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资源 推促练笔精彩

2019-11-06 17:40钱红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姥姥比喻习作

钱红梅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由于教师缺少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进行参考,导致当前作文教学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另一方面因为小学生生活面较窄,知识积累不多,导致习作教学难度增大。其实对于习作而言,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在教材中找答案,向教材借鉴习作方法,充分发挥教材中例子的作用。

一、在模仿中迁移

教材中的文本也许不是最优美的,却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写作文是从模仿开始的。因而针对习作教学而言,教师应先给学生范例,尤其是通过诵读品析精彩片段,组织学生进行临摹仿写,以便从中借鉴表达技巧,在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提升其表达能力。

比如《三亚落日》这一课,作者将落日比作“快乐的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这一比喻较为新奇,不仅符合落日特点,而且还隐含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例,组织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进行仿写。由于有教材范例可供借鉴,因而学生的写作片段也极为精彩,其中有学生将其迁移到小河流水之中,运用比喻描述,即“金色的阳光撒在小溪里,流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挥动的彩色绸带”,比喻不仅贴切,新颖,而且还隐含作者表达的情感。

比喻属于一种表达技巧,学会运用比喻,学生的习作会变得更加生动。案例中却一反常态,直接从比喻到比喻,对照文本例子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让习作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理解比喻的用法,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从仿写到创作,提升表达技巧。

二、在想象中拓展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对于学生的习作而言,语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是他们想象的能力。但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内容缺乏想象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结合文本结尾,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鼓励他们大胆续写,或者改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主动与文本对话。

比如《姥姥的剪纸》这一课,针对课文结尾,学生对姥姥和“我”以后能否见面都感兴趣。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对文本进行续写,说说“我”和姥姥如果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有学生就结合姥姥年龄较大的特点,对文本结尾进行续写。对于学生而言,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其中的“眼睛”。对此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引子,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续写,或者改写,这样他们就会不自觉地把生活经验渗透到习作之中,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为习作表达奠定基础。案例中便是以“姥姥和‘我再次相遇”为话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续写,不仅让其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而且还能有效培养想象能力。

三、在变换中升华

虽然教材中所选编的文本,都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对他们帮助最大的,但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熟悉的体裁,对文本进行改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做到与作者准确对话,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比如《秦兵马俑》这一课,属于说明文,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熟悉的形式,进行体裁改编,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想象,以兵马俑景区为主题,写一篇游记,了解说明文与游记之间的区别。

改编,也是一种创作。这种改编,由于有文本依托,难度较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改编,不仅可以幫助他们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的文体,便于他们掌握表达技巧。

总之,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摒弃整篇习作理念,巧用教材资源,将练笔随时随地穿插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通过随文练笔,助力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多次训练,有效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其语文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姥姥比喻习作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