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研究

2019-11-06 01:28李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网络营销课程体系

李娜

[摘 要]《网络营销》是高等电子商务、营销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网上购物的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网络营销市场中,打破了传统购物受空间和时间局限的弊端,给消费者与商家带来更多机会和便利。基于此《网络营销》已然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重要课程。本文首先对《网络营销》课程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目前这一课程体系与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特征,最后结合个人看法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强化《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营销;信息化背景;课程体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云计算、大数据、APP、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地应用到企业市场营销中,不仅拓展了企业销售途径,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网络市场中的比较和选择机会,网络营销也就营运而生,迎来了属于网络市场营销繁荣发展时代。《网络营销》课程是一门涉及营销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统计学、法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融合渗透以及交叉的综合性课程,高校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重视《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改革创新,有助于高校专业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现阶段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问题,优化信息化背景下《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成为各大高校关注和思考的紧要问题。

1 《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课程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成果在最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关乎于学生整体专业水平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或者讲解网络营销的环境研究、基本理论知识、网络营销的发展与起源等,也涉及网络促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等内容,课程内容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高校设立《网络营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重组的学习、分析和研究网络营销实践及理论知识,了解当今社会网络营销的现状,可以准确掌握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与主要趋势,提升学生营销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电子商务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营销素养。

2 《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状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越来越重视《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地位,一定程度了提高了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带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大部分高校《网络营销》总课程约在32课时左右,实验课在其中仅仅占有约8课时的比重份额,而理论基础课程则占据了约24个课时的比重份额,《网络营销》教学以直复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在理论课程授课中侧重于介绍网络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战略执行及规划等知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欠缺,课堂教学时间不足

学生在《网络营销》教学中,由于每学期需要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48课时《网络营销》课程知识,计算下来《网络营销》这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每个星期学生只有三节课时间在课堂上学习,显然《网络营销》课程安排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少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师面临着在有限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讲解更多课程知识的压力,所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为学生引入真实教学案例进行互动、说明和教学补充,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多处于被动“听讲”的局面,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能不断地跟随教师讲解记笔记,课后背笔记,缺少自主学习空间,削弱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2.2.2 重理论、轻实践,实训平台少

实训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这就要求《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均要从实训应用为向导的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要注重网络营销策略的讲解,也要通过必要的充足实训给学生提供验证和实践理论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与《网络营销》课程的本质初衷相违背,形成了《网络营销》教育的一个突出牛角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重视实训,枯燥沉闷的理论知识讲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在这种教学设计和模式下,毕业后会反映出“书呆子”的现象,找工作难度加大,无法满足当代市场和电子商务实际岗位的需求,缺乏实践教学与实训平台的《网络营销》课程不利于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2.2.3 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内容陈旧

我国对于《网络营销》课程的研究与开设时间相较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稍晚,对于这门新兴课程缺少教育经验,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研究仍旧处于不断尝试、探索和改革创新的阶段,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统一标准,这也就意味着高校《网络营销》课程高素质、高水准教师比较欠缺,这种欠缺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教师数量上的欠缺,不能满足学校《网络营销》教学的需求,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工作量,也影响了学校《网络营销》的教学质量。其二是教学水平的欠缺,教師在课堂上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灌输式地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介绍的教学案例多为过去的经典案例,存在与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学习旧时代的案例不能起到有效指导和辅助学习的作用,甚至还会带来反作用,局限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材虽然是《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托,不过部分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学生学习后发现无法使用到实际生活中,难以和现实接轨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影响了《网络营销》教学有效性。

2.2.4 模拟教学软件的局限性

现阶段,国内高校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多为购买浙科、奥派、卓越等模拟教学软件来开展,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通过网上流量统计分析、网上拍卖、网络广告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发送电子邮件等虚拟实验来体会网络营销的一些具体操作,不过过度依赖虚拟软件也会受软件虚拟性、封闭性、单一性、机械性局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2.5 真实网络环境不足

上文提及《网络营销》课程模拟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影响《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真实网络环境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现实工作岗位上相关业务内容、要求和流程的熟悉与体验。有些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师让学生在问道网上直接调研某个产品的网络影响市场,或者在百度网上自行练习网站流量的统计操作,虽然提高了教学实践性,也为《网络营销》课程教学降低了模拟软件的购买成本,不过相关网站由于商业机密等因素不能给学生呈现全部的真实网络环境,只可以实施有限的实践训练项目。例如,学生无法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了解网站后台管理层面的操作,难以掌握网站的后台运行、诊断优化等,所以进行了仅限于网站表面操作项目,真实网络环境不够充足。

2.2.6 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不合理

高校开设《网络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与教学中关注学生网上创业能力、网站推广能力、网页制作能力、广告应用能力、资源利用思维、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也要如此,依托教材为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眼界。然而当代高校很少做到这些,《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中综合性知识的融入与渗透讲解较少,教学内容由计算机方面和营销学方面内容组成,学生没有接受到系统、科学的消费心理、沟通谈判绩效、营销礼仪等知识的教学,因此学生的软实力有所欠缺,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平不佳。

2.2.7 考核导向不明确

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科举时代便深远地影响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直到今天我国教育工作中的应试教育色彩都非常浓重,这也充分体现在了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和教学中,各大高校以闭卷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学习成果,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有些学生考试成绩高,理论知识记忆扎实,但是却不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这些“优等生”在毕业后,纵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很好适应工作环境、岗位操作要求等,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因此,考核导向不明确的问题需要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继续科学合理地进行优化,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明确学生《网络营销》课程学习的正确方向和侧重点,从而为学生网络营销素养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3 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特征

3.1 信息丰富,传播成本低廉

各行各业在信息化时代下传播信息的成本显著降低,人们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移动设备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成本更加低廉,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需求。

3.2 传播群体年轻化,与学生身份相符

年轻一代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与能力更强,对微视频、微博、微信等非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更便利了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网络信息传播的群体中年轻一代的比例很大。高校学生正符合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年龄特征,这也是在高校《网络营销》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可行性优势,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条件。

3.3 传播方式瞬时性

信息传播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要特征,也是一个主要优势,人们使用多种多样的网络平台或者软件传播信息,能够根据自己需求及时在互联网上搜索、发布表情包、视频、新闻报道等内容,传播方式具有瞬时性,推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给高校《网络营销》课程教育工作带来了改革创新的机遇。

3.4 传播媒介多样化

近年来,社会发展正朝着多样化的趋势转变,媒介也由以往的单一化逐渐过渡为多样化,QQ、社区等传播信息的媒介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不过这一过程中的微商现象愈加严重,看待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分清利弊,不可盲目消费。

3.5 传播范围广泛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不同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传播信息,实现多对多、一对多的联系互动方式,呈现出信息时代传播范围广泛性的特征。

4 信息化背景下強化《网络营销》课程体系与教学的有效策略

4.1 完善理论教学内容

高校在设置《网络营销》课程时,需要结合国情和学情选择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教材,确保课程教学和相关参考书目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具有良好的先进性,避免出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学生大三时才会开设《网络营销》课程,学生对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学相关核心内容已经有了一定掌握,考虑到《网络营销》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增加教学内容中地实战型知识,引入更多案例讲解,将案例与理论结合在一起,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中的案例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导课阶段为学生播放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5分钟案例视频,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4.2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新型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应用到高校教学工作中,可以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所以,高校《网络营销》教学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的内容,将实验模块可以划分为多个小项目,这一过程不可以仅有教师独立进行,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划分实验项目,自行组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学习,教师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关注,发挥自身引导与组织作用,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不断积累项目实施经验,总结项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水平。

猜你喜欢
信息化背景网络营销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电子商务产业应用视角的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电子商务中网络营销的分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