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玉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情,是人与人的情面与交情。人情可贵,人情也可能是负担;有人说人情冷漠,但人情也自有温暖在……人情,蕴含人生百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审题指导
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列举了“人情”的两面性,有“可贵”之处,也可能成为“负担”;可以让人觉得“冷漠”,也可以让人觉得“温暖”。由此可见,材料的关键词就是“人情”,考生可抓住“人情”来立意。“人情”可以指人之通常的心情事理,也可以指交情、情面,还可以指人际往来应酬的礼节习俗。考生写作中可以写什么是“人情”,分析“人情”的表现及内涵;也可以写我们个人需要什么样的“人情”,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情”;还可以写我们应怎样维护“人情”,怎样发挥“人情”的积极作用等等。总之,考生只要能够围绕“人情”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注意主题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如写议论文,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一些热点现象进行分析,如一些公职人员徇私情无视法纪,一些年轻人自己生活富裕却不赡养老人等现象,让文章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珍视人情,温暖社会;人情可贵,不应成为负担;拒绝冷漠,留住真情;莫让人情成为发展的束缚,等等。
三、佳作示范
人情——有温度的无字书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刘涵之
今人大都误读了人情。
“人情负担论”者痛批张爱玲《鸿鸾喜》中“娄太太没有听清笑话,因此笑得最响亮”,为人情负担带来的虚伪痛心疾首。
“人情冷漠论”者耿耿于怀“小悦悦事件”、“重庆大巴坠江事件”,高呼“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回避人情。
斯言谬矣!
人情不是利益链,也不是虚拟网,它是《老王》中一个鸡蛋、一瓶香油的感恩,是《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对卡西莫多的悲悯,亦是《平凡的世界》中胡永合对孙少安出钱资助的义气……那是一本温暖的无字之书。
人情,紧紧联系着彼此,让华夏儿女分散各地却又彼此相拥,自然酿造出人生百味,反过来催生出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于是,我们看见藏族同胞赠予的洁白“哈达”上隐现着人情的高尚,傣族妇女迎客的孔雀舞在飘动的裙袂上细绣着人情的温暖,苗族姐妹顶着数斤重银饰正装示人,在银器“叮当”中回响着人情的尊重……因了那一份延续千年的炎黄情谊,五十六个民族千千万万的同胞们在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了一份以本色示人的人情。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一样的友善本心。人情架起了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民族融洽,以人情为载体我们融入世间的变化,对抗傲慢的时间,传续文明的薪火。
而在变化不居的现代社会,人们西装革履以对,淡化了文化差异,人情又于此间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串联起灯火明灭的孤岛,连成华光璀璨的大陆。
于是人情催生出的同情、关爱、担当无时无刻不让社会中的我们紧紧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扶不扶”不再成为扶老人时心中的郁结,“爱心早餐”让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也体会到人情的温度,“最美的逆行”定格的一个个温暖却坚毅的背影……让人情早已超脱了它的文字内涵,进而升华为一种精神追求与人格自觉。因为人情,我们不再冷漠,不再孤单,个人的境界也因而擢升,进而人格臻至。人情升华了个人,温暖了群体。
诚然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投机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与人的情谊似乎变得微妙。而那沾满铜臭味的利益链、酒肉之欢绝不是人情,人情是纯洁、素净的君子之交,以此在“狐兔游”的荒芜中寻找伯乐。
那便,翻开人情的无字书,你我共读。
冷眼静观世态人情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夏雨冰
杨绛先生曾言:“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诚哉斯言!人情,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蕴含着人世百态。因而涤去心灵的尘滓,静观人情,品咂其背后的百味人生,方可窥得明月清泉自在怀的境界。
一曲寂静夜华,难忘知己情长。人情,自是无处不在。“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这是陈寅恪与吴宓的临别赠诗;“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季长”,这是陆放翁与张季长的旷世友情;“昨夜三更梦见君”“唯梦闲人不梦君”,这是元稹与白居易的千古佳话……
“负喧闲坐,冷眼静观众生相”,是布衣学者张中行的生活常态。而观之于那些洞望世事沉浮的文人,莫不是世态人情的忠实观察者、记录者。他们走笔之上,以笔窥得百态人生,睥睨世态人情,呈现精彩各异的世间万象。
杨绛笔下的《老王》折射出扭曲的年代底层人性的光芒;沈从文的《边城》展示着民风淳朴的湘西风情;龙应台的《目送》体现着人们代际关系的温暖友爱;更有契诃夫洞视“白白荒废的草原之美”,阿斯菲耶夫看破“苦涩的欢愉”“净化的悲剧”,王开玲痛斥“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时代”……
文人们无不以敏锐之心观世事洞明如观烟火,以包容之心待万木凋零如花萼相辉,人情冷暖在他们笔下熠熠生辉。观得人情百味后,终得以廓清精神迷雾,点亮黑暗中的孤灯。
然,讲人情并不意味着徇私枉法,它绝不是浅薄狂妄地以个人私情凌驾于真理正义之上,它应是启功先生“与万物齐平达,不将世故系情怀”的旷达睿智,应是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通透明彻。知世故而不世故,观人情而不徇私,如是而已。
揆诸而今,当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无形之中加上了藩篱,人人都囿于自己的世界中,人情当何处窥得?诚如杨绛先生指出:“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由此,我们应当抛却孤高自傲的态度而求身处卑微之姿,以剔透玲珑之心观见世态人情。我想,当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坍塌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之哀恸,四面八方捐款重建时,便是网络时代最好的人情之暖了吧。
“诗人是酒神的祭司,他在黑暗之中,走遍大地。”诗人文豪静观世态人情、众生万象,走笔之上,妙笔生花。
而之于芸芸众生,是时候了,以一双冷静的眼观察人情百态,成为祭司手中的灯火,在黑暗中观照世间,走遍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