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2019-11-05 12:11王月平杨超茅
医学综述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胃泌素腺体萎缩性

王月平,曹 翼,杨超茅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上海 20005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因胃黏膜萎缩性改变,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层增厚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大量资料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癌前病变,合并肠上皮化生及异常增生后胃癌发生率高达10%[2-3]。当前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方案较多,但长期西医不良反应多,临床疗效有限。近年来,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辨证、基础实验及治则方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中医古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无明确病名,根据脘腹作胀、大便偏溏、食欲不振诸症,将其纳入“胃脘痛”“痞胀”等范畴,该病根本机制为脾阳不振,同时因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漫长,符合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理论,而单纯健脾法未重视补充原动力,则难以恢复健脾运化功能[4]。本研究基于微观与宏观辨证诊治,提出健脾清热化瘀法,本研究主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69.5±2.6)岁;病程1~18年,平均(11.8±1.6)年;腺体萎缩等级:轻微17例,中度18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0~85岁,平均(70.0±2.6)岁;病程1~18年,平均(12.0±1.6)年;腺体萎缩等级:轻微20例,中度15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获得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诊断标准 入组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拟定诊断标准。①主症:胃脘痛;次要症状:胃脘部胀满、嗳气、反酸、纳呆、腹胀、胁肋胀闷。②辅助检查:胃镜见黏膜红白相间,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血管暴露;病理组织检查固有腺体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接受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药物治疗;③患者沟通能力、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恶性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②伴多脏器功能障碍、全身感染及凝血异常;③多种药物过敏史;④难以接受胃镜检查。排除标准:①病情变化、合并严重并发症或进展至胃癌,无法参与研究者;②伴严重临床不良事件无法继续试验者;③依从性差、自动放弃治疗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对照组采用叶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316)+瑞巴派特(浙江远力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0015)治疗,叶酸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瑞巴派特片口服每次10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热化瘀法,健脾清热化瘀汤组成:生白术30 g,黄芩25 g,白英30 g,绞股蓝15 g,赤芍药15 g,爵床30 g,党参15 g,丹参15 g,玉蝴蝶15 g,香附15 g,生甘草10 g。随症加减: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焦山楂;大便糖稀者添加加薏苡仁;湿重者添加苍术;热盛者添加黄连、白鲜皮。用水煎煮后取药汁300 mL,每次服用150 mL,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胃镜检查腺体萎缩程度: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程度在原有腺体<30%,为轻度;固有腺体减少程度为原有腺体的30%~65%,为中度;固有腺体减少程度在原有腺体65%以上以及消失,为重度。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量化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胃脘痛(0、2、4、6分)及次症(0、1、2、3分),分别对应无、轻微、中度及重度疾病程度,评分越高,中医量化症状越为严重。③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以离心半径3.5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和胃泌素。④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腺体萎缩分级程度比较 观察组腺体萎缩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30.23%(13/43)比9.30%(4/43)](χ2=4.692,P=0.030);观察组治疗后腺体萎缩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Z=4.692,P=0.030)。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腺体萎缩分级程度比较 (例)

对照组:采用叶酸+瑞巴派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量化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量化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量化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量化症状评分比较 (分,

对照组:采用叶酸+瑞巴派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PGⅠ、PGⅡ与胃泌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胃泌素表达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Ⅰ、胃泌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PGⅠ和胃泌素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G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胃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Ⅱ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观察组出现1例纳呆少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出现3例纳呆少食,2例恶心呕吐,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3,P=0.204)。

组别例数PGⅠ(μg/L)治疗前治疗后PGⅡ(μg/L)治疗前治疗后胃泌素(pmol/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376.05±25.21105.35±45.644.35±2.164.49±2.013.08±0.515.21±1.84观察组4375.21±24.64124.51±48.524.31±2.184.96±2.053.10±0.528.35±1.95 组间F=0.438 P=0.031F=0.466 P=0.143F=0.180 P=0.680 时点间F=7.681 P=0.001F=0.522 P=0.082F=6.842 P=0.001 组间·时点间F=8.496 P<0.001F=0.842 P=0.074F=10.052 P<0.001

PG:胃蛋白酶原对照组:采用叶酸+瑞巴派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嗳气、胃脘痛、上腹胀痛、反酸等,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为20.66%,30岁后发生率呈上升趋势[7]。有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每增长10岁,患病率递增14%[8]。故老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呈持续上升趋势,癌变比例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方案为主[9]。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药物,若机体内叶酸含量充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变异减少,确保正常甲基化,确保DNA合成、修复,减轻损伤程度,改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10]。瑞巴派特属于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清除氧自由基等,强化上皮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黏膜损伤程度[11-12]。但老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漫长,长期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且部分患者存在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在中医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脘痛”范畴,与饮食、情志、劳倦等关系密切,外邪入侵,瘀滞脾胃或脉络,致脾胃虚弱,难以祛邪外出[13]。脾阳不振是老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根本,脾阳即脾的运化功能,受“命门之火”推动及温煦。明代赵献云:“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故中医治疗时单靠补脾难以恢复原动力,并应兼顾久病必瘀理论,以此为原则,提出健脾清热化瘀法。

本研究健脾清热化瘀方中重用绞股蓝、白术、党参等药物,绞股蓝性凉,归肺、归脾,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白术有燥湿化痰、健脾止痛之功;党参有健脾益气之功;故三药联用可健脾补胃、调理中焦;玉蝴蝶、黄芩、爵床、白英、丹参等药可清热解毒、祛邪外出,其中玉蝴蝶有润肺舒肝、和胃生肌作用;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爵床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白英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抗癌等作用[14];丹参有凉血消肿、活血化瘀之功效;辅以赤芍清热凉血、化瘀活血;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同时以甘草调和诸药药效,消除毒性。通过多药相互配伍,发挥显著的健脾益气、调中和胃、清热散瘀作用。在现代药理研究中,白术可改善机体胃动力,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通便[15];爵床能促进黏膜血液循环,使胃黏膜腺体再生,修复受损黏膜,且能高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促使病情改善[16];绞股蓝主要为绞股蓝皂苷、绞股蓝糖苷(多糖)等成分,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作用,同时可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生理功能[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腺体萎缩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中医量化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佐证了中西医治疗能修复受损黏膜,促使萎缩腺体恢复正常。PG是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前体,当胃黏膜萎缩,使分泌蛋白酶的腺体降低,或被幽门腺体替代,致PGⅠ表达降低[18];而PGⅡ分泌腺体广泛,胃黏膜萎缩对PGⅡ的影响较小[19]。胃泌素属于胃肠激素,由G细胞分泌,可直接刺激胃细胞壁分泌胃酸,促进胃黏膜生长[20]。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GⅠ、胃泌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观察组症候疗效标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腺体萎缩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高京宏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获得理想效果,能修复受损腺体及黏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胃泌素腺体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治疗少腺体型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