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 吴俊
摘 要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矛盾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一般性的欠发达地区模型,由不同的地域条件探寻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对贫困县泗阳县的发展进行分析,证明欠发达地区必须根据自身禀赋引进技术和产业,寻求符合条件的发展路径,才能从内部获得发展动力。
关键词 区域不平衡 欠发展地区 发展路径 泗阳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严重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转变发展路径,谋求共同富裕。本文旨在研究区域不平衡现象,通过构建一个普遍性的欠发达地区模型,分析其可行的发展条件与路径,并通过案例进行具体检验。希望以此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从而为缓解区域不平衡发展作出贡献。
二、欠发达地区的构建
假设存在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突破性改善。從生产函数Q=A*f(L,K)入手,假设该地区满足下述条件:
(一)资源
地处较为偏僻的内陆地区,交通不利;土地贫瘠,或即使土地肥沃也只适于种植某种农作物,局限性较大;不排除存在其他如矿产等资源的可能,但存储量不足以使该地区形成依赖资源供给型经济。
(二)劳动力
人口稀少,适龄劳动力数量不足,且缺乏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低,思想比较落后,对引进外来事物以及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人口受教育规模较小,专业技术与研发投入不足。
(三)资本
资本严重短缺且流通性差,表现为该区域固定资产投资较少,政府预算资金不足、金融机构资金支持较少、民间资金趋向流出以及对外资吸引力差。
(四)技术
企业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企业内分工程度较低,企业间未形成规模性集聚效应,对外交易成本较高。
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
在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中,政府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事实上,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该区域内部的发展,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而单纯依赖外部支持难以为继。所以,必须从该地区的现状入手,根据地区的条件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从根源上找到经济起飞的可行性路径,国家的宏观政策扶持只应出现于该地区明确需要政府政策帮助或资金支持的过程中,而非政府主动、盲目地投资建设,否则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交通不发达会导致企业运输成本增加,而运输成本对一般企业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甚至在产品总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所以如果该地区交通易于改善,应当首先考虑改变交通状况。欠发达地区通常不具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因此只能选择发展陆路运输。陆路运输又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而欠发达地区通常只包括公路运输,甚至线路稀缺,区域内高速公路屈指可数,导致对外交流极为不便。因此,政府应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便于人员流动以及产品运输。
(一)交通易改善地区
该地区通常处于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无恶劣自然环境,土地肥沃,或者适宜种植专项农作物,可以先从农业现代化角度入手,大力发展集约型农业。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仍处于家户作业状态,部分地区虽已经进行农场化改革,但普及范围并不广,因此可以推行农业集约化发展,进行土地集体经营。
1.技术。对于大部分欠发达地区而言,农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因此当地劳动力对于农业生产操作的熟练性以及培育经验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农业劳动者仅具有基础性的劳作水平,对于现代技术缺乏了解,因此会带来低效率。而进行集约型土地经营则有利于专业化种植和管理技术的引进,便于高科技农业机器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家户作业形成的摩擦成本以及其他不必要的浪费。
2.劳动力。引进专业人才,优先对中年农业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减少,少部分擅长农业技术的劳动者可以继续作为农业劳动者,而其他大部分劳动力则可以得到解放,向非农业转移。
现代化农业生产分为管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农业管理通常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而具体操作通常不存在复杂的技术,因此可以先通过引进外部管理人才,然后优先对中年及以上且仍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进行操作培训。一方面由于该类人群常年从事农业生产,有相关的耕作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解放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对于管理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创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正规的培训,不仅能够产生技术外溢,也能够吸引区域外的学习人员,既有利于提升当地的劳动力素质,也能形成当地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力资本。
3.资本。集约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应积极鼓励银行等金融以及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和支持,一方面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形成,另一方面能活跃当地的资本流动。
4.产业发展。一是发展一系列围绕农业的加工制造业。由于在交通上初始条件的不利,将当地的生产与需求联系到一起才能够形成源源不断的产业链,否则其中某一项的中断都会导致制造业的逐渐萎靡。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包装品制造业、农业器具制造业或者现代化肥料生产,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部分劳动力可以在当地继续从事工作。二是建设销售网络。销售会受到交通不便带来的阻力,因此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打破地区封闭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当产业规模扩大时,要得到真正的商业效益,必须扩大销售。应当引进现代化的线上销售思路,帮助当地劳动者掌握基本的线上销售方式。三是促进服务业发展。农业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发展农业的同时可以打造旅游地品牌,吸引观光者,促进旅游纪念品等的生产,同时也能增加当地餐饮、宾馆等服务业的消费。
5.发展战略。将该项农业打造成当地特色产业,形成广告宣传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通过打造绿色农业口碑,吸引发达地区消费者的目光,鼓励消费者近距离关注生产,不仅能形成旅游地效应,加大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消费,而且能吸引外部投资关注,加速资金流动,促进科技发展。
6.政策支持。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前期引导、中期资金支持以及后期宣传上。在最初的技术和人才引进上,政府要作出一定的筛选和鉴别,明确当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利用政府宏观力量进行研究和选择,引进相关技术,避免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低效率。同时,政府应实施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劳动者进行方向性引导,创建产业园,鼓励产业发展,促进资本集聚;同时要放开管理调控力度,给相应的行业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允许产业模式创新,促进市场化发展,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二)交通不易改善地区
大部分欠发达地区都处于地势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常年处于对外隔绝状态,劳动力数量少、素质不高,受教育规模较小,且通常面临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等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即使该地区存在某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发展重工业,但由于与整个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较少,仍不能带动当地的发展,促进经济起飞。
1.产业发展。首先,由于运输的不便,该地区难以引进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同时由于人力资本稀缺,更难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应将战略转为发展服务业,或者发展低技术制造业,且该制造业成品要满足低技术、体积小、质量轻、不受陆路运输限制等条件。
第一,积极发展服务业。除该地区本身或有的旅游业外,可以考虑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实时网络服务。例如,一些通信公司的人工服务转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该职业的人才需求有了较大增加,而且只需要引进少量的专业人才,对当地劳动力进行简单的产品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就能保证一定质量的服务效果,便于执行且可以发展长久。对于在当地投资的电讯公司或者网站来说,既能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而且便于规模性集中管理,有利于改善原本不同地区的信息不流通以及企业内管理模式。同时,发展电商销售也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可以远程发货,因此不受产品生产地的限制,而且对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劳动者只需要作为销售中介,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对产品进行网络宣传、销售以及售后沟通,而具体的发货任务可以转接到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这样可以起到不同地区共享商业链利润的效果。
第二,发展轻便型低技术制造业。可以考虑电子芯片半成品生产,对当地人才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即可进行电子芯片安装,且由于满足体积小、质量轻等条件,可以通过小型支线飞机进行远程搭载,无须专门设立停靠港口也可以顺利完成运输,打破欠发达地区的交通限制。从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既减少了在原地区不可避免的厂房等固定资产投入,也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深化了企业内部分工,便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2.政策支持。政府应当服务于前期的招商引资,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积极引进合适的产业,并通过规划产业园或企业需要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为引进的产业创造发展便利;同时要对当地人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教化工作,引导当地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并流入相应产业。
四、案例分析
上文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的不同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希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最终促进资本积累并实现经济起飞。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欠发达地区即使接受了大量的帮扶政策的扶持,也没有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了该欠发展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选择路径。
本文选取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作为研究对象。泗阳县位于苏北平原,属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网密集,包含两内河港口,公路运输相对便捷,新长铁路穿城而过,2019年途徑泗阳的徐宿淮盐高铁建成通车。
一直以来,泗阳经济发展都较为落后,虽然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一直享受国家和江苏省的各种帮扶政策,但经济仍未有明显起色。下面通过对泗阳和江苏另一县级市常熟进行对比,分析泗阳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泗阳的经济发展变化
1999年泗阳人均GDP仅有3152元,2008年增长到12743元,到2015年已经增长到43072元。21世纪以来,泗阳的整体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未有发展突破,和以常熟为代表的苏南县域相比,泗阳的人均GDP始终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泗阳人均GDP才相当于常熟2002年的人均水平,2015年泗阳人均GDP还不及常熟2005年的水平,且到目前为止这一差距的绝对水平在不断扩大。
(二)泗阳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直以来,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在泗阳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泗阳县第一产业总产值为16.4万,在总产值中占比约45.8%,而同期常熟的第一产业总产值占比仅有6.8%。因此,从资源禀赋的角度来看,泗阳应当首先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先发展现代农业,解放更多劳动力。
从1999年到2015年,泗阳县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一直下降,到2015年达到34.3%。与之相反,1999年到2005年间,泗阳县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不断下降,尤其是2004年到2005年间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在2005年直至2015年,泗阳县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未发生明显变化,甚至2011年起还呈上升趋势,而常熟市第一产业人数却有明显持续减少的现象。
这一情况意味着,自2005年起,泗阳县农业从业人员未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却在逐年减少,这显然与理论模型中设定的发展路径相反。从泗阳县的资源禀赋角度来看,其正确的发展路径应当是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资,否则农业上的低效率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劳动力的束缚,导致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其他产业,或者即使单纯地进行第二、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也会由于缺乏劳动力绝对数量和人力资本等现象而不能得到长久发展。
通过分析各地资金在第一产业的投入情况,可以分析出泗阳县的资金投入占比仅为常熟市的一半,论证了上述猜想,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泗阳无法从正常路径发展,最终难以实现经济起飞。
(三)政策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泗阳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资源禀赋状态,这与政府没有正视当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甚至希望摒弃第一产业,直接推动第二产业发展有关。由于第一产业的欠发达造成了泗阳县整体经济的欠发达,即使有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援助,也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实现经济起飞。因此,政府应立即作出发展战略上的改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第一产业的财政预算,给第一产业的发展以资金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支持不足,所以需要政府出手帮助农业发展突破最初困境,并适当引导民间资本流向。
第二,积极宣传和引导集约化农业生产,鼓励专业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与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引进,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更多农业劳动力。
第三,培育现代化农业种植人才,通过政府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和集中培训,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奖励等方法对民众行为进行引导,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四,在乡镇发展出一系列以农业为主线的加工制造业,提高农村人口就业率,方便农业人员当地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以及城镇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史倩(1995—),女,江苏宿迁人,南京审计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吴俊(1974—),男,安徽合肥人,南京审计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创新项“‘一带一路战略的贸易效应研究”(KYCX18_17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产业空间重组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15BJL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