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金秋时 吴兵 胡丽华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金秋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何颖的外公尹华伦住在黄果树大瀑布旁半边街上的一间茅草房,以种田为生。198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精通制铁工艺的尹华伦在半边街上做起铁农具买卖,挣到钱后很快盖起3层小楼。
上世纪90年代,黄果树景区加快旅游发展,周边不少老百姓渐渐吃上“旅游饭”。安顺城主干道直通紧邻黄果树核心景区的洒把村,游客越来越多,何颖的母亲尹邦慧抓住机遇,凑钱买了辆中巴车,跑黄果树到安顺旅游专线,又开起特产小铺,当年就净赚3万元。2017年,她投入300万元,将自己家打造成民宿酒店,一年收入30多万元。
如今,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新城,尹华伦经营10平方米烟酒小铺,家就在距离小铺仅数百米的新城现代化小区楼里。25岁的何颖也回乡就业,她说,家乡发展越来越快,安顺有2个5A级旅游景区、8个4A级旅游景区、14个3A级旅游景区,境内还有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花江大峡谷、夜郎湖、斯拉河等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尤其是黄果树景区、龙宫景区、屯堡景区联动发展,给大家带来了机遇。作为一名黄果树人,自己感到很幸运。
何颖(后)和外公、母亲合影。
链接
安顺,一座具有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壮美黄果树大瀑布的故乡。
厚重的历史文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安顺旅游业璀璨绽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顺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崛起,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秀美瀑乡”,吸引海内外游客;再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诗和远方”互相滋养,成为贵州旅游业一张亮丽的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紧紧围绕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的战略,建立以泛黄果树旅游圈为中心,以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为目标,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规范提高行业素质,旅游业全面升级。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安顺全力推进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从而推动旅游产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转变。
70年艰苦奋斗,安顺市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迈向全域旅游新时代。如今,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龙头,格凸河、旧州、云峰八寨、多彩万象、兴伟石博园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互呼应。黄果树智慧旅游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截至2018年底,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