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晗 苏箐
【摘 要】腾冲皮影流传于腾冲县固东镇一带,至今约有两百年历史,极具特色。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法对腾冲皮影的技艺进行梳理,对其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腾冲皮影;造型艺术;非遗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125-02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由于最初使用雕镞的影戏造型的原因,又称“影子戏”。皮影戏是集戏曲、音乐、美术于一体的民间戏曲艺术,其中夹带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信息。云南皮影主要流传于云南省腾冲县一带。腾冲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成为了云南重要的通商口岸和文化名邦,腾冲文化与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相互交融,使其皮影造型区别于全国其他省份的皮影艺术,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点。千百年来流行于云南这片热土上,深受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一、腾冲皮影的历史渊源
腾冲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于皮影是何时传入腾冲的,说法不一。目前,腾冲县固东镇刘家寨还存在云南唯一活着的皮影戏班,有据可查的历史有一百四十多年。笔者于2018年10月前往腾冲县固东镇刘家寨做了调查,根据刘家寨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刘朝侃介绍,刘家祖先应是在明代中期随江浙一带移民来到此地,目前刘家祠堂的牌位上就印证了外来移民这一说法。此外,根据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杨松涛在《腾冲皮影》一文中,通过对腾冲皮影时间、传承人、宗祠等各方便考量,推出腾冲皮影应不晚于1804年。
二、腾冲皮影的制作工艺
皮影靠子的制作是皮影艺术的重要程序,腾冲皮影的制作有选料、制皮、画稿、雕刻、敷彩、定型、衔接等七个步骤。
选料:选料是皮影制作的首要工序,腾冲皮影一般选用不满3岁的黄牛皮为原料,尤其会选用公牛皮,其耐久力和韧力最佳,而且容易保存不易变形,每年的选料时间大约在六七月为佳。
制皮:取新鲜牛皮每日在清水中浸泡,数日后取出,用特制的刀具反复铲削刮皮,去掉枯皮、血丝和脂肪等,直至透明但保证其不破损,然后绷紧阴干待用。
画稿:样稿主要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画稿(白描图谱或彩描图谱),也有皮影艺人自主创作的图案,将晾干的牛皮印刻在描好的线稿上,用铅笔将小稿临摹出来。
雕刻:腾冲皮影的镂刻技术分阴刻和阳刻。二者相结合,正面压线切痕,斜刻在蜡板上,每个皮影靠子都要反复修改三到四遍。
敷色:敷色也称上色,腾冲老皮影因为当时条件所限,仅使用马灯,因此皮影靠子主要以黑色为主,后来的皮影以彩色为主,根据需要将红、黄、绿、黑、青五色的矿植物颜料兑入牛皮胶,搅拌均匀,放在火炉上加热使其保持液体状态。敷色时遵循薄而均匀原则,以浅深浓淡,勾勒烘染的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
定型:敷彩后将皮影阴干,皮影靠子各部位并置在木板上仿佛挤压使其平整。
装订:将雕刻好的各个部位根据需要用竹签衔接起来,头与身的连接是活的,便于演出时随时调换。
三、腾冲皮影的造型艺术特征
我们将皮影戏的表演称之为“戏”,是因为它具有我国传统戏曲的许多因素,是结合了戏曲,壁画,剪纸,画像砖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除了遵循民间艺术的基本规律,还结合了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和大众审美,在造型上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一)外形的独特性。皮影艺术属于二维平面艺术,所以平面化的造型是其特征之一。腾冲的皮影多用牛皮制成,皮影靠子常长约60cm-80cm,人影高大,臂短,有些皮影有真人这么高,与其他地方的皮影相比较大,因此也有大皮影之称,中国体量最大的皮影在腾冲。腾冲皮影戏大部分保持着形似真人剪影的中国早期脸谱特征—“公忠者雕以正形,奸邪者刻以丑形”的传统,历经几代人常年积累并逐渐完善。
(二)线条和雕刻的独特性。腾冲皮影的线条遵循外简内繁的原则,皮影的外轮廓多用曲线雕刻,人物形象穿着已基本定型,特别是人物的鼻子,相较于陕西、甘肃等地的皮影来说,腾冲皮影靠子的鼻头较圆,略凸,呈圆润的曲线,线条较为平整,委婉细腻,圆润优美。腾冲皮影多采用侧脸正身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以五分侧面单目为主。头饰部分较为简洁,服饰样式与纹理受戏曲影响较大,也掺杂了一些地方戏种的特点。
(三)色彩的独特性。色彩是腾冲皮影戏造型艺术中美的充实,腾冲皮影戏遵循着中國民间古老的“五行五色”说法,传统五原色红、黄、蓝、白、黑的对比与协调,但由于靠子镂空部分在影布上呈现白色,所用皮子本身已是黄色,所以实际运用黄色较少。不同头靠颜色标志着人物不同的个性。染色后再涂一层油漆,而不是桐油或者牛胶。
(四)平面构成中的立体美。皮影戏是借助灯光把二维的靠子投射在屏幕上进行表现,因此,他的一切都是以平面构成设计来表现,从脸部纹饰和衣冠纹理加以平面雕刻,依靠光影结合形成强烈的立体感。艺人在造型上考虑到形体的美,也结合了夸张和趣味手法,不受脸型和身体比例的限制而自由发挥。如为了表现旦角妩媚的性格,会采用阳刻将眉眼突出于整个面部,眉头稍稍往下垂,以表现人物温柔的特点。腾冲皮影注重面部眉眼的刻画,平眉一般表示忠诚,细长微垂眉眼表温柔,瞪大的圆眼往往用于凶狠的角色。
(五)个性与共性的造型艺术。头靠体现个性,身靠体现共性,根据剧情需要,不同的头靠衔接不同的身体,皮影戏有句行话“一个身体七个头”。老艺人们根据不同的角色需要来将不同的头靠和身靠相结合,一个身靠可以和不同的头靠相结合组成若干新形象,百人百脸,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腾冲皮影戏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灵鬼怪的象征性。从艺术构图的角度看,象征是皮影雕刻中最大的艺术特征,象征是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含有特殊含义的艺术手法,从而引起观众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不可否认,皮影创造是在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云南这块民族多样性的热土上,人们不仅信仰大自然,还把英雄历史人物作为精神依托。如果我们以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皮影,就会发现皮影的图腾与其图腾的文化内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图腾物对应着不同的氏族保护神,如关公,齐天大圣,诸葛孔明等造型,这种象征关系是社会审美在长期发展中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约定俗成,是社会心理在图腾制度下长期发展不断渗透而形成的。
(二)民族文化的融合性。腾冲皮影本身彰显的就是文化传播中接纳主体的开放精神,各种戏曲和谐共生,也彰显了云南开放接纳的文化底蕴。腾冲皮影在汲取了东南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集壁画、戏剧、画像砖、剪纸等传统文化融合统一是腾冲皮影戏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风格。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今天像皮影戏这般五彩斑斓的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
五、结语
腾冲皮影戏的造型艺术是历代皮影艺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腾冲皮影戏经过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本身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征,依皮成影,借光树影,集程序性、装饰性和表现性为一体,作为一种演出百年而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同时在造型艺术中所体现的高度概括能力也是举世无双的。
参考文献:
[1]杨松海,周伟.云南腾冲皮影[J].中国木偶皮影,2015,(01):32-40.
[2]杜韵红.云南腾冲皮影艺术初探[C].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戏剧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8.
[3]王韵凤.腾冲皮影戏[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1998.
[4]唐定国.保山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江榕,罗宁.腾冲边边上的诱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6]姜婉秋,沈德坤.南北之别,光影相依—云南腾冲与河南桐柏皮影文化之对比[J].前沿,2013,(10):174-175.
[7]马加巍.略论云南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4):83-88.
[8]崔国伶.浅析皮影靠子的特点及制作工艺—以腾冲皮影为例[J].文学艺术,2011,(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