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静
摘 要 文章利用教育教学中亲历的生动案例,阐明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及成长环境的差别因材施教,给以不同的教育引导。相信他们、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信心滋润生命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 信心;培养;尝试;成功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77-01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信心,长大了我们还能对他们抱有什么希望呢?学生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大,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够成才。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的一点。
一、区别对待,尝试成功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作为班主任,首先要面对的是班内的后进生。对于他们,最难做到的是以一份平常心对待他们。后进生由于先天的因素,后天的成长环境的因素,成绩比较差。因此,他们在班内的学习、生活方面往往信心不足。应试教育存在的误区是单纯追求高分数,忽视了后进生的自信的培养。
笔者当班主任,时刻提醒自己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比如,笔者班上的庞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一上课就没精神,下了课活跃的很。观察后发现,周围的同学和她处的很和谐。这孩子身上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只不过由于长时间成绩落后,没找到学习的自信。有一次,学校组织班级合唱比赛,布置任务的时候,她欲言又止,笔者把她叫到一边,她说,她很想组织同学们练合唱,初中时她参加过合唱团。但是,她又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怕同学们不认同她。鼓励她尝试一次,老师会给她支持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担起了训练大家合唱的工作,合唱比赛组织的很成功。从这里笔者也发现了庞同学的潜力。在坚持不断的鼓励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成绩接近了中游水平。上课精力也比较集中了,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有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从未获得过成功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机遇,往往自卑、自弃。其实还应当更多地看到,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因此对学生要特别耐心和审慎,要热爱学生,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培养自信心。
二、克服自卑,自我认同
在学生当中,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是考试成績不好。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差。笔者班上的薛佳佳,平时学习刻苦认真,高一三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原来她考试紧张,唯恐考不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多次找她聊天,探索她造成这种状况的心理根源。她说:自己的父母都六十多岁了,母亲身体不好。父母供她上学实属不易。倔强的父母没有申请低保,因此,她也无法享受国家助学金。懂事的她总想着自己要有个好成绩,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笔者首先肯定她这种想法,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都有的心理,但这不应成为一种负担,要一步一步来,相信自己,增加自我认同感。征得她的同意后,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和她谈心。平时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她,和她做朋友。渐渐地她开朗了好多,遇到困难和烦心事也愿和老师交流,考试成绩也体现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高考前,笔者又找她长谈了一次,教给她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结果她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会有很多的迷茫。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要引导她们增加自我认同感。要让她们认识到: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增强战胜困境的信心,努力进取,世界都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三、因材施教,自我超越
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红红。当初中考时,明知成绩差距很大,却执意考潍坊一中。落榜后,辗转来到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求学。高一时成绩一般在校排名1000名左右。针对红红爱打扮,学习不刻苦的问题,笔者总是耐心细致做她的工作,帮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是最好的化妆品,良好的素养是最大的魅力,更是一种岁月都无法剥夺的吸引力!”笔者的付出没有白费,红红的成绩逐年提高,刻苦精神逐步加强!
高二时,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以及爱好情况进行分流,红红爱好美术,于是她选择了美术特长班。美术唐老师说:“这孩子很刻苦,你不用再給她压力,她除了上卫生间离开教室,其余时间她一直在画。放心吧!她没问题!”老师的欣赏,让红红增加了奋斗的动力。唐老师时常鼓励她:“美好的人生离不开努力,努力不为感动谁,只为不与最好的自己失之交臂。因此要趁着最美好的年华努力拚搏。”
就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红红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考到了一所211高校,实现了人生新的跨越!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笔者体会到:生命的成长需要信心的滋润。信心是迷途中的一盏灯,始终为人生指引方向;信心是坚实的精神堡垒,让人们面对任何困境都勇敢坚强;信心亦赋予了人生更多的精彩,有她相伴的日子,温暖、坚定、从容。
参考文献:
[1](苏)A.C.马卡连柯著,诸惠芳译,儿童教育讲座.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罗亦超译,睿智的父母之爱.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10).