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西蒙 郭泰辰
杂技,亦作“杂伎”。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
杂技艺术的“力学”特征
中国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杂技是一门充满神奇和挑战极限的艺术,演员们非凡的技术和高超的表演往往令人惊叹不已,这除了与演员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表演技艺之外,还与物理的力学知识有密切关联。
(一)物体平衡问题
物体的共点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是力学的基本内容,物体的平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杂技中的“椅子顶”在凳子上放置4 个啤酒瓶,把椅子的4 条腿搁在啤酒瓶上,演员单臂倒立在椅子上;看起来十分惊险,但演员却稳稳当当。力学原理是:如果物体重力作用线通过支面、支轴或者支点。那么物体就平衡。4 个瓶子围成的面积就是支面,由于重力作用线通过这个支面,所以演员可以保持平衡状态,如果抽去1 个瓶子,支面范围减小了半,重心必偏向抽去瓶子反方向,使重心作用线落在余下3 个瓶子构成的支面上才能平衡.支面面积越小稳度越小,表演难度就越高。
(二)向心力问题
我们不要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例如杂技节目“水流星” 根绳子的两端各系一个圆圈,圈中放上碗,倒进水,在演员手里一经舞动,上下旋转,恰似流星飞舞,而碗中的水并不倒出来其实碗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碗到达最高点时,碗口朝下,但水并没有从碗中流出来,是因为碗在最高点处的速度足够大,碗里的水自身所受重力不足以提供它所需的向心力,水由于离心运动而压向碗底,对碗施加一个向上的压力,所以水没有掉下来,而是和碗一起运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碗底对水施加一个向下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和水所受重力的合力构成水在最高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飞车走壁”“蹬毯”都是向心力作用的应用。
(三)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的慨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牛顿力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是力学部分的中点知识。举例说明:如“气功碎石”。表演时把一块沉重的大石板压在演员身上,一个大力士举起大铁锤使劲向石板砸去,石板被砸碎了,而演员安然无恙。假设石板质量为 m,铁锤质量为 m,铁锤打击石板前速度为&,石板获得速度为&。以铁锤和石板为研究系统,以铁錘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铁锤打击石板时间很短,重力的冲击量很小,可忽略不计。铁锤打击石板前后总动量守恒。所以石板获得动力极小。为了让演员更加安全,要尽量扩大石板和演员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四)运动问题
运动学是力学的基本内容,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对运动的描述方法,以及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思路、方法,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加速度的慨念。例如:熊猫滚球、人体炮弹,都是力学中运动力的作用
(五)演员自身的“力”道。
这是杂技演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艰苦训练中要解决腰、腿、臂的力量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本力。特别是对“顶”的练习最为重要,在完成其技巧动作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本力,再接受技巧的训练。在以前,由于训练的不规范,很多杂技演员只注重了力与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肢体的美。所以,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杂技就是“杂耍”,把杂技看成是一种技术,而不是艺术。
二、杂技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与杂技一样均起源于民间,二者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把舞蹈所讲求的"美感”与杂技所表现的"功夫”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舞蹈的杂技化合杂技的舞蹈化,这也是当今各类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和影响的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杂技与舞蹈艺术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二者之间的融合展开了理论探索,对于创新我国的杂技和舞蹈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在空间和时间中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杂技同样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杂技特别注重的是技巧的展示,对音乐、舞美、和作品的思想性不太注重。就造成了舞台艺术的美感不足,同时降低了观赏价值。根据杂技人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近年来在杂技的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杂技与舞蹈包括其他艺术门类都有了一定的融合。从而使杂技节目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力与美的结合杂技《双竹禅韵》是为参加 2015 年全省杂技比赛在原《力与美》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创的杂技节目。原节目由两名男演员完成、主要是力量与双人技巧的展示,要参赛必须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在与杂技团的同仁们反复研讨后,决定以太极为表现形态、以禅修为其内核来完成《双竹禅韵》创作。舞台由一个装饰成竹的圆不得不谈思想和情感,不过现实是艺术化结合商业化的时代,所以说创意在首位.而创意的根本又在于对于思想的拓展.我时常在想“捷径”这词,或许对于外行来看一件极具抽象的艺术作品就能糊弄过去但是,抽象背后的解释总是让我思索加思索.模仿是创作的铺垫,并非说模仿就会深陷其模式当中.前辈们总说一句话:多看、多想,慢慢的就开窍了。创造有“灵魂”的杂技节目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不敢求速达,只求慢慢的靠近
尾声:
作为从事杂技艺术 20 年的我倍感焦虑和彷徨,中观全国,说实话,正真优秀的杂技节目并不多见;甚至从事杂技艺术的人才流失殆尽;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杂技艺术已将不复存在,对此我甚感心痛!对于杂技艺术我不时充满了遐想,希望有一天能为杂技艺术尽心尽力;今天只是浅谈一下杂技艺术的“力”与“美”,其实,杂技艺术还有更广泛、更高的境界在等待我们杂技人去开发,去努力奋斗希望同仁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