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媒体快速更新,网络日益强大的新时代,如何实现艺术设计以化用古今、传承出新的方式展現中国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融入设计作品并用传统文化衍生出物质与精神产品,是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艺术设计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的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承;艺术设计教学
现阶段加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近年来文化强国建设工作的重点。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推行民族文化校内发展、培养民族文化创新人才,这必然会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新选择。新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不单单是借助网络来取得设计素材、传递设计作品、联系设计业务,而是要学会用各种媒体以及互联网的思维来创意、构思设计,让设计作品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设计方式随之产生巨大变化,因而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求继承了普适性的真实、发展内涵,融合了理智与情感的同时,还包括了用户自身审美取向和大众审美主流两个层面的有机结合。
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传承既是文化在时代之间的纵向传递过程,更是传递过程中文化的自我繁衍、自我加工与自我创新的途径。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就是使民族文化传承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以及多文化适应能力的教育载体和渠道,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在了解与认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对本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深切情感乃与文化价值观。“原汁原味、回归本源”是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路径选择。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确定合适的民族文化教育和传承目标,筛选出有积极发展意义的保护内容,以及不断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教育队伍的建设是维护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中开发和实践的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创意源泉,在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内涵的设计是承载创造灵感、凝聚传统文化精华的创意文化。不少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现代化的社会之中,受到各民族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冲突影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巨大挑战。”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与国际设计思潮相融通的同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坚定地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设计创造元素,从设计观念启发设计思维,传承、开创与提升,并注重实效,学以致用,才能培养我国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并举的艺术设计人才。
1. 学科交叉,建立理论框架。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产业的驱动是一个交织着众多影响因素的社会问题。不应陷于艺术设计学这单一领域中纯粹探讨艺术设计的革新。全面把握我国新媒体的动向及研发趋势,梳理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研究的大体脉络,明确研究的边界和条件。通过整合社会信息学、管理学、材料学、美学、传统文化等相关学科与研究成果,进行多维度剖析,建构艺术设计与文化思维的理论框架。适合新时期的理论框架运用于教学课堂,剖析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交互关系,解读设计文化要点及启迪设计思维。
2. 课程规划的开发。构建教学与实践“双课堂”的课程体系。
设计是一个不断捕捉最新信息,尝试新鲜事物,有超前意识和实用价值的专业。教学课堂的开发不仅从设计技法和设计理论上来引导和教授学生,艺术设计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要教授学生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知识。当今社会朝着各方面融合共生的趋势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有些人尤其是青年人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迷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批青年学子应不断提高审美素养,肩负起提升构建新时期设计文化语境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中将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领学生正确把握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力;并结合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采用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表述方式,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的结合,教学内容的易吸收性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
实践课堂的开发是与校外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学校与传统民族工艺品生产基地、传统手工业作坊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地方建立协作关系,让学生实地培训或进行实践创作。比如,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概念与艺术设计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互联网+”模式是一种思维、一个平台,它不排斥传统媒体沉淀下来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它采取的是一种包容的方式来整合设计力量、演绎设计作品。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如何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期把设计做好,尤其把民族化元素融入新时期的设计中。
3. 凸显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实践。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势必要进行本土化实践与探索,形成独特的品牌课程,不仅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也为地方产业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利用高科技和多媒体创新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延续下来,既有效地传承,又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技能传达民族文化,又可以贴近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因此,在适应地区优势和产业基础上,锻炼学生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在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寻找灵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元素进行完美结合,更好的突出地域特征,凸显设计优势。
在新媒体推动下将民族文化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途径是一个不断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民族文化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并且探讨如何利用媒体技术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传统艺术的发扬光大,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真正实现新媒体推动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李卫英.李迪.我国民族文化研究主题发展述评[J].贵阳学院学报,2019(08).
[2]王军.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6(03).
作者简介:
谢秋莎,女,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专业,硕士。
项目来源:本文章是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阶段成果,项目编号 19B6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