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启
近日,张女士在探视住院的丈夫时突然晕倒。多亏是晕倒在医院,张女士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参与抢救的徐医生说,张女士今年39岁,基础心率很慢,有心动过缓的症状,“我们在向家属询问病史的过程中了解到,她有十几年的心脏病史,在家中也晕倒过数次,就医时多次被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但她一直拒绝,也没有按照医嘱到医院定期检查”。可能因为年纪尚轻,张女士没有意识到心脏病的严重性。
心脏起搏器应用的初衷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各种临床症状,恢复机体生理需要内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安装永久起搏器最主要的适应证。目前,永久起搏器不仅仅只用于治疗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严重心动过缓,也可应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直立性低血压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等。
根据在体内留置的时间,起搏器可分为临时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临时起搏器适用于可逆性的心动过缓。如心肌炎患者出现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在心肌炎得到控制后,心动过缓会自行纠正。但在病重期间,为防止出现心脏意外事故,就要植入临时起搏器,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另外,临时起搏器还用于防止患者手术前后发生心动过缓,或在手术中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脏保护。临时起搏器的放置时间一般为1~2周,最长不超过1个月。
永久起搏器一般适用于不可逆的心动过缓,如心跳缓慢或有传导阻滞,伴有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的患者。有时,尽管患者没有什么症状,但心率很慢(<40次/分)或传导阻滞很重,阻滞的部位很低,也要安装起搏器。有时为了疾病治疗需要,或治疗药物可能导致心率进一步下降,也需要安装起搏器,如单纯由心动过缓导致的颈动脉窦性晕厥等。尽管有些患者有心动过缓,但没有症状,究竟有无以上严重的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再安装起搏器。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早期(24小时内)应采取平卧位,尽量少活动。植入起搏器的3周内,植入侧的手臂避免做剧烈活动。在手术2个月后,上肢活动可高举过头,以能摸到对侧耳垂为度。出院后可以根據自己的体力进行体育锻炼,只要不感觉过分疲劳、心慌气短,避免剧烈的右上肢活动即可。
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如原发性心脏病严重,水温过高可能对病情不利,所以需避免热水浴;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设备;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起搏器有影响。总之,具体做法听从医生的建议。
植入起搏器早期,患者可能会有不适应,需经常找医生随访。通常是安装半年内,每1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3个月随访1次,1年后半年随访1次。起搏器快到预计寿命期时,应增加随访次数。另外,还应坚持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