在自由游戏中无意识地感知经验,进而推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规章制度及教育内容大相径庭,儿童初入小学还未完成角色转变。部分家长反映,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儿童倍感焦虑,频频出现反社会性行为,遭到同伴的排斥、教师的批评,使儿童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五、策略与建议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儿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促进社会性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给儿童自由游戏的时间,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映照。儿童游戏时,家长应将游戏中的规则和规定解释给儿童,让他学会遵守,并主动引导儿童思考规则设定的原因,理解并遵守规则,以此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不仅要照顾好儿童的一日生活,满足家长要求,更应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该让儿童通过自由游戏,体会到真正的愉悦。制定规则时,考虑对方的感受,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化,在游戏中也能自觉遵守规则。另外,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应锻炼儿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儿童了解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对小学生活充满憧憬。

小学初入学阶段,应在一段时间对儿童进行入学教育培养,以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呼吁家长注重儿童的素质教育,科学适度地为儿童选择适合他们的兴趣班,还儿童一个美好的童年。家庭、幼儿园和小学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希望三方合力促进儿童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全面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性儿童游戏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