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业高中学生心理障碍

2019-11-05 12:14郭英梅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心理家长

郭英梅

2011年,某地职高发生了一起当地骇人听闻的打架事件,事件的结果是两名花季青年永远失去了生命,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处于青春期发育后期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反映了当今社会转型中人心浮躁的一面。

众所周知,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即一个人不仅要在生理上健康,而且要在心理上也健康,这才算是真正的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时刻关注的问题。

少年兴则中国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健康向上的青年历来是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在我班的40多名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那么,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在此分析归纳如下:

一、面临就业压力

由于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学习动力往往不足,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心不在焉。社会上就业不正之风也不时传入他们耳朵,颇有由来已久的“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思想。他们认为就业就是在比拼社会势力、背景,比拼家庭财力,而不是把心放在追求学业进步,个人健康成长的简单正常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方面的压力

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成绩不理想、名次落后;对学习考试过度焦虑与紧张即频繁考试的压力;对某一学科或某几学科不感兴趣乃至厌倦失去信心;教师粗暴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试教育”造成的高难度要求等。实践中,有时候班级里进修的学生与老师年龄相仿,他们很乐意邀请教师进城搞生日PARTY、喝酒、唱歌。这时候,如果教师单纯拒绝,他们会认为你OUT了,落后了。

三、交往上的压力

他们渴望人与人进一步交往,但实际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欠佳,而处理恋爱事物往往更是情绪化。因教师家长关心不够或在群体中不善交往而造成的孤独感、自卑感;同学、朋友亲人之间产生矛盾、不愉快等,总之他们不能和家庭成员、老师、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以诚恳、公正、谦虚和宽厚的态度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在集体生活中不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各项活动。

四、在集体中地位低或表现欲未得到满足

老师、家长及学生的传统观点认为,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的优劣,成绩优秀便一切都好,各种荣誉都属于他。更属于家长、老实、学校;反之便是不可救药的坏学生,各种荣耀均远离他,不光彩的事理所当然非他莫属,不被人看得起,永远是配角,在集体甚至家庭中根本不会有位置。

有的学生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长爱好,但终究没有表现机会或抓不住机会。有时候是学校、社会没有给其展示机会,或是令其参与表现的恰恰是其弱项,那么结果便可想而知。

五、家庭方面出现的种种不利因素

家庭出现了变故:父母感情不和、离异、重新组合、亲人亡故等;个别家长缺乏教育常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對子女要求过高或放任自流、简单粗暴;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经济情况拮据或经济条件过于优越等等。

六、对将来前途的忧虑

由于他们涉世未深,成长在我国由贫穷到富裕的环境中,大多数从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独生子女,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毕竟有差距,往往看问题片面、偏激,认为社会“应该如何如何发展,怎样怎样进步,多么多么公平”,社会的现实情况,使学生对其将来充满忧虑,感到无法立足社会。一旦有偏差,心理很容易产生过激情绪,导致行动上有过激行为,等等。实际上是对将来走上社会有畏惧心理。

……

针对以上种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笔者曾经建议我校教育工作采取以下对策:

针对学习方面的压力,进行以下方面心理辅导:对待考试与竞争的正确态度、考试与赛前准备,应考与比赛策略、考试与比赛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遭受挫折后情绪的自我调适等。

发现某方面问题的苗头,采取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题讨论,这样的班会要精心组织,充分了解问题,针对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选择有关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作用。顺便说一句,这个年龄的学生,千万不要再开什么家长会,办什么家长学校。实践中,感觉结果常常适得其反,而问题家长更是难以正确对待问题学生,直接导致家长与学生对立、隔阂。

对于人际关系的协调,不要以为小学已经上过思想品德课呀,心理健康课呀,须知,人一生都在人际关系中休养、协调,因此,应注意继续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关系常识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要指导学生注意一些基本规律与要点: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心胸豁达、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在具体问题上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技巧等。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绪心境,提高学习工作的成效。

针对学生在集体中地位低,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意志、情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感情需要,尤其是对学生已经形成的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性,要慎重对待和妥善引导。

最后,教师对学生确实患有心理障碍,下结论一定要慎重,切勿随意夸大症状,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更不能对这些学生有歧视态度与言行。

怎样进一步克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卫生组织和心理组织也在努力,我校已经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在此,笔者向同行推荐美国畅销书作者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光辉》等读物,以充分了解当今已经步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中人的心理之路,来校正正处于金砖五国中最典型的古老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青年教育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种种偏差。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家长错了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