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恒建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300)
综合防控技术是指从生物安全、疫苗免疫、疾病防控、人员管理等方面系统化建立的综合性防控。其目的是对猪场整体疫病防控具有较高的防御手段,洞察各阶段问题根源,快速修复漏洞,利于猪场运行和获益。
生物安全是猪场排除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御屏障。生物安全技术涵盖猪场选址、环境、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其涵盖范围广、管理难度大、操作不严谨均是猪场难以标准化科学操作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些猪场让亲戚直接负责处理生物安全问题,对生物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大漏洞。生物安全技术是对所有管理程序的综合性管理,是系统性整合资源、整合部门、整合管理制度构建的一套管理模式,设置专业化、执行力强的岗位来统一规划和操作。
生物安全建设的意义在于预防传染源进入养殖场及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来自场外的病原体水平传入,严控场内生产从一个位点到另一个位点的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实现控制传染源的3 要素,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1]。生物安全技术管理由内外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为外环境:主要针对猪场隔离墙、选址建设、饲料原料、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等。另一方面为内环境:主要针对猪舍内部环境卫生、消毒、免疫、疾病监测等。这两个方面基本覆盖全面。一般猪场仅要求各部门对所在区域进行标准化操作,但对宏观的全面领域并无准确把控,难以及时发现和评估猪场某一领域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问题难以查找原因,猪场损失将更为严重。消毒(包括猪舍隔离墙外部、走廊、运输通道、操作工具、粪污通道、无害化处理室、门卫、分栋门舍等)要求消毒溶液、时间、服装、中转箱均统一标准,并设置监控监督,制定考核制度及奖罚机制,定岗人员定期检查或抽检,实行严格的操作模式来保证猪群的健康[2],参见表1。
疫病防控的目的是对猪场现有病原及潜在外源病原通过病原检测、疫苗免疫、药物防控及饲养护理来提升猪场疾病的控制能力,达到猪群健康生产的要求。
疫病监测是猪场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病原抗体水平直接影响猪群的健康程度,因此,猪场在运行过程中能与农业科研院校实验室、疫苗企业病原检测实验室、所辖区域畜牧检测单位建立合作管理,定期每年2~3 次对种母猪、公猪、保育、后备猪群进行抗体检测,保证猪群的稳定性。如猪场常见病原猪蓝耳病、伪狂犬等病原极易发生毒株变异,致使猪只发病却难以控制,通过病原检测及基因树建立可快速排查病因,并针对性使用对应方案即可解决,避免盲目用药、盲目淘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在疫病监测的操作下,我们可以准确把控猪场疾病流行动态,如某猪场蓝耳病病毒抗体变化,可以精准到某一阶段的发病态势,如表2、附图所示。依据疾病流行态势我们可以发现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病原抗体走势、疾病感染风险等。结合猪场猪群临床表现可以判定是否感染疾病。检测病原抗体水平、离散度等关键点即可针对性选择合适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控,提高猪群抗病力。
疫苗免疫选择与猪场病原毒株同源、免疫原性较好的疫苗,保证能有效预防;药物防控方面结合中西药集合思路对猪群免疫功能起到调理作用,对病原菌起到杀灭或抑制作用。疫病防控技术的建立更需要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技术来提高猪群的防御水平,对猪群的检测需要建立标准档案,实行责任制管理,禁止家属员工随意插手,实现技术管理的独立性和准确性[3]。
表1 猪场消毒剂选择及应用建议表
表2 某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PRRSV 抗体检测结果
附图 某规模化猪场不同类别猪的PRRS 阳性率
猪场健康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基础饲养管理基础上,更人性化,更为重视猪群福利。在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前提下,通过健康管理模式来提高猪群生活舒适度(温度、湿度、洁净度等)、饲料营养的健康控制、霉菌毒素的防控及降低非病原免疫抑制等问题,从根源上提高猪群免疫水平和生产性能。
猪群生活舒适度与温度、湿度、洁净度均有密切关系。舒适环境要遵循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产房遵循空气通风、温度适宜(在18~23℃)、湿度(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不要高于80%,湿度过大极易引起哺乳仔猪球虫、黄白痢、仔猪红痢的发生)的规律。舒适温度是哺乳母猪生产分娩、哺乳、产后恢复、保育育肥猪生长的基础保障。
饲料营养把控主要通过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麸皮等)、原料存放环境、存放时间、营养物质的品质等监管来实现。因此,要求在原料选材(玉米、豆粕霉变、蛋白含量不足等问题均需要检测)、运输、存放、时间、营养物质流失比等均有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实现猪群精准采食高营养、安全的食物。作为规模化猪场更需要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俗话讲“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有文献显示,非洲猪瘟可通过饲料为媒介传播猪群,攻毒发现病毒在饲料中生存时间可达37d,对猪群的危害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
霉菌毒素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饲料原料、料槽防霉、原料库管理3 个方面。猪场必须具备毒素检测的能力或合作科研单位,保证猪群健康。
猪群健康在疫病防控体系中体现,但在管理部分我们需要尽量降低猪群应激,避免因应激致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促使活性氧自由基大量产生,造成免疫抑制或应激性损伤,对猪只机体的危害非常严重。管理阶段需要及时洞察药物防控、疫苗免疫的应用反馈,及时做好沟通、协调等工作,保证能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目前规模化猪场养殖水平已实现AI 人工智能、自动检测采食、生长速度、智能筛选等智能化先进设备。各阶段的协调能力已基本实现。因此,构建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模式实际就是核心数据的“碰撞”,利用中心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达到防控目的。未来猪场的标准是将人、猪、物、场连接起来的物联网智能养猪生态平台,能实时进行猪场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轻松实现猪场数字化在线管理。如扬翔股份的FPF 模式,相信未来会快速逐步全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