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芊
[摘 要]虽然2018年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加,但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产业发展速度不协调,学校专业设置满足不了第二第三产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对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论述,局部专业设置太过集中,造成学生就业面太窄。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从学校建立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办学和增加实训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关键词]产业发展;专业偏差;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識码]A
现在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落后的产能都在逐步淘汰,像钢铁和重污染能源型产业国家正在逐步淘汰,重点发展一些污染少的第二三产业,但是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还非常少。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将一部分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过渡到职业教育中,培养企业中的蓝领技工人才,满足企业的长足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对流水线操作熟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合理可以为社会提供有效的能工巧匠,增加工作效率,可以将教学工作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专业设置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当地企业和经济状况,要结合产业变化情况合理设置,要多与其他院校沟通交流。好的专业结构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会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下面将以湖南省为例,论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情况。
1 湖南省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集中了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一第二产业发展较好,同时也逐步发展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产业以及面向各个行业的服务业,具有10个优势产业集群。但是湖南地区产业结构东西分布不均匀,长沙地区主要以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企业等第二产业为主,岳阳株洲等地区产业部分较均匀,不仅具有传统的机械钢铁能源等产业,同时具有新材料、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新型产业。湖南省这几年GDP增长率一直处在全国的中上水平。在过去的一年,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在增长率上分别达到了3.5%、7.2和9.2%,其中第二三产业增长率明显高于了第一产业,可以看出湖南省在去除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应用型产业上采取了有效地措施。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型企业大量涌现,比起2017年分别增长了7.1%和7.9%,处于第三产业的互联网商品交易量继续扩大优势,全年线上交易量增长了接近26.8%,电商在湖南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出口商品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比2017年增长26.5%,湖南走在了全国前列;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材料上,同样进口产品也集中在耗能较少的高新产品上。农业和天然资料在湖南地位明显,种植业和畜牧业一直占着较大的比重,工业产品中重工业产品占到了68.7%,大部分的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且耗能量较高,对于环境污染比较厉害,其中石油加工、焦炭冶炼、农副食品加工以及造纸和钢铁产业占了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产业结构的整体层次偏低,第一二产业虽然发展快,但是占GDP的比例还是较少,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占比偏低,这些产业在其他省份是很少的。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的推进和环保的要求,湖南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不能忽略制造业、服务业等处于产业链高端位置的行业。随着湖南省持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湖南第二和第三产业将会得到有效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湖南省产业经济的升级和发展,省内院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专业设置广泛,并且内容丰富齐全的专业格局,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不少应用技术性人才。截至2018年湖南共有高职院校50多所,主要集中在长沙、衡阳、娄底等地,国家示范性院校5所。在专业设置上,与第三产业相关数量为51,第二产业相关70,第三产业相关150,专业结构比例为4.5:27:63。可以看出除了第一产业与专业比率较吻合外,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比例相差较大。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一般喜欢设置对社会贡献直接相关的第一产业学科,而对社会贡献起效果较慢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对应的学科设置较少,这样会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过多地集中在国家逐步淘汰的传统产业中,而对新技术要求较高的第二三产业人才较少,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不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同时第二第三产业也会发展缓慢,没有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2 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湖南省50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分析,在全省1800多个专业中,仅仅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就达到200多个,其中60多所高校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机械制造类的专业设置也较多,相关专业有150多个,主要集中在机械自动化、数控机床、磨具加工等这些方面,学习机械制造的学生比例在整个高校中较高,有的学校占到了总人数的20%多。不仅学生在局部学科中比例高,高校教师配备也集中在这些学科中,教师在第二第三产业教学中的比例少,也就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学习这些科目的原因之一。因此,从专业设置情况可以看出,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太过集中,专业重复度太高,学校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学科,在设置学科时盲目跟风,学生自主选择学科的机会少。虽然设置一些传统的专业可以在短时间内抢到大量的生源,但是在学生就业时就会出现大量问题,高校应该在设置专业时了解当前国家政策,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在调整教学目标时,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多增加实训室,让学生在学校中就与先进的技术接触。国家在2015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规定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法,与地区产业关系调整办法,需要满足的具体条件等。其中第一产业对应农林牧业,第二产业对应材料能源大类和生化药品等,第三产业则对应电子信息、旅游、艺术、公共事业等。设置专业时与当地产业要统筹兼顾,做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虽然湖南第二三产业增长很快,但是相关人才较少,虽然第一产业人才可以到第二三产业中就业,但是毕竟没有经过学校有效的学习和培训,到了企业中没有竞争优势。综上所述,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也要同步进行,传统专业继续保留的同时,也要开发一些新兴专业和课程。
3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改进措施
3.1 建立特色专业,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固定职业岗位群作为导向,培养目标是以后作为企业的工匠。针对湖南省高校专业重复性强,品牌少,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湖南省产业结构现状找到自己学校的定位点,比如长沙地区产业比较强的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新材料,高职学院生源一般都来源于当地,学生就业一般也会选择就近就业,那么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就应该向这三个行业靠拢,专业设置上突出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同时围绕这三个专业开发一些贴合当地经济的新型课程。同样像娄底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上,那么娄底的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上要突出第二产业的比重。只要在办学定位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拓展与自己区域优势相关的学科,优势互补,高职院校在全国竞争中就不会落后。
3.2 校企合作办学,提升竞争力
德国很早就注重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从学生到教师都互相交错学习,他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后企业都很喜欢。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最终要服务于企业,但是现在大部分院校采取闭门造车式的办学,不知道企业目前最缺的技术人才类型,学校成了施教于学生的单纯机器。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要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去,学生应该多去企业实习,了解产业的发展情况。教师也应该固定时间去企业学习,学习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具备较硬的专业技术。
3.3 建立多功能实训室
高职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根据课程设置情况,与企业合作建立實训实验室,实训室设备和工艺流程应该最大限度地模拟企业生产现场情况,实训室中的老师应该掌握设备具体操作流程,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要多参与到实训教学中去。学校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堂中讲到的知识,在实训室中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将产业化在学校中就运用到,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4 培养双师型教师
学校应经常派专业教师到有特色的高校、各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专业性强的讲座去培训、学习和深造,在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老师的实践技能;定期组织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教师到省、市等相关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等活动,保证专业教师随时跟进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时俱进;学校要不定期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成功人士来校指导相关专业的建设,并进行师资理论培训及技能操作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未来发展趋势,促进教学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大赛,提升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不少高职院校在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方法和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设置专业没有根据当地产业结构情况,造成了专业设置具体科目的集中度太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科目设置太少,相信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不断进行,双师型教师比例的提高,课程优化会越来越好,高职院校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巧茹,刘松颖,贾会棉.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研究[J].知识经济,2015(21).
[2] 黄松松.招商引资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分析[J].全国商情,2016(32).
[3] 张蕾.产业升级不能仅仅为提高GDP服务[J].人口与经济,2010(S1).
[4] 虞贞.无锡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探究[J].智库时代,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