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国梦 关系
作者简介:多俊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98
中国梦实质上不仅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最为关键的属于人民的幸福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梦清晰的将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与奋斗目标诠释出来。这一梦想将我国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民族利益结合起来,使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关注中国梦的实现,投身中国梦的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诠释——中国梦
中国梦的话语表述贴近人民群众生活。自五四运动之后,我国诸多学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表达。陈唯实、艾思奇等人的一些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早期为其能够从书斋向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将晦涩的马克思主义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让人们理解运用。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把关键文件和指示用贴近人民生活的语言表述出来,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接地气的表述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的自信。历史和实践表明,只有让马克思主义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回归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才能进一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直击人民群众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教育、就业、医疗、环境问题加之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冲击等,严重制约和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进步,降低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幸福的感受。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紧扣人民大众的利益诉求将国富梦,民族振兴梦以及人们的幸福梦巧妙的融合。马克思始终强调,和利益相关的事物才是促进人民追求的动力。“思想如果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会让自己出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都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只有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才可能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中国梦的发展战略目标需要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国情,要了解我国的民心所向,要具备足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出人民群众内心的共鸣,汇聚建设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曾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成为物质力量。” 深刻表明理论只有与实践的主体也就是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国梦给中国人民勾勒了一幅可望可及的美好愿景,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开展,生态环境更加良好……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中国梦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的品格便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里要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梦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二)中国梦的基本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近代以来,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还是“科技救国”“教育救国”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現实,中国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运用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事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历史和实践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既是理论又是方法,不可照搬照抄,不可固化僵化。近代中国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法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实际上也是让马克思主义更加适用于中国的发展环境,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项成绩的取得,激发了中华儿女的信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梦以其浓厚的大众情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梦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在当下中国生动诠释,其实现离不开理论掌握人民群众的目标,只有正确的理论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从容应对追梦路上的机遇与挑战,顺利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更多大众化的表达,更多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起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序推进,人民更加关心党和国家的政策,更愿意参与政治生活,理论更加具有吸引力与亲和力。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在现阶段的目标,全面小康惠及十几亿人口,那时国家经济文化实力增强,重大民生问题有效解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长效进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依靠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通俗化的表述让全体中国人民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全部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了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世界人民的梦。有人的地方就有梦想,世界历史发展过程无不与梦想有关,有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西班牙梦”“葡萄牙梦”,有后来者居上企图瓜分全球的“英国梦”,更有如今充当世界警察,稱霸世界的“美国梦”……梦无大小,和谐至上。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国家发展,面临着经济总量较大,质量不高、产业转型难等困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国家质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提出“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国际形象,加剧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难度,面对这些质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顺应全球化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从沿线国家与中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看出,中国的梦想与世界的梦想是一致的,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向全世界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共同合作,筑梦前行。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实现中国梦属于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音声相和。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现中国梦一方面要重视理论宣传让理论更接地气,扩大理论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落实有成效,提高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理论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中国梦一经提出,全国上下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信息化和媒体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快速便捷。当前,有必要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理论宣传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接受信息的水平和能力不同,在宣传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受众特点,增强宣传内容的时效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致力于分层引导。第一阶段要为让专家学者解读理论提供平台,让理论更加通俗易懂,人民群众方便理解;第二阶段要使通俗化的理论产品实现广泛传播,提高理论的影响力;第三阶段要为人民群众发声提供机会,让理论在受众主体范围内形成认同。在这一系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理论传播手段和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信息传播全球化的现实,适时创新,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全球化影响。让理论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遨游于每一片美好梦想的天空。
(二)社会实践行之有效,众望所归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依靠每个人的努力。目前我国主要矛盾集中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小美好关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党和国家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生态环境重要性,加强对公平正义的支持,要一直为民做事,为民谋利,推动社会前进发展。人民群在党和国家的有效治理下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利益得以更好的维护。国家政策符合群众愿望,受到群众拥护,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被更多的人民群众从知道了解到广泛掌握运用,真正实现了理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和国家的社会实践就是如此,人民群众看不到实际变化,仅仅依靠理论的宣传只是“空谈”。因此,党和政府以及农村的基层领导干部都必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使他们在理解理论的同时感受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激发大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加强理论对大众的吸引能力,让大众对理论的认知程度不断深入,最终达到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境界。在追求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各方面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展示这些成果,增强大众社会建设的参与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现中国梦的同时,每一社会个体参与社会建设,凝小聚大向梦想的下一阶段出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理论的终结,而是理论指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经之路。实践永无止境,理论的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之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终极目的,而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逐梦路上任重道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实现中国梦融合发展,共筑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注释: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孙红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5-05(7).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J].党建,2013(4):4-5.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