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周雅萌
9月下旬,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平塘特大桥即将合龙。这座世界级大桥,因332米高的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而备受关注。
“平罗高速是全省首批3个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之一,平塘特大桥更是建设重点中的重点,也将成为贵州的新地标。”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泉说。
长期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为主责主业的贵州省公路系统,怎么也建起了高速公路?
2009年,贵州首次提出县县通高速。为适应这一发展战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转向项目多业主制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根据安排,省公路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业主身份担起了高速公路建设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同年,由省公路局高建办负责建设的杭瑞高速大兴至思南、思南至遵义段两个项目正式开工,贵州公路系统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2016年,以省公路局高建办为基础组建的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正式成立,通过深化改革和资源整合,着力打造省公路局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建设融资新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在长期的普通公路建设过程中与地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减轻了很多压力。”袁泉说,除此之外,省公路局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涉农设施建设,“我们通常把施工便道作为农村群众的出行通道来建设,原有道路被损毁的也同步进行修复,为群众带来不少方便,反过来我们的工作也得到地方大力支持。”
但最重要的还是品质。“自2013年公路系统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后,到现在我们已建成超过800公里高速公路,至今没有一次中修,更不要说大修。”在袁泉看来,团队丰富的管理、施工经验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品质工程建设的不懈追求。
“我们始终坚持‘人品+产品’的创建思路,将人格魅力放在第一位,要让品质工程创建转变为我们的社会责任,形成我们的企业文化。” 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马白虎说,这也是平罗高速品质工程创建的核心所在。
“品质工程不一定是指标最高的工程,但一定是用心的工程。”马白虎介绍,为了保证品质,平罗项目办会定期组织业主、监理、施工方以调度会、现场会等方式交流经验,到最后甚至形成了班组之间主动开展交流分享、共同提升项目品质的热烈氛围。
建设中的平塘特大桥。(刘叶琳 /摄)
为了把“产品”做好,平罗高速项目首次将“监理+代建”模式引入贵州。参建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专门成立了由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设计师孟凡超任组长的专家组,对平塘特大桥进行悉心照料,为这项世界级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平罗项目办还要求施工单位与高校、科研机构主动对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还在大小井特大桥钢管砼拱圈内预埋了大量的通信光缆,长期采集数据,建立起健康监测系统。”马白虎说,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品质工程的重要保障。
在该项目另一个世界级工程大小井大桥上,通过和某科研机构合作,施工方借助北斗卫星进行自动纠偏,从人为控制变成数字化控制,建设精细化程度迈上了新台阶。
要让交通强国建设从量变走向质变,品质是关键。马白虎说,打造“品质工程”,就是要不断践行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战略,打造“贵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