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梅
小学科学课教学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观察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引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一地靠满堂灌输知识,应在课堂教学利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我上的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一课,1.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我首先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期中的一杯水,接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杯水分别有什么变化?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然后让学生分四人一组亲自走到讲台去看老师做的实验,让他们亲眼看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很快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2.不断引导,设计实验:我就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问:搅拌真的能够加快物质的溶解吗?交流我们的想法。启发学生根据已经看到老师的第一次演示实验结果与自己之前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3.善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实验结果: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两次实验又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我就趁热打铁,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搅拌的那杯水里食盐溶解得快些。4.强化学生的记忆,扩散他们的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溶解的快与慢的知识,我运用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教学途径中获得实验的结果,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又如,我在上四年级科学《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实验课时先向学生提问: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还能从水里分离出来吗?怎样分离?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接着让学生观察在实验中收集的浓食盐,杯子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用签字笔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我就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杯子中的水蒸发,观察已经溶解的食盐有什么变化,在蒸发皿中倒入一些浓盐水,大约10毫升,用酒精灯加热,冷却后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做溶解实验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于是师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最后我又告诉学生,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总之,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教师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上四年级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更注重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 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喜欢在自己亲手做的实验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如让学生做《溶解的快与慢》的实验前我先给他们自己制订实验研究计划1.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研究的准备: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3.研究方法:用量筒取100毫升水倒入杯中,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学生按自己的计划内容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4.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分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结果与第二组实验结果对比,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5.小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00毫升水是多少?怎样取盐?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6.运用以上学到的知识讨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从水里分离出来吗?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懂得溶解的快与慢和搅拌有关,和温度有关。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实验结果良好。学生掌握了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实验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等活动中完成。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科学发明,那么科学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课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学生设计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科学课的本质在于探究,探究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大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力度,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亲手做实验,培养创新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科学课的教学实验中不断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