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英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河北 邢台 054000)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于水文地质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在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和动态特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希望能够对水文地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本次选择的抽水试验区域在黑河流域中下端的侵蚀堆积平原,其动态研究主要是针对张掖盆地、山丹盆地等[1]。
河流之中携带山区的粗颗粒物质,在盆地之中堆积,这样就会形成储存地下水的空间。勘查资料显示,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其松散物质含水层的赋存厚度在盆地中部地区最大,保持在300~500 m,延伸至南北两侧逐渐变薄,变化范围在100~200 m。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本流域的水资源相对充沛,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地下水动态产生干扰。因此,针对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研究,其本身有利于区域之中的水资源评价,并且对于区域性的用水规划也可以进行合理的指导[2]。
2.1.1 动态监测数据
基于单点形式,针对松散地层所有井的自动监测数据,完成月均值的时间序列整理,并且针对CNT 的不同需做好对应的整理,要求每小时进行一次CMT 井的监测。考虑到河道径流量数据按照月均值数据采集,所以,对于后续的交叉小波分析,都是利用月均值来加以处理[3]。地下水监测点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地下水监测点分布
2.1.2 河道径流量数据
针对河道径流量,其计算是根据莺落峡来水量进行分析,按照月均值进行整理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月均径流量值
2.2.1 连续小波验证
首先,通过连续小波的变换来分析其显著性周期。按照周期实际的计算结果,基于不同平衡分区来展示部分分析结果。从图3中的黑色实线圈定范围就可以看出其地下水位变动的主周期值。对于各个时间序列数据,按照95%的置信水平标准红噪声检验,其显著时段是不一致的,并且水位的动态连续性和显著时段都存在不一致的特点[4]。
通过对于径流量连续小波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出其本身呈现出规律性较强的波动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径流量连续小波变换结果
2.2.2 地下水不平衡区
这一类型的区域主要包含三个地方,针对其各自的H11-0、H65、H61 监测井的长序列地下水位检测数据开展连续小波的分析处理,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考虑到区域之中的地下水位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所以,分析结果没有任何波动的周期。其出现可能是因为区域之中地下水位趋势性变化较强,实际的数据序列没有周期性正弦余弦波有关联。所以,其地下水变化特征是满足要求的[5]。
图4 监测数据连续小波分析结果
2.2.3 地下水自平衡区
这一类型的区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针对本区域的地下水水位,基于1水文年作为基本单位的周期性波动,其年均的水文波动变化度较少,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H1、86、H20-0 分析结果
从图5可以看出,地下水位的监测数据呈现显著的周期性结果,其本身的水位波动规律较强。地下水位长序列数据显著性波动为1年,和黑河的实际径流量水文波动周期基本是一样的,其本身的地下水位波动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是随着枯水年和丰水年,其实际的水位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情况。20世纪80年代,开采导致其地下水的水位年变幅为0.5 m,从90年代开始,地下水位的年变幅逐渐增加,2008年达到最大的6.66 m,之后又逐渐变小,2014年稳定在1 m 左右。不难看出,对于稳定性波动规律的波形,利用小波分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是考虑到出现周期性波动的振幅变化,就需要结合其他因素来判断小波分析的实际结果。
在远离河道的地区,由于其本身的地下水补给条件有所欠缺,2001年之前呈持续降低的趋势,2001年之后有所上升。
从图6可以看出,其周期性规律不强。这与波形振幅、地下水变化趋势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图形基本可以判断出来,这一个区域的水波动周期为1年,和水文周期基本上一样,其本身的特征也和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变化基本一致[6]。
图6 H13-0 和H54-0 分析结果
由于农业灌溉、沙漠绿化等因素影响,大量地下水的开采使得地下水位逐渐降低,直至2001年才趋于稳定,其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H7-0 和71 分析结果
地下水动态平衡区域还存在异常点,其前期能够保持水位的稳定性,但是林场的建设与发展导致其地下水位降低,补给不足造成其水位持续降低。从图8可以看出,其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
上述分析结果能够满足水动态平衡分区的要求,不难看出,在地下水动态研究中,连续小波法具有辅助作用。这一方式能够抓住地下水任何的异常波动,但是对于相对复杂的区域,其使用还存在局限,还无法对于其周期性、趋势性做出合理的判断。
通过其对应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分析,人们就可以将其进行具体的划分,并且按照连续小波分析结果和数据特征,就能够基于小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其划分为两个自平衡区和三个不平衡区。
图8 H5-1、H5-2、H5-3 连续小波分析结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区域的地下水平衡状态还会延续。不平衡区域的制约因素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还需要加以控制,避免环境出现过度的恶化。自平衡区则需要做好补给环境的保护,遏制可能打破自平衡的因素,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