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30022) 熊 茜 张小亮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关于SO2的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性质的检验是把已制备好的SO2,分别将其通入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硫化钠溶液实现的。虽现象明显,但是实验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1)SO2气体的制备,易泄漏、污染空气,吸入过多的SO2对人体有害;
(2)课本中分别检验SO2的性质,实验操作繁琐,并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且现象明显的实验装置显然更有意义。
本实验将SO2气体的制备、性质实验及尾气吸收结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整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率。
本实验使用Na2SO3固体与95%的浓H2SO4进行反应,反应原理如下: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SO2的性质实验主要设计了其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实验现象明显,对比度高。部分反应原理如下:
氧化性:3SO2+2Na2S=3S↓+2Na2SO3
还原性: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实验仪器:塑料瓶、点滴板、注射器。
实验药品:浓H2SO4溶液、Na2SO3固体、Na2S溶液、KMnO4溶液、品红溶液。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改进后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取1.5L 塑料瓶(废矿泉水瓶)的底部和上部部分,然后在底部装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在其上方放置六孔点滴板;6个孔中分别放入Na2SO3固体、KMnO4溶液、石蕊溶液、品红溶液、硫化钠溶液以进行SO2的制备及SO2的还原性、酸性、漂白性、氧化性的性质检验;最后在瓶盖处插入注有浓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塑料瓶上部底端需盖住点滴板且没过NaOH 溶液,从而形成一个集制备与性质检验的一体化装置。
将浓H2SO4溶液缓缓注入Na2SO3固体中,浓H2SO4与Na2SO3反应生成SO2气体。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SO2气体扩散到塑料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能为:
(1)Na2S溶液变成淡黄色浑浊液,这表明SO2具有氧化性;
(2)品红溶液褪色,这表明SO2水合物具有漂白性;
(3)KMnO4褪色,这表明SO2具有还原性;
(4)石蕊变红,这表明SO2显酸性。
过剩的SO2气体将被NaOH 溶液反应中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该装置简单、环保,使用到废弃的塑料瓶,材料易得,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打破用实验室仪器做实验的思维定势,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SO2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合为一体,简化了实验操作过程,能够一起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判断SO2的性质。装置无需密闭,只要保证塑料瓶上部没入NaOH 溶液,SO2气体与NaOH 溶液反应,进行尾气处理。实验微型化,所用试剂较少,实验现象明显,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