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管理与其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9-11-04 19:33高赞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1期

高赞

【摘 要】:目的:探讨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对提高看护质量与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式,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实施后)采用自我控制方法,采用看护风险管制模型方法2016年1月至12月采用传统看护管制方法(实施前)。采用独立编制调查问卷,观察实施前后看护投诉、看护纠纷的发生情况,以及看护满意度等看护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安全管制模式后,看护投诉明显低于实施前,看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安全管制模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应用于,可有效提高病患满意率,提高日间看护的安全性与质量。

【关键词】:安全管制;看护质量;看护纠纷;投诉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施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前后,我院收治100例病患。所有病患均入治疗后住院。2016年1月至12月(实施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前)病患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6-71岁,平均(46.5±2.2)岁;2017年1月~2018年6月(实施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后)男56例,女44例病患接受冶炼。年龄从22岁到7岁不等,平均年龄(44.6±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看护管制方法,观察组采用看护风险安全管制模式。

具体方法由护士长组织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看护专业水平、分流诊断能力与处理危重病人的能力,并以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合理的匹配方法,由新入职的看护人员对新入职人员或专职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包括:(1)了解救援车辆内药物的特点及放置位置,确保救援过程尽可能节省时间;(2)认真落实体检制度。在日间看护过程中,看护人员应核对病患姓名及床腕带,确保看护过程中病患身份正确;(3)病患及其家属参与看护过程。良好的溝通,掌握病患个人基本信息,认真观察病患病情变化,并根据看护风险评估分析加强对病患的基本看护。

护士长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每周至少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记录,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控制分析,发现日常看护中的问题;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制度的实施。科室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定期收集病患满意度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看护效果。

1.3 评价

观察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基础看护、病房管制等。每个分数是100分。满意度为各调查指标得分的平均值,若平均值<90表示病患不满意,≥90表示满意,满意率为满意人数之比。问卷测量使用克伦巴赫系数法(克伦巴赫α).82可靠性系数。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测量数据是由(x±s),并行t测试,统计数据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比,χ2测试使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安全管制模式前后看护工作变化比较

安全管制模式实施后,看护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看护满意度显著高于安全管制模式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3.1 转变看护人员的服务理念

在日常看护工作中,看护人员应主动为病患提供服务。对于危重病人,要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病患提供服务,在病患出院后及时判断病患病情,为病患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看护人员应提高急救意识,做好抢救设备与物资的充分准备。

3.2 科学配置看护人员

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看护人员的数量,并根据看护人员的年龄与年资调整工作。让看护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看护人员互相帮助。提高团队意识,最终提高看护质量。看护人员交接时应仔细检查物品,临床设备应由专业人员管制,使设备处于正常紧急状态。临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填写输液记录,认真观察病患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检查,从而有效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

4 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应用看护安全管制模式在看护能有效预防看护的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证病患的生命与健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与看护工作,提高看护质量。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王林。分流安全管制模式对看护质量的影响[J]。引用本文:中国卫生标准管制,2016,7(16):202-203。

孙琪,张梅。看护安全管制在危重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看护实践与调查,2016.9(21):85-86。

唐萧绰。如何做好急救看护的应急管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制,2016.19(5):57-58。

林精。看护安葵管制中的应用[J]。慢性疾病杂志,2018.12(7):756-757。

刘丽。风险管制在妇产科看护管制中的应用[J]。齐鲁看护杂志,2017,1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