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参加文艺汇演·
与别的学校相比,省民专实在太特殊了。
作为省级唯一一所民族类中等职业学校,其招生范围覆盖云南16 个州市、129 个县、1370 个乡镇,且以偏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以2018 年为例,学校在校生总数5137 人,少数民族学生占70%以上,生源基本涵盖了云南省内25 个世居少数民族。
自1979 年建校伊始,省民专就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坚持“办民族特色学校,育专业技术人才,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理念,主动承担起为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民族干部的重任。过往的40 年里,省民专一直为提升云南民族教育事业负重前行,不断地创新、尝试、探索。
·新生入学咨询·
·整洁的学生宿舍·
“有些孩子在来省民专读书之前,到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县城,他们一下子来到省城,生活上一时感到不适应是必然的。”省民专不少老师都觉得,各民族新生在入学之后,由于彼此间在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容易出现民族地域的小圈子、融入集体慢、相互交流少等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做好对各族学生的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工作不但与学生个人成长休戚相关,而且对于维护学校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副校长马勇鹏介绍,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省民专加强了对学生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早晚自习、宿舍管理、劳动卫生、早操、黑板报、社团活动等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做到了环环有检查、天天有记录、周周有评比。
学生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相关规定,尤其是对喝酒、打架、夜不归宿等不文明行为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学生夜不归宿,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给予留校察看,第三次劝退。喝酒打架,只要出现就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直至开除。”在严格执行了一段时间后,省民专已完全杜绝了夜不归宿,喝酒打架等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学校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各族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好学业帮扶工作。”马勇鹏介绍。
针对学生适应新环境慢的问题,学校以校区管理办为单位,成立了书法、街舞、手工等社团,丰富学生业余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针对民族文化差异问题,省民专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趣味活动的方式,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学生友谊;对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学生,省民专还积极联系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使他们拥有展示自我和本民族文化的机会和平台。
最贴心的是针对学校心理教育需求量大,而师资不足的情况,省民专积极争取昆明市西山区团委的支持,在校内建立了昆明市西山区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驻校社工站”,还与昆明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合作,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因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显著成效,省民专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云南省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十五强学校”。
受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和民族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一些学生在学习时呈现出底子薄、逻辑思维能力差、专注力弱等问题。
怎么办?省民专选择的最佳路径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专业要求,为少数民族学生打造更加“贴身”的教学方法。
“请大家打开手机,我们一起百度下抽烟的肺是什么样子,喝酒的肝又是什么样子。”有着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虞云川心里非常清楚一个道理:教育教学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图像思维能力很强,要善于利用这一点。
在讲解吸烟有害时,假如只给他们列举一堆生物学、环境学的数据,学生很难理解。那不如就来次视觉冲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形成自己的判断。有学生在看到漆黑的肺和糜烂的口腔等“重口味”照片之后,当即表示“吓到了”,进而从根本上转变了对烟酒的态度。
虞云川爱钻研,她总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想,怎样教学他们才能听得懂。有一段时间,虞云川观察到,校内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已经到了严重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这让从没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虞云川犯了难,“我自己都不知道打游戏是怎么一回事,和学生不在一个频道上,怎么对话?”
·民族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教师服装设计作品·
虞云川决定“现身说法”——她加入到了游戏大军中,拿出休息时间“刻苦攻关”,直到把“全民飞机大战”这款游戏玩到了全班第一。当和学生打成一片后,虞云川细细地和学生们讲游戏占用了她多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再以“高手”的资历阐明“游戏是个坑”“永远不可能通关”“玩游戏者就是游戏公司的肥羊”的道理,逐步引导学生认清虚拟与现实,慢慢醒悟。
曾经负责电商课程教学的飞向宇也是位创新教学方法的“高手”。电商课程要怎么开才最好?飞向宇给出的回答就两个字:实践!只有在一单一单的交易中、在一次一次的问答中、在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
2008-2011 期间,飞向宇开起了自己的淘宝网店。期间,对电商运营中所涉及的物流、管理、营销、客服等各个流程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编写为实作手册,其中包括了“在给网店上货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免费开U 盾?”等一系列十分“接地气”的内容,与一般教材相比更具实用性。
她将这本实用性突出的教材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淘宝网店搬进了教室里,将相应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听懂和接受的一个个实操任务。对那些来自贫困山区、从未接触过网络的少数民族学生,她会从最基础的二维码开始讲起,手把手带着学生做网上银行申请、网上收付款等练习。
在省民专,像飞向宇、虞云川这样为了做好教学工作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熟知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能在专业教学中,以更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方法去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同时,也赢得了校内少数民族学生们的喜爱与尊敬。
·烹饪专业学生在技能节上展示刀功·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上实作课·
省民专新学期第一课有个固定的开场白——授课的少数民族教师在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时,会特别提到自己是什么民族,再说上一句“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可别小看了这一句话,它能一下子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省民专的党总支副书记杨志松介绍,“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是少数民族。这给很多刚到学校学习的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一种天然亲切感。”
老师们都很看重这种亲切感,他们总是精心地呵护这最初的感受,让它最终成长为一株饱含师生情感的参天大树。
省民专历来有家访的传统,虽然学生们大多来自边疆民族地区,家庭所在地交通不便,但是每年老师们还是坚持抓住一切机会,不定期进行家访。对他们来说,每一次家访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李抒洋是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幼教班的班主任,因为年轻,同学们都叫她“姐姐”。这天,一位保山市龙陵县的傈僳族男孩曹再祖坐到了她的面前,“姐姐,我想转专业,我现在学习的汽修专业我不喜欢,想转来您教的幼教专业。”
汽修是很热门的专业,尤其适合男孩子,为什么要来学习幼教呢?李抒洋好奇了。询问之后,李抒洋了解到曹再祖选汽修专业是为了顺从父母的想法,他的兴趣其实在幼教。为了了解曹再祖父母的想法、帮助曹再祖实现转专业的愿望,李抒洋乘车600 公里,花费了10 多个小时,抵达曹再祖家所在的村寨。
对于李抒洋的到来,曹再祖的父母非常意外。因为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对于这个村寨里的傈僳族家庭而言,“家访”这个词语太陌生了。一开始,他们认为李抒洋是打着“家访”的旗号来旅游的。然而,李抒洋开口闭口谈论的话题全部与他们家孩子有关,他们的态度也郑重起来。
李抒洋和曹再祖父母从选汽修专业聊到幼教专业,从就业市场聊到发展前景,从学习动力聊到学习效果。曹再祖的父亲一直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抽着烟斗,夜色将至时,这位倔强的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同意曹再祖转专业。“不为别的,就凭李老师大老远跑来做家访,就可以看出,她是真心为了咱们的孩子,她是一个好老师。”
换了专业以后,曹再祖的学习热情让所有老师都惊讶不已。别人学习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吃饭或者休息的时候,他还是在学习。对幼儿那些微妙的、可爱的心理、行为,以及相关的深奥理论,曹再祖掌握得一清二楚,分析得头头是道。后来,曹再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2016 年,在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教学经验后,他在龙陵县城办了一家幼儿园,如今,已是小有名气。
校长鱼波介绍,“现在一些学校把老师从学生管理、班主任这种模式中解脱出来,把学生管理交给第三方团队做,一些学校班主任从学生入校到毕业都叫不出所有学生的名字。但我们学校觉得,既教书又育人是我们的办学特点,师生感情深厚,亦师亦友,更似亲人,我们的毕业生无论走到什么岗位都会惦念着学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省民族中专多数老师又上课又当班主任,有的还担任着领导职务,工作量非常大。他们日复一日的付出,让自己成为离乡背井地来到昆明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们的亲人们。
在这里,有为学生奔波600 公里家访的李抒洋;有危急时刻伸援手、从教30 年的“妈咪”唐红;有帮学生戒网游,“刻苦攻关”游戏的虞云川……在这里,师生之间的情感源于民族的身份,源于相似的经历,但又超越了地域、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血缘,在这个情感日益淡漠的当代社会里,显得闪闪发光,尤为珍贵。
杨立英是民族中专的老教师,多年来,一直负责着“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她的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她会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引入六次以上的学习讨论和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既有关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宏大话题,也有家乡情况、土特产、风俗习惯的中观讨论,还有来自个人的学习体悟。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上台交流的同学都认为收获很大,听讲同学也能得到很多启发,这种演讲交流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锻炼了个人能力,还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能明显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效果。”在杨立英看来,针对中专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选择他们能接受、愿配合的方式。讨论与发言的方式能使各民族学生相互熟悉、相互认同。
在省民专,课堂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式还很多样。2017 年,民族音乐舞蹈专业与西双版纳州歌舞团联合开办第二个“订单班”,原本该班学生只需要学习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民族舞蹈即可,但省民专认为,这些学生还需要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
“现在他们不仅要学云南各民族的舞蹈,还要学新疆少数民族和蒙古族、藏族等北方民族的舞蹈,不能把他们的视野禁锢了。”鱼波认为,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舞蹈,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这些民族的宗教、文化、艺术,而通过大家相互借鉴、学习传统中优秀的文化,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最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
其实,省民专的民族团结教育并未止步于课堂内,一进校园,你就能通过各种事物感受到浓郁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氛围。
省民专将墙报、橱窗、校刊、黑板报、宣传画等作为“56 个民族是一家”的宣传载体,宣传活动做到全面深入、不留死角,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省民专还开设了校内民族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服饰、各民族英雄人物等,让各民族文化在此共同展现。学校团委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充分利用优秀民族影视作品播映、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倡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借鉴不同的民族优秀文化。”
此外,学校还开办了10 个民族文化社团,每年组织一次“中华经典诗文集体朗诵活动”,在充分展示少数民族学生精神风貌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年来,省民专被国务院、云南省政府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各民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省民专真正成为了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