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丹,黄曦,赵依娜,夏迎春
(温州市中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发生左心室重构,使左室功能受到极大影响,而左室功能的恢复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1]。炎症反应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诱发血栓形成[2]。波立维是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研究探讨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30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且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已确诊的其它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血管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不配合本研究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波立维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50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镇静、镇痛,严格卧床休息,并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支持治疗,限制钠盐摄入量。波立维组给予波立维片(75mg/片,国药准字H20056410,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d,隔4周调整剂量至40mg/d,1次/d,疗程8周。联合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d(100mg/片,国药准字H20160684,拜耳医药),疗程8周。治疗期间嘱患者不能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以下指标:(1)血清炎性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33(IL-33)、白介素-8(IL-8),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2)左室重构指标: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3)心肌重构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酶联免疫法检测Ⅲ型前胶原肽(PⅢ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血清炎症因子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IL-33、IL-8、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IL-33、IL-8、hsCRP 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33、IL-8、、hsCRP水平低于波立维组(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P<0.05
联合组(n=1 5 0) 波立维组(n=1 5 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 L-3 3(p g/m L) 4 9.2 4±1 6.0 5 2 2.7 2±1 2.1 6*△ 5 0.2 4±1 7.3 8 3 5.2 1±1 4.1 4*I L-8(p g/m L) 2.1 5±0.2 3 1.9 9±0.0 5*△ 2.1 8±0.3 4 2.0 4±0.2 3*h s C R P(n g/L) 4 2 5.5 1±5 6.1 7 4 9.9 3±4.3 4*△ 4 2 6.5 3±5 4.1 9 6 8.7 2±1 2.2 8*指标
2.2 左室重构指标 治疗前两组LVEDD、LVESD、LAd、PWT、LVEF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后两组 LVEDD、LVESD、LAd、PW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均P<0.05),LVEF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联合组 LVEDD、LVESD、LAd、PWT 低于波立维组(均P<0.05),LVEF高于波立维组(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左室重构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左室重构指标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P<0.05
联合组(n=1 5 0) 波立维组(n=1 5 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L V E D D(m m) 5 7.2 2±8.3 5 5 2.2 4±3.1 6*△ 5 7.3 0±8.7 3 5 3.2 1±4.4 3*L V E S D(m m) 4 3.0 3±6.2 3 8.9 4±4.2 7*△ 4 3.2 5±6.5 8 4 0.2 7±3.5 8*L A d(m m) 4 5.5 6±9.3 5 3 4.9 3±5.3 4*△ 4 5.5 7±9.1 9 3 9.7 2±4.2 0*P W T(m m) 1 1.2 3±1.7 6 8.2 2±0.8 5*△ 1 1.3 7±3.3 5 9.7 1±0.7 3*L V E F(%) 3 6.7 5±3.2 4 5 0.1 6±6.9 5*△ 3 6.6 2±3.7 5 4 8.2 3±5.3 7*指标
2.3 心肌重构指标 治疗前两组AngⅡ、PⅢNP、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AngⅡ、PⅢNP、NT-ProBNP显著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 AngⅡ、PⅢNP、NT-ProBNP低于波立维组(均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心肌重构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心肌重构指标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波立维组比较△P<0.05
联合组(n=1 5 0) 波立维组(n=1 5 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n gⅡ(m m o l/L) 5 6.3 6±5.2 1 5 1.5 3±9.4 2*△ 5 6.3 5±6.1 2 5 4.2 1±8.3 6*PⅢN P(m g/L) 5.2 4±2.3 5 4.0 2±1.3 1*△ 5.2 0±2.3 1 4.6 6±1.5 2*N T-P r o B N P(p g/L) 7 6 3.1 6±9 9.2 7 4 0 5.3 2±4 3.0 3*△ 7 6 3.1 7±9 8.3 7 5 0 3.7 2±5 6.2 8*指标
心室重构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发生的全心室进行性扩张性改变,表现为心室容量扩大,心肌增厚以及形态改变[5]。由于缺血心肌中心肌电活动不均匀分布增加,使心室传导速度减慢,复极时间延长,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左室重构的发生常提示预后不良[6]。
炎症反应能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斑块破裂。随着梗死后炎性因子表达的增多,可诱导损伤心肌炎性细胞浸润而发生炎性反应,导致局部氧化应激和重塑,同时启动创伤的愈合过程,炎性因子水平与梗死面积、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7]。
阿司匹林、波立维均为调脂类药,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的治疗,一方面可有效调节机体血脂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另一方面可抑制HMG-CoA还原酶产生,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不良事件及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8]。另外,波立维是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非竞争性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凝聚,起到抗栓作用。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并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改善内皮功能,促使斑块稳定[9]。本文治疗前两组血清 IL-33、IL-8、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33、IL-8、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血清 IL-33、IL-8、、hsCRP 水平低于波立维组(P<0.05),提示炎性因子是抑制心室重构的始动因子,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改善血清因子水平优于单独使用波立维,可显著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两者联用对微循环改善、促使斑块稳定性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动物实验发现[9],心肌梗死区PⅢNP持续增高,与梗死区肿胀、扩展及心功能不全相关,AngⅡ、PⅢNP代谢异常促进了梗死区心肌重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NT-ProBNP可刺激心肌炎症反应发生、加速心室重构,与LVEF呈负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抑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联合组治疗后LVEDD、LVESD、LAd、PWT 低于波立维组 (均P<0.05),LVEF 高于波立维组 (P<0.05),AngⅡ、PⅢNP、NT-ProBNP 低于波立维组(P<0.05),提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可能通过AngⅡ、PⅢNP、NT-ProBNP水平来抑制左室重构。
综上,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抑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和左室重构,且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波立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